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淑女奥黛丽·赫本。

他是绅士格利高里·派克。

61年前,派拉蒙电影公司一部《罗马假日》轰动影坛。由奥黛丽·赫本本色出演的欧洲某国清纯公主与由格利高里·派克出演的儒雅记者邂逅罗马,淑女绅士,在这座号称“露天博物馆”的千年名城书写了一段浪漫故事。

让我们跟随赫本的脚步,走进罗马假日。

马可奥里略圆柱

马克奥里略圆柱 Columna Centenaria Divorum Marci et Faustinae

41° 54′ 3″ N, 12° 28′ 47.5″ E

影片第10-18秒,现赫本和派克名字的背景图案,取自意大利总理府前圆柱广场中那根白色大理石圆柱上的浮雕,这被称为马克奥里略圆柱,它和威尼斯广场旁的图拉真记功柱非常相似,只是浮雕不及图拉真柱精细。

马克奥里略圆柱高29.6米,加上基座及柱顶雕像共42米,直径3.7米,中空,内设190级台阶直达柱顶。建成于公元196年,纪念马可·奥雷里奥皇帝。虽然距今已1800多年,仍保存完好。柱体由28块大理石组成,柱身由螺旋形浮雕环绕,再现了马克·奥雷里奥皇帝政府马尔科马尼人和达尔马提亚的场景。

现在该柱为教会财产,1589年维修时,柱顶的皇帝骑马雕像被更换成了圣保罗雕像。

图片:电影截图

梵蒂冈圣彼得广场 Piazza San Pietro

圣彼得广场 Piazza San Pietro

片名的背景取自圣彼得广场。只不过这个广场在梵蒂冈,跟罗马假日这一主题关系不大。

图片:电影截图

图片:曾锴

圣彼得广场位于罗马城西面,是贝尔尼尼的杰作,始建于1656年,建成于1667年,是文艺复兴时期建筑代表作。

广场南北长约340米,东西长约240米,为规则椭圆形。广场西端是圣彼得大教堂,东端是半圆形环廊。两个环廊各长148米,象征教会拥抱万民。环廊由248根圆形石柱及88根方形石柱组成,柱高18米。环廊上方有140樽白色大理石人像。

广场正中心是一座高达41米的埃及方尖碑,其柱体由一整块石头雕刻而成,重达350吨。这是公元37年由卡利古拉皇帝从埃及劫掠而来,最初安置于尼禄赛场。1586年,建筑师丰塔纳受第227任教皇西斯廷五世委托,召集900名搬运工,140匹马,5座起重机,44只绞车,历经5个月时间才将其矗立在广场正中。杯顶上高达5.75米的十字架是后来添加的。1740年,第246任教皇克莱蒙特十二世又在柱顶安置了一块据说是耶稣受难时十字架的碎块,以供教徒瞻仰。

广场南北向中轴线上,有两个高14米的彭荃,左侧为卡洛·丰塔纳于1677年所建,右侧为马德尔诺于1613年所建。两座喷泉象征教会如慈母,流出乳汁滋润信徒。

安公主在罗马下榻及接见宾客处——巴尔里贝里尼宫

巴尔贝里尼宫 Palazzo Barberini

41° 54′ 13″ N, 12° 29′ 25″ E

影片第13分钟,安雅公主被楼下的乐声吸引,从床上跳下,走到窗边向外眺望——

图片:电影截图

此时她正对面左上发亮的那个建筑是圣天使城堡,近处穹顶为Saint Giovanni di Fiorentini 修道院穹顶。远方视野右上方的建筑是司法大楼——

事实上,这个镜头是拼接的,因为可以有这个视野的地方位于台伯河西岸,而女主角居住的宫殿是巴黎贝尼宫,与此处的方位恰恰相反。

影片15分,公主坐在小火轮中混出大门,这座标志性的华丽大门便是巴尔贝里尼宫朝西的院门。

图片:电影截图

1625年,巴尔贝里尼家族在他们的葡萄种植山丘,也就是今天的四泉路13号,兴建庄园,将工程交由博罗米尼和贝尔尼尼两位大师主持,耗时8年,完成了这一巴洛克风格的豪华别墅。

宫殿左边的楼梯是贝尔尼尼作品,右边的螺旋楼梯是博罗米尼作品,正是两位设计师各显神通争奇斗艳的明显痕迹。正中大门有双排窗户,形成双廊。宫殿第一层设立17个艺术展厅,其中1-14展厅主要展示13-16世纪的艺术珍品,另外3个展厅用于展示新陈列品。其中,第8展厅陈列了拉斐尔的《面包女》;第9展厅陈列了丁托雷托的《基督与通奸妇》;第10展厅陈列了卢凯托和提香的同名作《维纳斯和阿多尼斯》。

在正中大厅,天花板上绘制着达·柯尔多创作于1640年的天顶画《巴尔贝里尼家族的胜利》,描绘这一家族后代出任第235任教皇乌尔巴诺八世的事迹。

如今这里是国立艺术馆,也称巴尔贝里尼宫艺术馆,同时也是意大利最权威的学术机构林琴科学院的办公处。

公主跳车——共和国广场

共和国广场 Piazza della Repubblica

41° 54′ 9″ N, 12° 29′ 47″ E

小火轮路过了一个喷泉转盘,遇到路人停下,公主借机跳下车——

图片:电影截图

图片:曾锴

广场为椭圆形,直径144米,位于一个T字路口,其东南面是罗马市最重要的火车、地铁、电车、公交总枢纽Termini火车站。作为罗马最重要的路口,这里日夜车水马龙,东北边是米开朗基罗亲自设计并领导施工的天使与殉教者圣母大殿La Chiesa di S. Maria degli Angeli和迪奥克勒济亚诺浴场 Le Terme Diocleziane,西南通民族大街,西北通西班牙广场。

广场中间是雕塑家马里奥·鲁泰利于1914年创作的水神喷泉,喷泉由上下三层重叠的渐变同心圆水池组成,中央是与海怪嬉戏的水神。喷泉西南边是内设商店,餐厅,旅馆,影院的两个对称拱廊。

男主角和同事玩牌的地方

Ruggero Fauro 街 Via Ruggero Fauro

图片:电影截图

图片:google地图截图

这里是罗马老城区西北部的一片住宅区,如今派克打牌的楼房底楼是商店,上面是民居。

邂逅——罗马市苑遗址

罗马市苑 Foro Romano

41° 53′ 33.07″ N, 12° 29′ 3.06″ E

图片:电影截图

图片:google地图截图

男主角第二天有采访任务,离开赌局,独自散步回家。

其实他的家在马古特街51号,位于罗马正西北方向,而市苑遗址位于罗马中南方向。他行走的方向为西北——东南,因此,冥冥中他现在一定是出来散步邂逅公主,而不是回家的。

格林高利此时经过的地方是罗马最具历史价值的地段——罗马市苑遗址。背景中,左边的立柱墙为农神神殿遗址,右边的立柱残垣是维斯帕西安神殿遗址。

罗马市苑位于帕拉蒂诺、坎皮多利奥、奎里纳尔和维米纳莱四个山丘之间的低地中。自青铜时代后期到铁器时代初期,这里也被称作“马西玛洼地”,用于储存积水。公元7世纪末期,罗马人将这里的积水抽干,建立了下水道系统,铺设平整地面,在此基础上修建了宏伟的建筑群,成为后来帝国文明的发源地。

罗马市苑中先后建有元老院、神路、祭坛、庙宇、会堂、宫殿等重要设施。自共和国时期,到帝国末期,这里一直是罗马人政治、商业、司法和宗教的心脏。如今大多数建筑已经不复存在,历史学家从地基、残垣和立柱来复原当时的场景。

图片:Historia - Imperios

图片:jonnygoodboy.deviantart.com

图片:google地图截图

如今罗马市苑遗迹已经向北拓宽,所以当时拍电影时候的那条车道已经不存在了,现在只有上图白线所画的那一条狭窄的人行步道。当时女主角用的躺椅也不在了。

图片:曾锴

Tempio di Saturno 农神神殿

从影片上我们可以看到左边画面里有6根陶立克圆柱顶起一个山墙形成的门廊,那是因为正面拍摄还有两根柱子被挡住了。真实的残骸是8根立柱顶起一截屋顶。这是公元3-4世纪左右修复后的旧神庙遗迹。

最早的农神神庙是在王政末期开工修建,于共和时期(公元前498-497年)左右竣工,这里曾经是古罗马帝国用来储存国家珍宝的仓库,后据说毁于一场大火。

Tempio di Vespasiano 维斯怕西安神殿残柱

画面右侧的三根柯林斯式立柱是维斯帕西亚诺(维斯帕西安)神庙的遗迹。原是蒂托皇帝为了纪念其父亲维斯帕西安(也就是修建斗兽场的那个皇帝)而修建的,由蒂托皇帝继承人,其弟多米济亚诺于公元89年完工,所以也称维斯帕西亚诺和蒂托神庙。

布拉德利从维斯帕西安神殿残骸,经过农神神殿残骸,在Arco di Settimio Severo 塞蒂米奥·赛韦罗凯旋门下便道旁的躺椅边邂逅了安公主。

“你好”

“我说,没酒量的人就不该喝酒。”

图片:电影截图

公主背后是赛蒂米奥·赛韦罗凯旋门。

图片:曾锴

赛蒂米奥·赛韦罗凯旋门Arco di Settimio Severo

是古罗马元老院及平民大会提议修建的,用于纪念赛蒂米奥·赛韦罗皇帝将帝国领土扩张至美索不达米亚地区的事迹。竣工于公元203年左右。这个三拱凯旋门由白色大理石堆砌并加以精心雕琢,宽23米,高21米,由是如今罗马市苑遗址上保存得比较完好的建筑。凯旋门上方刻有文字,记载赛蒂米奥·赛韦罗皇帝及其两个儿子征战四方的历史。由于老皇帝去世后,其子卡拉卡拉怀疑杰塔,将其K死并诛连党羽亲信上万人,后人后来将这两位继承者的名字从凯旋门上挖掉。

夜宿记者家——马古特街 51号

马古特街51号 Via Margutta 51

41° 54′ 32″ N, 12° 28′ 45″ E

影片中记者布拉德利居住的寓所是马古特街51号,两人阴差阳错的同居一室,共度一晚。

“世界真是小啊!”

图片:电影截图

图片:Via Margutta. Roma

图片:google地图截图

马古特街是位于罗马西北部宾丘之下东南、西北走向的一条步行街,与其并排的Via Babuino是连接西班牙广场(东南)和共和国广场(西北)的要道。有人把人民广场也翻译为波波洛广场,可能是不知道POPOLO在意大利语中是人民的意思。Via Babuino上店铺林立,还西北,东南走向分布着奇迹圣母堂、All Saints Church、圣亚大纳修堂三所教堂。而Via Margutta也类似于今天的文艺酒吧、艺术品集市一条街,是文艺骚年必访之地,也是小偷聚集之处。

51号确实存在,是一间普通民居,现已经成为了旅游胜地。

男主角住家外视野

Via IV Novembre 与 Via della Pilotta交汇处

图片:Fabrizio Mosconi

从真实的玛古特街公寓窗口是看不到这个路口的。

男主角供职报社对面——圆柱广场

圆柱广场 Piazza Colonna

41° 54′ 3″ N, 12° 28′ 47.5″ E

图片:电影截图

圆柱广场 Piazza di Colonna

圆柱广场位于罗马总理府(基吉宫)前方,广场中央有一座高大圆柱,即马克奥里略圆柱。

图片:Plaza Colonna

图片:La Roma institucional

基吉宫 Palacio Chigi

基吉宫如今是意大利总理府。这座建筑由阿尔多布朗迪家族委托建筑大师贾克莫·德拉波尔塔于1562年设计建造,后来于1616年、1623年、1630年历经多次扩建。1659年被锡耶纳市著名银行家买下,从此属于基吉家族。1661年,该家族再次将其扩建,形成如今的规模。1917年,当基吉家族打算将其出售时,被意大利教育部凭借文物优先购买权,以400万里拉的低价买下,交当时殖民地部作办公大楼之用。1922年,墨索里尼出任首相及外交大臣以后,将总理府与殖民地部办公大楼互换,迁入了基吉宫。墨索里尼的办公室在东南角二层有阳台的一个房间,他经常站在这个阳台上发表演讲。1925年,11月4日,社会党人蒂图·扎尼伯尼在对面的一栋楼上向墨索里尼办公室开枪,可惜没有命中暴君。1931年,墨索里尼搬至威尼斯宫,基吉宫成为外交部办公地。1959年,外交部搬迁到法尔内西纳宫后,经过总理府与众议院争夺,这里于1961年成为总理府办公地并沿用至今。

公主独行理发处——特莱维喷泉

特莱维喷泉 Fontana di Trevi

41° 54′ 3.15″ N, 12° 28′ 59.4″ E

图片:电影截图

公主从Via di Lavadore右转,到达了特莱维喷泉,没有往许愿池里扔硬币,倒是直接去了它旁边Via di Stamperia街上的理发店。

上图中橘黄色建筑方形大门(ANGELO) 右边是冰激凌店ICE CREAM, 左边Via di Stamperia 84号是理发店。如今冰激凌店还在。

Trevi在意大利语中式三叉路口的意思,因为它处在Via di Lavadore与Via di Stamperia交叉的丁字路口。这座喷泉也被人们习惯性的称为许愿泉或者少女喷泉,而这里的泉水被称为“童贞之水”。该名称来自于一个传说——

一队从战场归来的战士饥渴难忍,四处寻找水源,而一位罗马少女向他们指明了泉水位置,这距离罗马古城20公里的东南方向的泉水被称做“童贞之水”。后来,奥古斯都的女婿阿格帕里于公元前19年带领工匠修建水道,将泉水引入罗马城。

特莱维喷泉建在波利宫南面面的墙壁上,而喷泉水池几乎占据了波利宫南边的半个广场。在一个极其狭小的空间里展示一个宏大的场面,这反映了设计师和建筑工人高超的技巧。

整个喷泉表现了海神内图诺得胜凯旋,穿越凯旋门的场面。典型巴洛克风格的波利宫南墙上,两粗四细六根圆柱撑起的神龛中,内图诺站在巨大的海贝战车上,而两匹长着翅膀的骏马向前奔腾而出,一只羁傲不逊,一只被缰绳束缚,身旁各矗立着一位大力士,分别代表狂怒的海洋和平静的海洋。

神龛两边的凹槽中,是由菲利普·德拉瓦莱雕塑的分别象征丰收和健康的女神雕塑。而两尊雕塑的上方是两块浅浮雕,向我们讲述关于这座喷泉的传说:第一块浮雕描绘了少女向饥渴的罗马士兵指明水源的故事;第二块展现了阿格里帕领导人民建设输水管道的场景。

再往上的圆柱顶端,矗立着4尊女神像,最顶端为教皇徽章。

这里不仅仅因为《罗马假日》才被流行文化广泛接受,1960年,意大利国宝级导演费里尼在此拍摄《甜蜜的生活》,男女主角在清晨来到这里,跳入水池嬉戏,使这里化身为浪漫的代名词。

之所以人们称呼这里为许愿池,是因为一直存在一种说法,所有来特来为喷泉的外乡人,临走时背对着喷泉的水池,向里面扔进一颗硬币,就可以有机会再回到罗马来。所以当你跟着游客们一起投币的时候,是许愿回到这“永恒之城”,而不是其它任何额不相关的。

冰激凌和偶遇——西班牙广场

西班牙广场 Piazza di Spagna

41° 54′ 21″ N, 12° 28′ 56.25″ E

从人民广场,沿着Bocca di Leone 街走到尽头,是西班牙广场。西班牙广场非常有名,歌德、李斯特、拜伦、巴尔扎克、司汤达、慈济等名人皆曾在此居住过。

17世纪,教皇西斯托五世在这里兴建市政设施,造福罗马市民,他们最初修建了一条引水渠。由于教皇原名为“费利切“,于是水渠理所当然被命名为“费利切”水道,而“费利切”在意大利语中又有幸福之意,于是人们索性将这里明明为幸福泉。吉祥如意的名字吸引着大批市民迁移至此。使得这里日趋繁华,演化为罗马文化和旅游的心脏。

今天,广场西南角门牌号为68的大楼是西班牙驻梵蒂冈大使馆,而使馆主体建筑正是设计西班牙广场大台阶的建筑师之一亚历山大·斯佩基设计的,天长日久人们便习惯于称呼这里为西班牙广场。

西班牙广场大阶梯

图片:电影截图

西班牙广场的东北端是宽阔的大阶梯,一直通向山顶的圣三一教堂。这条台阶与教堂其实都和法国有密切的关系。

由法国人收养,培养成人的马扎里诺大主教最早提出了修建一座台阶通往圣三一山顶的设想。1660年,法国驻罗马大使埃蒂埃纳·圭菲埃尔去世,留下了一笔巨款,全部捐给教廷用于修建台阶和教堂。1723年工程终于开始,建筑师弗朗切斯科·德桑蒂斯斯佩基共同设计建造,耗时三年完成。

台阶高五十多米,共有138米,分为三层,最底层最为广阔,被花坛隔为左、中、右三部分,在顶端汇集到一起,分为左右两路,通向第二层。第二层台阶延伸向上,又分叉为左右两路,连接到圣三位一体山顶的路上。台阶的造型表现了“三位一体”的含义。

台阶顶部是一座巨大的方尖碑,这是从萨卢斯蒂亚诺花园找到的,而萨卢斯蒂亚诺则是古罗马时期的一位富豪,凯撒的朋友。

圣三一教堂 Chiesa di Trinita dei Monti

方尖碑的背后拥有两座钟楼的巴洛特式建筑是圣三一教堂,1495年,由法国国王卡洛斯三世主持兴建,1585年建成。

破船喷泉

台阶的底部是大师姜·贝尔尼尼的父亲彼得罗·贝尔尼尼于16世纪创作的,像一只漂在池塘里的纸船。

图片:电影截图

图片:SAPORE DI SANSE: ITINERARIO

图片:Panoramica in Piazza di Spagna

每年五月,西班牙广场会举办一年一度的杜鹃花展,无数盆杜鹃花被搬运到这里,争奇斗艳。艺术家、游人、小贩也聚集于此,在十分热闹的气氛里,无数有情人终成眷属。

午餐时间——万神殿

万神殿 Pantheon,椭圆广场 Piazza della Rotonda

41° 53′ 54.96″ N, 12° 28′ 36.48″ E

图片:电影截图

咖啡馆 G.ROCCA

图片:google地图截

骑车游城I——马尔切诺剧院

马尔切诺剧院 Teatro Marcello

41° 53′ 31.07″ N,12° 28′ 47.52″ E

马尔切诺剧院大街 Via del Teatro di Marcello

骑车游城市II——斗兽场

斗兽场 Colosseo

41° 53′ 24.61″ N,12° 29′ 32.17″ E

图片:电影截图

说起意大利或者罗马,脑海里可以浮现的代表符号巨多,像我这种享乐主义分子首先想到的会是莫妮卡·贝鲁奇的香唇和卡布奇诺的奶泡,不过想必大多数正常人的脑海里会浮现那座宏伟的圆形白色建筑,就像说道巴黎,就会想到铁塔一样。

任何到意大利旅游的人,都一定不会错过罗马老城市中心,威尼斯广场以南的那个圆形露天建筑,这座宏伟的白色大理石竞技场,是古罗马帝国辉煌伟大的象征,也是奴隶时代竞技运动残暴野蛮的血证。

大竞技场(角斗场),原名弗拉维奥剧场,由弗拉维奥Flavius 皇族(维斯帕西安父子)兴建。同时也叫克洛塞(COLOSSEO),拉丁语意为:巨大、宏大。

古罗马人建造这样宏达的建筑,只是为了把大家聚起来HIGH。今天的CS,Cosplay,球赛,统统都弱爆了,因为在一千多年前就有上万人定期参加这样的活动,只不过主题更加重口味,而且还是由国家赞助的。

斗兽场顾名思义,主要是用于举行一些供皇帝、贵族、市民观赏的竞技表演以及庆祝战士凯旋的活动,包括:角斗士与猛兽相斗、角斗士与角斗士搏击、赛马、阅兵、赛船、小型海战、歌舞剧表演,所以也被称作竞技场、角斗场、斗兽场。在过去,古罗马各城市拥有很多大型剧院、赛场或竞技场,但迄今为止,全球唯一被基本完整的保存下来的古罗马四层竞技场,仅此一座。

修建克洛塞的浩大工程由维斯帕西安Titus Flavius Vespasianus皇帝于公元72年启动,由其子提图斯皇帝于公元80年完工,82年揭幕,仅耗时8-10年。

共使用4万名犹太和阿拉伯奴隶(也有说8万)。数据之差是由于,维斯帕西安及提图斯父子先后两次攻陷耶路撒冷时带回了10万奴隶,有些人认为这些奴隶的绝大部分直接参加到了修建工程之中,而有些人认为除了参加修建,有些奴隶被卖给了古罗马市民,而赚取的费用被用于克洛塞的建造。

维斯帕西安皇帝一生颇具传奇色彩,其威名的确配得上号召兴建克洛塞这一伟大建筑。维帝出生古罗马低层乡村贵族,经过努力,先后任护民官,执政官。在入侵英格兰战役中,骁勇善战,赢得了“大炮”的绰号,并获得资格竞选领事,后来又升任非洲总督。凭借其清廉的作风,杰出的管理才能,被当时的皇帝尼禄看重,成为其助手。不过,据说在暴君尼禄身边,他由于性格耿直,出言不逊,开会打瞌睡,很快遭到了贬黜。

公元66年,罗马在耶路撒冷的执政官从犹太神殿中盗取了大量钱财,导致耶路撒冷犹太人暴动,当地500罗马驻军在放下武器后全部被杀害,率2万兵士前去镇压的叙利亚总督加卢斯也寡不敌众。公元67年,58岁的维斯帕西安临危受命,与其子提图斯点8万大军奔赴耶路撒冷,围军事要塞尤塔帕塔,47天后顺利平叛。

尼禄在位时,罗马混乱不堪,暴乱此起彼伏。公元68年,众叛亲离的尼禄自杀。这之后短短一年内,罗马政权频繁更迭。先是70岁的老将军伽尔巴Z压了其他叛军称帝,而7个月后伽尔巴部下奥托叛乱取而代之。奥托称帝3个月后,又在与维特里乌斯的对决中战败,后自杀身亡。维特里乌斯当上了皇帝。此时的维斯帕西安得知朝中大乱,先是犹豫不决,看到权利核心频繁更迭,又得到了叙利亚总督穆奇亚努斯、埃及行省长官提贝里乌斯・亚历山大的支持和拥戴,遂开始谋划夺权。公元69年7月1日,穆奇亚努斯率两万士兵向罗马进发,维斯帕西安留在东部负责切断罗马的粮食供应。随后,多瑙军团也加入到维斯帕西安麾下,在指挥官普里姆斯的带领下,突袭意大利。在克雷莫纳战役中,普里姆斯仅用一天就攻入城内,诛杀了维特里乌斯皇帝。

元老院随即宣布维斯帕西安为皇帝。穆奇亚努斯先期抵达罗马,替其接管政局。公元70年10月,维斯帕西安抵达罗马登基。同时,其子提图斯攻克耶路撒冷。

内战后,罗马经济萧条,维斯帕西安不得不增税。因此被冠以“吝啬”和“贪婪”的坏恶名。而实际上,维斯帕西安非常朴素,很少铺张浪费,同时他勤于政务,不知倦怠的工作,积极与元老院合作,改革内政,兴办教育,兴建公共设施。其在位10年间,罗马经济复苏,边界稳固。

为争取民众的支持,维斯帕西安下令建造克洛塞。最初这是用于取悦民众的集斗兽、赛马、竞技、阅兵、歌舞表演为一体的公共娱乐场所。

维斯帕西安皇帝胸像

古罗马城建设在七座山丘之上,作为这座城市最重要的建筑,克洛塞屹立于帕拉蒂诺、切利奥和奎里那尔三座山丘之间的凹地,市苑大道,也就是帝国广场大道东南。懒惰的意大利人在他们首都只规划了红、蓝两条地铁线,宁愿让摩托车突突声满街轰鸣,也不愿让盾构机破坏了这座千年古城的“地下龙脉”,已有地铁最重要的一站就叫克洛塞,直达斗兽场。

Google 地圖

以前这里是尼禄金殿御花园的人工湖,湖边矗立着尼禄皇帝高达36.5米的青铜镀金雕像。今天,如果你站在克洛塞和君士坦丁凯旋门一线的方向,朝着西面抬头看见的高地就是原尼禄金殿的遗址。因此,有说COLOSSEO这个称呼最早不是用于称呼斗兽场建筑本身,而是用于称呼尼禄雕塑的。尼禄是古罗马历史上最臭名昭著的暴君,据说他为了扩建宫殿,需要赶走当时的“拆迁钉子户”,于是怂恿手下纵火烧毁城市,并看着烈焰饮酒欢笑作乐。于是.......他挂了。尼禄死后,雕像的头被换成了太阳神阿波罗的头像。

如果说佛罗伦萨的建筑以奢侈华丽闻名世界,而罗马的建筑则更显出恢宏有余,精致不足,奴隶时代的粗犷狂野和文艺复兴时代的精致华美之差别由此显而易见。克洛塞虽然不如佛罗伦萨的梅蒂契宫精美,却依旧足以成为欧洲古典建筑的活字典,在其建造技艺上,古罗马人发明和使用的几项基础技术,迄今还被建筑工程界广泛采纳,这些关键技术分别是——立柱、拱券、混凝土。

立柱Columna的使用早在古埃及时期就已经普及,在没有发明拱券结构之前,一般使用柱顶过梁结构,即一排高大的圆柱顶起作为屋顶的衡量,这就是最早的火柴盒结构。在很多古埃及、古希腊神庙的遗迹上都可以观察到。

拱券Arco这项发明充分利用几何学和力学原理,优化了建筑结构,推动了许多大型建筑的建造,桥梁、水渠、宫殿得以建设得更高大坚固,采光却不会受影响,同时还会减少建材,减轻重量。西班牙塞戈维亚,用拱券结构建造的古罗马大渡槽,直径还在使用。

混泥土可用于更好的建造地基和连接巨石。

克洛塞呈椭圆形,其建成之时完整外形更像一个极为对称的椭圆形蛋糕,外直径188米,内1直径156米,周长527米,外墙高48.5米,分上下4层,用当地产白色大理石堆砌。建造它一共耗去了10万立方米石料以及用于连接条石的300吨铁扒钉。

克洛塞外墙分为四层,其外墙上的镂空圆顶窗口充分展示了古罗马建筑独有的拱券结构,由下向上三层的每一个拱券之间都有两根立柱支撑,第一层立柱全部为多立克式,第二层为爱奥尼亚式,第三层为柯林斯式,这三种柱式是古典时期欧洲建筑柱式的主要代表。

1112sociales1vicente.wikispaces.com.

竞技场底层拥有80个大型拱门作为出入口,从大拱门进入竞技场内,观众可以通过拱廊下的160个小拱门(吐口)进出相应席位。此外,竞技场的地基,地面,楼层走道均用混凝土铺就。

观众席有60排座位,按层高分为3层,按等级分为5个区域。从下向上看,第一层第一区的优等席位,即“唱诗席”供贵族和元老等身份显赫的观众,他们一般身穿白袍或红袍入座。第一层第一排有一个围有高高栏杆的席位,这是身着紫袍的皇帝以及守护圣火的贞女的包厢。第二层为武士、市民席位,第三层是贫民座位。再上面有一个夹层,是妇女专座,阶梯席位上方拱廊下的席位,供站立观看表演。竞技场可以同时容纳7-9万观众,而这么多的观众可以通过吐口在10分钟内毫无误差的进出竞技场。

Il Pesa-Nervi. Il Colosseo, un gigante che ha sfidato i millenni

竞技场顶层石壁上有很多孔槽,是用于插入搭建遮阳天棚Velarium的木棍和绳索的,竞技活动开始之前,帝国舰队的水兵负责用白色或红色巨型帆布搭建遮阳棚,为观众避暑、御寒之用。值得一提的是,这个天棚由绳索控制,可以随时调整角度和姿态.......就像......巨型折扇。

克洛塞的核心是其中心的椭圆形场地,其周围是由带刺或象牙木桩拉起的隔离网,中央为长方形角斗台,地面由木头铺就,长76米,宽46米,上面铺满沙子。拉丁文沙子为Arena。所以这块铺沙木板地面如今被称作Anera。古罗马人的斗兽竞技绝对是现实版CS, 他们会在沙场中安置树丛、灌木、掩体、小丘,模拟极为逼真的场景。

Anera下面是地下室,中央是一条信道,两边是支撑用的石墙,石墙之间是用于安放的隔间、木质绞盘和绳索驱动的升降机、暗格。斗兽时,驱兽人将动物赶到信道,进入木笼,再用升降机将笼子提升到一定高度,然后打开笼门,动物便顺着一个特殊踏板来到地面。角斗士则通过信道由建设在竞技场附近的训练营进入表演台。

Image - Colosseo Interior.png

值得一提的是,这里还会举行赛艇表演和小型海战表演。实在不知道当时仅仅用木头和石料,是如何做到水密工作的。罗马人COS 的精神实在值得钦佩。

如今,克洛塞遗迹保留了一部分东南角的木板地面,而中央地面则裸露出石墙,便于游客查看其地下结构。

克洛塞竣工后,庆祝活动持续了100天,上百名角斗士、五千猛兽血染沙场。图拉真皇帝时代,有上万名角斗士在此搏斗,杀死猛兽近一万一千头。普罗博皇帝在位期间,仅一次斗兽就同时放进克洛塞一百头幼师。这里的每一寸黄沙都被鲜血侵染,所以有人说,只要你在角斗台上随便抓一把泥土,放在手中一捏,就可以看到印在掌上的斑斑血迹。只可惜,今天斗兽场的决斗台地面已经不复存在,这种烈风扬尘,碧血黄沙的感觉是体验不到啦。

决斗士多是由奴隶,罪犯和职业玩家组成,有些人是为了挣钱,有些人是为了赎命。很多影视剧里面都会不厌其烦的讲述一个模式那就是某著名将军受到阴谋陷害沦为罪犯,来到竞技场大显神威,最终得以重见天日。事实上,能够最终走到这里参加角斗的选手,确实必须要受到上天和命运的眷顾,因为要最终站在克洛塞的角斗台上,必须经过无数小组赛的淘汰选拔,每一次搏击都充满危险。在克洛塞的最后一搏,意味着死亡,或者自由。

每次格斗以前,角斗士要面向皇帝行告别礼:“Ave Caesar morituri te salutant!”(啊,皇帝,将死之人向你致敬!)。剩下的就是老生长谈了——当一方被击倒,获胜者把头转向观众席,当大家举起手,大拇指朝上,则表示免死,大拇指朝下,则表示GAME OVER。

有人说克洛塞是永恒的象征,那是因为它历经千年屹立不倒,这的确是个奇迹。克洛塞建成之后,除遭受闪电和火灾,公元442年、1231年、1255年、1349年,先后遭遇四次大地震。幸运的是,大地震并未使它倒塌。经科研人员探究发现,克洛塞之下,是一个由岩石和混泥土堆砌的椭圆环形基座,环宽51.5米,厚12米,而基座之下,还有一个沙土层。这种天才的设计很好的起到了分散压力,缓冲震波的作用。

Colosseo, duemila anni di terremoti e cinquanta di traffico

历经自然灾害,克洛塞屹立不倒,然而今天我们看到的却是一个一面略高,一面较低的不规则,不完整结构,这表示它受到过较严重的损毁。对克洛塞最严重的损毁是人为造成的,古罗马帝国灭亡以后的漫长岁月里,这里一度成为了采石场,克洛塞上的雕塑,大理石,甚至围墙都被拆毁,用于其它建筑。如今罗马市的几乎所有老建筑上,都有克洛塞的石料。1740年,教皇贝内德托十四世把克洛塞列为圣地,公元1800年,几经修缮,它才得以被很好地保存下来。

圣人贝达在其诗集中写道:“何时有竞技场,何时便有罗马,何时竞技场倒塌,何时罗马便将灭亡,何时罗马灭亡,世界也便将灭亡”。古罗马帝国灰飞烟灭,却化作一种精神滋润着欧洲和现代西方文明,而竞技场依旧矗立,惯看秋月春风。

......

-EN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