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铁专营”政策起源于春秋时期齐国管仲的「官山海」政策;汉武帝时期,桑弘羊、孔仅、东郭咸阳将这一制度加以完善;唐以前盐铁专营几经废止,又几次重新实行;直至安史之乱以后成为定制,为历代所沿用,成为中国式中央集权制度的重要经济保障。

“盐铁专营”政策思想渊源

盐铁专营的思想始于管仲,传承至今,成为春秋以后长达两千余年的中国食盐专卖制度的滥觞。为此,后世甚至尊管仲为「盐宗」。为相齐国期间,齐桓公与管仲论政。齐桓公想要扩大税收来增强国力,然而管仲却认为:税收是有形的,直接向人民收取财物,自然会招致人民的不满。最好、最理想的办法是「取之于无形,使人不怒」。

据此,管仲提出了「寓税于价」的办法——把税收隐藏在商品里,使纳税者看起来没有纳税而实际上已经纳了税,这样就可以收钱还不至于造成百姓心理上的抵抗。在具体办法上,管仲给出了简单却影响深远的七个字:「唯官山海为可耳」。煮海成盐,开山成铁,只要把山、海的资源垄断起来,就可以把盐铁的经营买卖控制起来,进而从中获利,是为「盐铁专卖制度」。

需要注意的是,管仲提倡的盐铁专营并不是国营。

对于盐业,管仲实行的是专卖政策,开放盐池让民间自由生产,然后由国家统一收购,通过控制产量和销售来控制价格。而且,齐国的盐销售到别国去,售价可以抬高到成本价的四十倍,得利的不只有国家,商贾也获利颇丰。

在冶铁业上,管仲实行的是国有民营。他首先严厉地强调了国家对所有矿山资源的垄断,下令只要一发现矿苗,就马上要由国家保护和封存起来。之后,统治者又控制了铁器的定价权,并对所生产出来的铁器进行统购统销。在这些前提之下,管仲开放冶铁作坊业,允许由民间商人自主经营,其增值部分,民商得七成,统治者得三成,相当于征收30%的所得税。

”盐铁专营“历代发展

汉武帝元狩六年(公元前117年),孔仅和东郭咸阳就提出了一个实施盐铁官营的具体方案。 盐的官营采用募民煮盐而官府专卖的做法; 铁的官营,则由官府彻底垄断。汉武帝还是很快批准了这一方案。 在最初几年盐铁官营特别是铁的铸作曾取得明显成效,但由于他们多选用商贾担任盐铁官,所以不但执行的不彻底,还造成了严重的吏治混乱现象。【下图为盐铁会议】

桑弘羊掌管财政大权后,增设大农部丞数十人对郡国盐铁官分别予以整顿,并增加了盐铁官的设置地区。据统计,经过桑弘羊的努力,一共设置了三十五处盐官(一说三十六处),分布在全国二十七个郡,盐铁官营前,这些地区的私营盐业都非常发达,国家对它们采取征收盐税的政策;铁官则至少设置了四十八处,分布于四十个郡国,所有铁官均由大司农所属铁市长丞掌管,基本完善了盐铁官营的管理系统和经营网络。由于资金雄厚和人力充足,在盐铁官营全面实施后,它们的生产规模都迅速扩大起来。

官营盐铁业的规模化生产,无论其资金、设备和人员方面,还是降低成本、实行标准化生产和工艺技术改进方面,对于规模一般很小的私营盐铁业来说,都具有无可比拟的优越性。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和总结后,桑弘羊对大生产的优越性已经有了清醒的认识。在二十多年后的盐铁会议上,桑弘羊为了捍卫盐铁官营政策,就指出官营盐铁业的大规模生产要优于私营盐铁业的小规模经营。

然而,由于官僚体制所不可避免的种种弊端,盐铁官营也存在一些比较严重的问题。 为了完成规定的任务,官营铁器只注重产量,所生产的铁器多为应用很少的大农具,根本不适合农民使用。不仅如此,官营铁器还存在成本高、质量低、不准挑选、购买不便、强买强卖和强迫农民服役等问题。 更重要的是,官营盐铁的价格昂贵,许多贫民都根本买不起。

东汉时取消盐铁专卖,实行征税制。三国、两晋注重专买,南北朝时征税制复起。隋至唐前期,取消盐的专税,和其他商品一样收市税。唐安史之乱后,财政困难,盐专卖又开始实行。此后历朝历代,都加强了盐专卖,对铁则实行征税制,不再与盐同例看待。盐铁专卖使封建国家获得了可观的收益,特别是盐,一直是历代封建政府牢牢掌握的最重要的专卖商品,其收入是历代政府的重要财源。

“盐铁专营”的评价

“盐铁专营”制度使得国库充盈,同时也保证了边防军饷内需;打击地方豪强,抓住经济命脉,加强中央集权;由于官营冶铁资金比较雄厚,生产设备比较齐全,技术比较先进,而且是按统一设计的规格进行协作生产,所以它比起原来私营的小规模冶铁业,显然有更多的优越性。

但是伴随农业生产的发展,土地兼并的现象日益尖锐,广大农民的负担愈来愈重。“盐铁专营”政策的弊端也随之出现,如铁器苦恶,价格不平,主管官吏废公法、谋私利,强征农民冶铁煮盐等等,也直接贻害农民,加剧了农民与封建国家之间的矛盾,致使农民的反抗斗争日益频繁。所以单纯地依靠盐铁官营等政策所聚敛的财货,无法维持战争的长期消耗。

汉武帝盐铁专营及其强力运作,成为中国封建王朝财政经济和政治经济运作的经典模式,对中国传统经济的结构和运行产生了深远影响。 时过境迁,“盐铁专营”已经成为历史,但这种延续了两千余年的专营制度,对后世影响深远。自唐宋以后,盐铁酒茶等行业的垄断经营成为许多王朝官营国有工商业的主要形式,规模也在不断扩大,掌控着主要的社会经济资源和社会财富。民间私营工商业经济的发展空间则变得十分狭小,既无力与官营国有工商业相抗衡,也无法独自发展壮大,缺乏独立性,多处劣势地位和附庸地位,成为中国古代王朝社会发展缓慢、资本主义生产方式难以产生的一个主要原因。

图片 / 网络

文字 / 邓薇 王雅芩 谢菲 酆文娟 部分文字来源于网络

编辑 /邓薇

责编 / 刘杨

顾问 / 韩阳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