全球生物醫藥產業進入“廣州時間”政產學研昨齊聚生物島

■在主題論壇中,專家學者圍繞生物醫藥產業前沿熱點問題作精彩主旨演講。

生物醫藥領域“達沃斯論壇”——第三屆官洲國際生物論壇召開

6月10日下午,生物醫藥領域的“達沃斯論壇”——第三屆官洲國際生物論壇於廣州國際生物島拉開序幕。來自全球生物醫藥領域的600多位頂尖專家學者、企業負責人蔘與論壇,縱論全球新趨勢下的產業脈動,共謀粵港澳大灣區生物醫藥產業創新發展。

■新快報記者 李應華 畢志毅

通訊員 鍾飛興 曾妮 黃於穗 江健 文/圖

論壇主題爲 “聚焦生物經濟 共謀灣區創新”

全球生物醫藥領域頂級專家和行業大咖齊聚廣州,盛況空前。廣東省委常委、廣州市委書記張碩輔,廣東省副省長覃偉中,廣州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陳志英,廣州市委常委、黃埔區委廣州開發區黨工委書記周亞偉等省市領導;以色列工貿部前首席科學家、局長蘇格·基萊特曼,龍沙生物製藥科技公司高級副總裁凱仁·芙倫,英國皇家科學院院士馬爾克姆·理查森,瑞典政府孵化器公司高級副總裁卡爾·托馬斯·恩特等外國嘉賓;中國科學院院士、同濟大學前校長裴鋼,中國科學院院士、西湖大學校長施一公,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大學副校長徐濤,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軍事科學院副院長賀福初,中國科學院院士陳曄光,以及中國科學院院士蘇國輝,香港中文大學校長段崇智,澳門大學中藥質量研究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王一濤,香港理工大學創新及科技發展總監劉樂庭等國內專家學者出席了論壇活動。

第三屆官洲國際生物論壇由廣州市政府主辦,由廣州高新區、廣州開發區、黃埔區承辦,論壇主題爲“聚焦生物經濟 共謀灣區創新”。本屆論壇也是落實粵港澳大灣區規劃綱要、深化粵港澳協同創新的重要舉措。論壇開幕式上,粵港澳大灣區高性能醫療器械創新中心等協同創新項目揭牌啓動。

院士專家大咖縱論

生物醫藥行業發展

周亞偉在致辭中表示,在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熱潮迭起之時,廣州國際生物島走過了十年蝶變之路,官洲國際生物論壇迎來了第三屆高光時刻。三年來,官洲論壇以紮實的成效,在全球生物醫藥版圖中清晰標註出“黃埔位置”。生物醫藥頂尖人才與樞紐型項目聚成磁場,彙集成生物醫藥高端創新資源“到黃埔去”的洪流。

裴鋼在致辭中表示,官洲生物論壇圓桌會議提出了“人才爲本”“人才第一”的觀點,廣州正在成爲全國乃至粵港澳大灣區中的人才政策高地。他認爲,官洲論壇已經舉辦第三屆了,今後更有條件實現可持續發展。官洲生物論壇將隨着廣州生物醫藥產業的發展越辦越好,併爲生物產業發展起到推動作用。

在主題論壇中,中國科學院院士賀福初、中國科學院院士徐濤、澳門大學中藥質量研究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王一濤與龍沙生物製藥副總裁凱仁·芙倫圍繞生物醫藥產業前沿熱點問題作精彩主旨演講。

本屆論壇還特邀香港中文大學、香港理工大學、澳門大學等灣區高校的生物醫藥專家,共同探討粵港澳大灣區生物醫藥產學研發展。

粵港澳科技協同創新

補齊生物產業短板

本屆論壇上,粵港澳大灣區高性能醫療器械創新中心、再生醫學高等研究院等3個創新平臺和項目集中揭牌或簽約,均落戶在廣州高新區、廣州開發區、黃埔區,進一步增強該區作爲廣州生物醫藥產業主戰場的創新力、支撐力、服務力。值得注意的是,這批創新平臺都是粵港澳科技協同創新項目,有着鮮明的“大灣區色彩”。

其中,粵港澳大灣區高性能醫療器械創新中心將在廣州國際生物島建設研發中心,並在中新廣州知識城建設產業創新中心。該項目將通過整合粵港澳企業、高校、科研院所的人才、技術資源,聚焦高性能醫療器械領域,打造涵蓋基礎研究、應用基礎研究、產業轉化、註冊報批及市場準入的一體化創新平臺。

在開幕式上,香港中文大學和廣州再生醫學與健康廣東省實驗室舉行簽約儀式,雙方將共建“再生醫學高等研究院”。該研究院聚焦於幹細胞與再生醫學的基礎研究,吸收借鑑香港中文大學在生物醫藥科學方面的強大科研基礎和研究體系,促進重大科研成果產出,建設世界一流科研中心。據悉,香港中文大學和廣州再生醫學與健康廣東省實驗室將以此爲平臺聯合培養博士研究生。

“廣州現象”:廣州高新區

最受生物醫藥企業青睞

官洲國際生物論壇至今已連續成功舉辦三屆,已成長爲生物醫藥領域的“達沃斯論壇”。作爲論壇承辦方的廣州高新區、廣州開發區、黃埔區,逐步成爲最受生物醫藥企業青睞的地區。

在論壇上,素有“全球領先的生物經濟智能引擎”之稱的火石創造,發佈了《廣州高新區生物醫藥產業發展藍皮書》。新快報記者從藍皮書獲悉,廣州高新區目前已聚集生物醫藥領域企業超過600家,2018年實現營業規模超過785億元,約佔廣州市同類數據的60%,並於2018年4月獲評中國“生物醫藥最佳園區獎”。

目前,廣州高新區、廣州開發區、黃埔區生物醫藥產業集羣已覆蓋引領未來的六大領域,分別是:基因檢測、重組蛋白、細胞治療、幹細胞、組織工程、3D生物打印。在這些領域,該區已匯聚全國第一梯隊的科研機構、全國第一方陣的企業。

領軍企業高密度集聚,“卡脖子”難題集中突破——生物醫藥領域正在形成“廣州現象”。該區集聚生物醫藥領域院士工作站6家、國家級研發機構9家、細分領域單項冠軍超30家、基因測序及診療領域企業96家、幹細胞及再生醫學領軍企業及研發機構超過30家。

大咖建言

施一公: 建議給予外籍人才更多國民待遇

論壇上,施一公在致辭中表示,期待廣州在方方面面繼續引領中國的改革開放,“先行探索,給高層次外籍人才更多國民待遇”。在官洲生命科學圓桌會上,施一公談到,“外籍人士在中國工作面臨着一些困難,從交通出行,到購房、買車,再到銀行開戶、基金申請等。”

施一公認爲,廣州,特別是廣州高新區、廣州開發區、黃埔區致力於開展生物醫藥產業或者是生命科學研究,同時注重引進人才。“如果能夠引進頂尖人才,對於一個地區產業的正面效應,會遠遠超出投入。”施一公說。

陳海佳:

應打造政產學研協力的產業集羣

作爲嘉賓出席論壇的廣東省賽萊拉幹細胞研究院院長、賽萊拉幹細胞科技總裁陳海佳表示,生物醫藥產業特別是處於其前沿的幹細胞領域的研發,是一個系統綜合的工程,並不是一個企業、一個機構可以完成的。廣州可以抓住這個機會,集結相關高校、科研單位、企業、乃至金融機構,形成一個產業集羣,打造政產學研協同發展的生態環境,這對廣州、廣東都將是一個非常好的彎道超車的發展機會。

此外,陳海佳告訴記者,他建議國家將幹細胞臨牀基地、項目的備案這類行政權限下放到廣東省,這將更好地服務於大灣區的產業建設。他相信在生物醫藥領域有了這樣的政策驅動,能夠將國內外新藥研發的工作機構、企業吸引到廣東來,從而使廣東獲得更多的人才資源。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