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的文章里,希望你看到历史中的现实,作者是一个真诚写故事的人,喜欢就点右上角关注我吧!

西汉时期,“盐铁官营”为当时财政已经空缺的西汉解了燃眉之急,可是,即使,出台了“盐铁官营”的政策,此时,西汉仍然并不富裕,为此,桑弘羊想了很久,终于,又提出了一个经济上的小变革,而这个小变革到底是什么呢?这个变革有没有收到了什么效果呢?

不妨直接看看历史。

公元前115年,当时的西汉,有一个不成文的习惯,这个习惯,是什么呢?

那就是,各地的郡国必须要把自己当地的土特产作为贡品送到京师里去,可是,这就有了一个令人困扰的问题出现了。

什么问题呢?

你想想,土特产,这个都是小东西,不是很值钱,但是,如果,我要从我的郡县里面,去把这个土特产运输到京城,这一路上,那得要多高的运输费用啊。

一边,你得请农民帮你运输吧,运输要钱吧,即使不要什么钱,可是,就为了一点水果荔枝等的土特产,你得劳师动众地让那些在耕作的农民给你送过去,难道农民就不会抱怨喊累吗?

而且,你要进行长途运输,就算,这一路上,你辛辛苦苦,一点也不敢懈怠,可是,运到了京城,却发现运输的土特产早就在运输的途中就受损变质了,那么,就算到了京城,这些土特产又有什么用呢?还不是要扔掉?

难道皇室会吃你送过来的烂葡萄、烂西瓜吗?你自己也不会吃啊!

所以,这么多问题,你得解决啊,怎么解决?桑弘羊就想了个办法。于是,均输法就这样出台了!

可是,这个均输法到底是个什么东西呢?它是怎么解决这些存在了很久的老问题的呢?

你不是要进行长途运输吗?而且,长途运输中耗费的人力还很大,那么,我为什么就不能在每一个郡县的地方设置一个运输点呢?在每一个的运输点上,我再给它配置一个管理运输的运输官,那样,不就更方便了吗?

比如说,我们这里产西瓜,我要把100斤的西瓜进贡上去,好啊,要进贡是吧,来到自己郡县设置的运输点里,把那个进贡的运费交了,交给那个运输官,然后,运输官再统一帮忙运输上去。

这样,人力成本不就大大减小了吗?

可是,这个难道就是“均输法”?看着并没有体现“均输”的特点啊?

其实,“均输法”的主要核心并不是设置了均输官。

既然不是,那它的核心又是什么呢?

你想想,在这个运输的途中,我送100斤西瓜也是送,那我为什么不再多收一点本地的的土特产呢?专挑那种品质好、又廉价多产的,然后按照当地的市价,折合成当地出产的产品,由那个均输官统一调运到缺乏这些产品的地方出售。

比如,荔枝这种水果,我们这里,到处都是,可是,我们这里有漫山遍野的荔枝,你们县却并不一定有啊,那么,我为什么不能在收了西瓜的同时,也收一点我们这里卖的便宜的荔枝呢?再通过统一的运输把它高价地卖给其他的郡县呢。

这样,我们就不仅是把那要进贡上去的西瓜给送到了京城,而且,在这个的途中,我们还能通过卖荔枝的方式获得一笔不菲的收入,岂不是一举两得

而且,我选的都是地方上品质还不错的西瓜和荔枝,可以确保在一段时间内都保持新鲜度,如果,在途中,发现快要变质了,那我就可以直接在沿途的交易上把它给卖掉。而这,也就解决了第二个困扰着很多人的问题,确保了在运输的期间内所输送的西瓜和荔枝不会因为变质而造成损失。

这样,我通过一次次的转运贩卖,到了一个县,先出售一些其他县的土特产,然后,把那个得来的钱再次采购当地的特殊的土特产,一直这样下去,直到到了京城。这个过程,不就像是滚雪球一样吗?越滚就越大!

而在这一个过程中,我还间接地打压了当时的商人,从而直接把远途交易的利润收归回了国家,也为当时的西汉提供了经济上的支持。

这个经济上的收益,具体又有多少呢?

其实,在历史中也有记载,一年时间内,“均输法”所带来的收入就达到了五百万匹帛(bó),在这里,就是五百万匹布。

五百万匹布很了不起吗?

答案是,非常了不起。

我给你算一个数,在古代,一匹布可以做71套衣服,而一年时间内,“均输法”就收入了500万匹布,一共可以做35500万件衣服,三亿多件衣服,你说可不可观?

后来,“均输法”在几个地区进行了试运营之后,国家发现,效果相当不错,不久,就又决定了把这个“均输法”向全国开始推广,一时“均输法”在西汉也就普遍了起来。

可是,任何的法规和政策,再好,也是有其缺陷性的。那么,“均输法”到底有什么缺陷呢?它又给当时的西汉带来了什么问题呢?

当然了,说实话,这个政策本身,问题其实并并不大。但是,政策没什么问题,难道执行它的人就没有什么问题吗?

如果,我当了运输官,你想想,那个的权力是有多大。老百姓家里荔枝太多了,想要卖到别的郡县去,“均输法”出台之后,怎么办?你只能找我这个运输官啊。我心情好,我就帮你直接统一送过去了,我要是心情不好,你不得求爷爷诉奶奶地托着我啊?

有的时候,我就不给你送过去。那么,与其,看着荔枝在你的家里烂掉,你肯定会忍痛降价求我给你运输啊

而“运输官”们,其实就在等着你降价抛售,从而自己从中赚取一部分差价。

所以,与其说是“运输法”的问题,不如讲是执行的行政人员的问题

因为,这就有了一个不平等。我有运输的权力,而你,只能被动地接受我的所有要求,否则,我就不让你从我这里运输过去。最后,你也就只能看着你辛辛苦苦种出来的荔枝烂掉了。

你说,这样下去,民间的怨言有多大?老百姓们,特别是这些直接相关的利益既得者们,对“均输法”的意见,简直是要冲天了!

可是,就像“盐铁官营”一样,关系始终是不对等的!“运输官”们,为了最大的利益,并不会顾忌这些老百姓的感受,因为,你又算老几?

所以,笔者就在一边有了思考。既然,我们不能寄希望于执行政策的人是完美无缺的,那么,我们能不能在去赋予一方权力的同时,也赋予另一方以同样的权力去维护平衡,否则,这种不平等,单单是寄希望于监督和道德的约束,其实,也是无济于事的。

在我的文章里,希望你看到历史中的现实,作者是一个真诚写故事的人,喜欢就点右上角关注我吧!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