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武帝刘彻死后,他年仅8岁的儿子刘弗陵在霍光的辅助下登基称帝,是为汉昭帝。昭帝即位后继续实行汉武帝晚年所推行的“与民休息”的国策。短短几年下来,政府财政状况有所改善,社会相对稳定了下来。为了进一步扩大“与民休息”政策的成果,改革内政制度,汉昭帝决定于公元前81年派辅政大臣霍光组织并召开了西汉著名的治国方略的辩论大会——盐铁会议。参加本次会议的人员分为两大派,一派是以霍光为首的以及从各国选拔的贤良文学六十多人,另外一派则是以御史大夫桑弘羊为首的“官营”派。双方围绕着汉武帝以来的经济、外交、法制等方面的内容进行长达5个月的辩论。这场会议集中反映了汉昭帝在汉朝中期对当时社会问题以及汉朝的治国理念的思考,对汉朝乃至汉朝以后的各朝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一,盐铁会议召开的背景

汉武帝在位时期的穷兵黩武,追求长生不老等行为,给汉朝财政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好在汉武帝后期有所醒悟。他在公元前89年,对自己在位期间的所作所为进行了一个梳理,他说“朕即位以来,所为狂悖,使天下愁苦,不可追悔。自今事有伤害百姓,靡费天下者,悉罢之。”同年,汉武帝的重要宠臣桑弘羊等人提出在西域轮台屯田的提案,于是汉武帝便颁布了著名的《轮台诏》,不仅否定了桑弘羊等人的提议,并对派李广利出征匈奴表示会很,同时仍要求各级官员提出武备的方法。这个诏书后来被称为“轮台罪己诏”,这件事标志着汉武帝的治国重心从对外扩张转为对内安民。

汉武帝刘彻一生雄才大略,他为了彻底消除汉朝北方边境的威胁,一心想消灭藏匿在草原和大漠的匈奴,他任用卫青、霍去病良将,最终断了匈奴的左右臂,使得汉朝的疆域扩大了一倍还多。但是,功劳是有了,付出的代价也是极其严重的。为了维持战争的高额军费,汉武帝不得不增加老百姓的税负和劳役,广大的农民重新陷入到了劳苦不堪的境地。在这种大背景下,汉武帝为了得到更多的军费资金来源,任用桑弘羊,开始实行“盐铁官营”、“均输平准”,直接垄断了对盐、铁、酒等重要产业的经营权。汉武帝同时向工商业者征收财产税(算缗),这样的政策直接导致了大量的工商业者破产,全国工商业陷入了萧条。

在发布轮台罪己诏书之后,汉武帝刘彻就主动改良他的这些政策,慢慢地将对抗匈奴向恢复经济转变,具体措施是任命田千秋为丞相,封“富民侯“、“禁苛暴,止擅赋,为本农,以明休息,思富养民也”。重新确立以农为本的经济发展思想,决定休养生息,推广代田法。继续实行”盐铁官营、均输平准“等与民争利的措施。西汉政府要求进行经济政策调整的态度,调动了社会各阶层要求变革的积极性,其为“盐铁会议”的召开营造了良好的社会氛围。

二,盐铁会议:霍光和桑弘羊的治国方略的对抗

“盐铁会议”中,主要分为贤良文学与御史大夫两派,也即霍光派和桑弘羊派。霍光派要求停止盐铁专营、酒榷及均输政策,同时恢复重农抑商传统政策,还倡导以勤俭节约治国,休养生息,兴教化,除政弊等等。而以桑弘羊为首的御史大夫派,则坚持继续施行盐铁酒的专营政策,并认为这是安边制夷、充实国库的根本手段,不能轻言废弃。本次会议,双方争论十分激烈,谁也不肯作出让步。会议中主要的发言者是各地文学贤良,共发言一百四十九次;主要的答辩人是御史大夫,共发言一百一十三次,御史发言十九次,丞相发言十一次。

桑弘羊的观点是,“盐铁官营”、“均输平准”虽然也有一定的缺点与弊端,但是最起码目前还是能够为国家财政提供稳定的收入的,再者说了有了这个稳定的财政收入,那么,整个汉王朝这个庞大的机器才可以有条不紊的运转,攻打匈奴的军费有了,兴修水利的工程费用有了,就连救济灾民的赈灾费用也有了,何乐而不为呢?不过霍光的贤良文学派则不这么看,他们认为“盐铁官营”、“均输平准”不但遏制了民间工商业的发展,还导致垄断官商的兴起,垄断官商的兴起比地主豪强对国家的危害更大。再者说,“盐铁官营”、“均输平准”等的垄断经营导致商品的质量严重下降,最终流入市场的都是“恶铁苦盐”,严重损害了老百姓的利益。他们还提出,现如今汉朝对匈奴的战争已经基本停止,也不需要如此庞大的军费开支了,所以“盐铁官营”、“均输平准”应该停止了。

双方第二阶段的争论焦点则是对匈奴的战争问题。霍光的贤良文学派认为经过汉武帝多年对匈奴的连续征战,匈奴被断了左右臂,匈奴的威胁已经大不如前,朝廷应该和匈奴偃兵修文,多实行和亲、给予财物等政策;同时还主张对匈奴实行“以仁义导之”的同化政策。桑弘羊觉得霍光的贤良文学派很幼稚,他的观点是匈奴之所以是匈奴,就是因为他们本无什么仁义,他们反复无常,只讲利益,所以对待匈奴,只能通过战争彻底的消灭或者打服他们才行。不过桑弘羊的观点和汉武帝后期乃至昭帝时期的国家大政方针有明显的背离,所以支持者甚微。

双方争论的第三个焦点就是法律问题。御史大夫桑弘羊的观点是法治可以威慑人,可以教人向善,所以刑法的威力是无穷的,坚决不同意施行德政。很显然,御史大夫桑弘羊主推的严刑峻法依然应者寥寥。相反,霍光的贤良文学派则认为“严刑峻法,不可久也”,在他们看来,单纯靠严刑峻法的威慑是无法消除犯罪的。他们提出董仲舒的依德治国的思想,如今时过境迁,应该与时俱进,严刑峻法已经过时了。

三,“盐铁会议”的现实意义与历史意义。“盐铁会议”及时的召开,为昭(帝)宣(帝)中兴提供了理论与实际上的支撑。盐铁会议之后,霍光更加受到昭帝的信任,昭帝授权霍光掌管朝中大权,霍光也将休养生息的政策进行了贯彻和落实,收到了积极的效果,比如霍光废除了关中地区的盐铁官,接着又逐步废除盐铁官营,到汉元帝初元五年(公元前44)盐铁官与齐三服官、常平仓一同罢废,”均输平准“也在昭宣时代逐渐被废除。在法治与德治方面,昭(帝)宣(帝)均听从了霍光的贤良文学派的建议,逐步减轻了刑法,代之以教化来调节刑法,缓和了当时尖锐的社会矛盾。昭(帝)宣(帝)在位时,非常重视吏治,特别注重选拔良吏治理国家,为了防止官员贪赃枉法,昭(帝)宣(帝)加强了刺史的监察作用,对贪官污吏形成零容忍的态势。

在外交方面,特别是和匈奴的关系上,也一改汉武帝时期的强硬作法,采取了和平的外交策略。于是,汉朝和匈奴开启了短暂的和平模式。不过这也是得益于汉武帝时期断了匈奴左右臂,到了昭(帝)宣(帝)时期,匈奴的实力已被汉武帝大大削弱,处于了被动位。虽然双方关系是以和平为主,但双方摩擦事件也不断,比如说扣押苏武,入侵边疆,截杀汉使等。针对上述的种种摩擦,昭(帝)宣(帝)也并未向汉初那样一再退让,而是给予了坚决回击。

社盐铁会议的成果随着各项措施的实施,汉武帝时期遗留下来的萧条的经济开始逐渐复苏。“盐铁官营”、“均输平准”的废止,大大解放了生产力,刺激了老百姓的积极性,再加上先进生产力的运用,使得昭(帝)宣(帝)时期的农业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主要表现在宣帝时期的耕地面积突破了8亿亩,户籍人口达到了5900万;工商业又重新焕发起了勃勃生机,以至于出现了很多的富商大贾。后世称社会稳定、经济繁荣、国力强大的昭(帝)宣(帝)时代为“昭宣中兴”。

昭帝时期的盐铁会议,为中国古代政治开创了一个新的典范,就是通过选拔一部分贤良文学,以公开辩论的方式参政议政,并来解决在国家大政方针方面产生的争议。不过这并不是昭帝的首创,远在战国时代,就已经有公开辩论朝政的风气了。俗话说,理越辩越明,国家的大政方针,容不得半点马虎,所以必须要彻底辩论清楚明白,才能更好地贯彻。另外辩论还有利于防止因政见不合而相互攻击拆台,导致政策执行不下去,最后国家蒙受损失。总之,盐铁会议的召开,为汉朝中后期的发展指明了道路和前进方向,为昭宣中兴的出现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