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武帝劉徹死後,他年僅8歲的兒子劉弗陵在霍光的輔助下登基稱帝,是爲漢昭帝。昭帝即位後繼續實行漢武帝晚年所推行的“與民休息”的國策。短短几年下來,政府財政狀況有所改善,社會相對穩定了下來。爲了進一步擴大“與民休息”政策的成果,改革內政制度,漢昭帝決定於公元前81年派輔政大臣霍光組織並召開了西漢著名的治國方略的辯論大會——鹽鐵會議。參加本次會議的人員分爲兩大派,一派是以霍光爲首的以及從各國選拔的賢良文學六十多人,另外一派則是以御史大夫桑弘羊爲首的“官營”派。雙方圍繞着漢武帝以來的經濟、外交、法制等方面的內容進行長達5個月的辯論。這場會議集中反映了漢昭帝在漢朝中期對當時社會問題以及漢朝的治國理念的思考,對漢朝乃至漢朝以後的各朝都產生了重大的影響。

一,鹽鐵會議召開的背景

漢武帝在位時期的窮兵黷武,追求長生不老等行爲,給漢朝財政帶來了巨大的壓力,好在漢武帝后期有所醒悟。他在公元前89年,對自己在位期間的所作所爲進行了一個梳理,他說“朕即位以來,所爲狂悖,使天下愁苦,不可追悔。自今事有傷害百姓,靡費天下者,悉罷之。”同年,漢武帝的重要寵臣桑弘羊等人提出在西域輪臺屯田的提案,於是漢武帝便頒佈了著名的《輪臺詔》,不僅否定了桑弘羊等人的提議,並對派李廣利出征匈奴表示會很,同時仍要求各級官員提出武備的方法。這個詔書後來被稱爲“輪臺罪己詔”,這件事標誌着漢武帝的治國重心從對外擴張轉爲對內安民。

漢武帝劉徹一生雄才大略,他爲了徹底消除漢朝北方邊境的威脅,一心想消滅藏匿在草原和大漠的匈奴,他任用衛青、霍去病良將,最終斷了匈奴的左右臂,使得漢朝的疆域擴大了一倍還多。但是,功勞是有了,付出的代價也是極其嚴重的。爲了維持戰爭的高額軍費,漢武帝不得不增加老百姓的稅負和勞役,廣大的農民重新陷入到了勞苦不堪的境地。在這種大背景下,漢武帝爲了得到更多的軍費資金來源,任用桑弘羊,開始實行“鹽鐵官營”、“均輸平準”,直接壟斷了對鹽、鐵、酒等重要產業的經營權。漢武帝同時向工商業者徵收財產稅(算緡),這樣的政策直接導致了大量的工商業者破產,全國工商業陷入了蕭條。

在發佈輪臺罪己詔書之後,漢武帝劉徹就主動改良他的這些政策,慢慢地將對抗匈奴向恢復經濟轉變,具體措施是任命田千秋爲丞相,封“富民侯“、“禁苛暴,止擅賦,爲本農,以明休息,思富養民也”。重新確立以農爲本的經濟發展思想,決定休養生息,推廣代田法。繼續實行”鹽鐵官營、均輸平準“等與民爭利的措施。西漢政府要求進行經濟政策調整的態度,調動了社會各階層要求變革的積極性,其爲“鹽鐵會議”的召開營造了良好的社會氛圍。

二,鹽鐵會議:霍光和桑弘羊的治國方略的對抗

“鹽鐵會議”中,主要分爲賢良文學與御史大夫兩派,也即霍光派和桑弘羊派。霍光派要求停止鹽鐵專營、酒榷及均輸政策,同時恢復重農抑商傳統政策,還倡導以勤儉節約治國,休養生息,興教化,除政弊等等。而以桑弘羊爲首的御史大夫派,則堅持繼續施行鹽鐵酒的專營政策,並認爲這是安邊制夷、充實國庫的根本手段,不能輕言廢棄。本次會議,雙方爭論十分激烈,誰也不肯作出讓步。會議中主要的發言者是各地文學賢良,共發言一百四十九次;主要的答辯人是御史大夫,共發言一百一十三次,御史發言十九次,丞相發言十一次。

桑弘羊的觀點是,“鹽鐵官營”、“均輸平準”雖然也有一定的缺點與弊端,但是最起碼目前還是能夠爲國家財政提供穩定的收入的,再者說了有了這個穩定的財政收入,那麼,整個漢王朝這個龐大的機器纔可以有條不紊的運轉,攻打匈奴的軍費有了,興修水利的工程費用有了,就連救濟災民的賑災費用也有了,何樂而不爲呢?不過霍光的賢良文學派則不這麼看,他們認爲“鹽鐵官營”、“均輸平準”不但遏制了民間工商業的發展,還導致壟斷官商的興起,壟斷官商的興起比地主豪強對國家的危害更大。再者說,“鹽鐵官營”、“均輸平準”等的壟斷經營導致商品的質量嚴重下降,最終流入市場的都是“惡鐵苦鹽”,嚴重損害了老百姓的利益。他們還提出,現如今漢朝對匈奴的戰爭已經基本停止,也不需要如此龐大的軍費開支了,所以“鹽鐵官營”、“均輸平準”應該停止了。

雙方第二階段的爭論焦點則是對匈奴的戰爭問題。霍光的賢良文學派認爲經過漢武帝多年對匈奴的連續征戰,匈奴被斷了左右臂,匈奴的威脅已經大不如前,朝廷應該和匈奴偃兵修文,多實行和親、給予財物等政策;同時還主張對匈奴實行“以仁義導之”的同化政策。桑弘羊覺得霍光的賢良文學派很幼稚,他的觀點是匈奴之所以是匈奴,就是因爲他們本無什麼仁義,他們反覆無常,只講利益,所以對待匈奴,只能通過戰爭徹底的消滅或者打服他們纔行。不過桑弘羊的觀點和漢武帝后期乃至昭帝時期的國家大政方針有明顯的背離,所以支持者甚微。

雙方爭論的第三個焦點就是法律問題。御史大夫桑弘羊的觀點是法治可以威懾人,可以教人向善,所以刑法的威力是無窮的,堅決不同意施行德政。很顯然,御史大夫桑弘羊主推的嚴刑峻法依然應者寥寥。相反,霍光的賢良文學派則認爲“嚴刑峻法,不可久也”,在他們看來,單純靠嚴刑峻法的威懾是無法消除犯罪的。他們提出董仲舒的依德治國的思想,如今時過境遷,應該與時俱進,嚴刑峻法已經過時了。

三,“鹽鐵會議”的現實意義與歷史意義。“鹽鐵會議”及時的召開,爲昭(帝)宣(帝)中興提供了理論與實際上的支撐。鹽鐵會議之後,霍光更加受到昭帝的信任,昭帝授權霍光掌管朝中大權,霍光也將休養生息的政策進行了貫徹和落實,收到了積極的效果,比如霍光廢除了關中地區的鹽鐵官,接着又逐步廢除鹽鐵官營,到漢元帝初元五年(公元前44)鹽鐵官與齊三服官、常平倉一同罷廢,”均輸平準“也在昭宣時代逐漸被廢除。在法治與德治方面,昭(帝)宣(帝)均聽從了霍光的賢良文學派的建議,逐步減輕了刑法,代之以教化來調節刑法,緩和了當時尖銳的社會矛盾。昭(帝)宣(帝)在位時,非常重視吏治,特別注重選拔良吏治理國家,爲了防止官員貪贓枉法,昭(帝)宣(帝)加強了刺史的監察作用,對貪官污吏形成零容忍的態勢。

在外交方面,特別是和匈奴的關係上,也一改漢武帝時期的強硬作法,採取了和平的外交策略。於是,漢朝和匈奴開啓了短暫的和平模式。不過這也是得益於漢武帝時期斷了匈奴左右臂,到了昭(帝)宣(帝)時期,匈奴的實力已被漢武帝大大削弱,處於了被動位。雖然雙方關係是以和平爲主,但雙方摩擦事件也不斷,比如說扣押蘇武,入侵邊疆,截殺漢使等。針對上述的種種摩擦,昭(帝)宣(帝)也並未向漢初那樣一再退讓,而是給予了堅決回擊。

社鹽鐵會議的成果隨着各項措施的實施,漢武帝時期遺留下來的蕭條的經濟開始逐漸復甦。“鹽鐵官營”、“均輸平準”的廢止,大大解放了生產力,刺激了老百姓的積極性,再加上先進生產力的運用,使得昭(帝)宣(帝)時期的農業得到了進一步的發展。主要表現在宣帝時期的耕地面積突破了8億畝,戶籍人口達到了5900萬;工商業又重新煥發起了勃勃生機,以至於出現了很多的富商大賈。後世稱社會穩定、經濟繁榮、國力強大的昭(帝)宣(帝)時代爲“昭宣中興”。

昭帝時期的鹽鐵會議,爲中國古代政治開創了一個新的典範,就是通過選拔一部分賢良文學,以公開辯論的方式參政議政,並來解決在國家大政方針方面產生的爭議。不過這並不是昭帝的首創,遠在戰國時代,就已經有公開辯論朝政的風氣了。俗話說,理越辯越明,國家的大政方針,容不得半點馬虎,所以必須要徹底辯論清楚明白,才能更好地貫徹。另外辯論還有利於防止因政見不合而相互攻擊拆臺,導致政策執行不下去,最後國家蒙受損失。總之,鹽鐵會議的召開,爲漢朝中後期的發展指明瞭道路和前進方向,爲昭宣中興的出現打下了堅實的理論基礎。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