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大家對於臺式機,直觀印象都是一個“嗡嗡響”的箱子。外觀上有人喜歡光污染,有人喜歡素色的外觀,但是無論哪種外觀,都不會有人喜歡這些聲音,真沒聽說過誰會像喜歡聽大排量汽車的排氣一樣喜歡電腦的嗡嗡聲。

也有朋友諮詢過“想要靜音的主機怎麼配?”“現在電腦老是嗡嗡嗡的,怎麼改善”之類的問題,其實這個談起來還不是一兩句話說的完的,但又是一個比較有意思的話題,也可能是對很多人都會有用的話題,今天就來聊一聊這個。

談這個話題,首先我們來說說機箱裏的噪音源頭——爲什麼機箱裏會有噪音?。其實最最主要的噪音源就是——風扇,風扇扇葉摩擦空氣會有聲音,它的軸承如果一般也會有摩擦的聲音。但是風扇不是僅僅指機箱帶的風扇,也不僅僅指CPU散熱的風扇。當然,除了風扇以外,還有一些其他的噪音源,全部列下來有下面這些:

CPU散熱風扇(包括水冷的冷排扇)

顯卡散熱風扇

機箱散熱風扇

電源內置散熱風扇

機械硬盤內部自轉聲音

電路嘯叫

水泵的聲音(僅水冷)

一些其他的共震

那麼如果要克服所有的噪音,那麼最主要需要應付的就是上面這些噪音源。

首先是風扇,風扇發出噪音主要是來自軸承,以及風聲。還有一個特殊情況,是主機裏的一些線,碰到了風扇葉片,如果以前噪音小,突然噪音變得很大的時候,可以打開來看看。然後是CPU風扇通常可以調速,我們都知道往往在運行一些大型遊戲、應用的時候,電腦聲音會一下子變大,其實常常就是風扇的轉速上去了。

降低轉速的辦法:

在環境溫度相對較低的環境下用電腦

做好機箱的散熱,比如選一些風道能夠前後通透的機箱

手動降低轉速,但會帶來熱量上升

另外,用的時間久了,給散熱風扇加一些機油,也是能夠有潤滑作用,降低聲音。那完全避免的辦法有沒有呢?也有,那當然就是完全杜絕風扇。

機箱風扇

首先,機箱風扇本身不是必須,所以如果追求靜音,首先是直接不裝。如果一定散熱不夠要裝的話,更換更好的風扇也能夠解決一部分噪音問題。

CPU風扇

然後是CPU風扇,本來被動散熱的CPU,性能都挺低的,比如我前段時間玩過的一塊J3455(J3455是CPU的型號或者說平臺的型號,並非主板,只是銘瑄偷個懶加了個MS-就當名字用了),被動散熱,無風扇,但是基本職能作爲HTPC、輕量級辦公,下載機等等。

銘瑄MS-J3455主板(自攝圖片)

但也有例外,比如很有名(不要在意這個是不是在大衆之中有沒有名這個細節…

)利民HR22,就用了超大的散熱片,來作爲被動散熱,因爲太大了,所以雖然本身套裝裏是有風扇的,但是很多人不裝風扇只用被動散熱。後續還有LGM等等(下圖)。很多主流的平臺也能夠用它。利民之前還搞過比較奇葩的被動散熱機箱,就是CPU用熱管與機箱的一側(金屬材質)連接,擴大散熱面積,只是沒有量產,所以這裏不提了。

利民H22的後續版本“Le GRAND MACHO RT”(圖來自利民官方)

電源內部的風扇

市面上實際上有無風扇的電源,只是這兩年型號越來越少,因爲廠商們更傾向於用可以停轉的風扇來減少噪音。所以減少電源內部風扇產生的噪音,還可以依然帶停轉模式、支持功率相對較大的電源(達到低負載的效果)。

顯卡的散熱系統

顯卡的散熱,其實是最難搞的,CPU、機箱風扇,甚至是電源內部風扇,基本上都是標準的9cm、12cm風扇,散熱片也是標準的,但是顯卡的風扇卻沒那麼開放,很多都無法完全像CPU風扇那樣毫無違和感。比如下面這個就算是醜的了,淘寶上隨便找的,要是店老闆看到了別打我。

一些通用的顯卡散熱風扇(淘寶截圖)

然後一些顯卡還可以改水冷來解決單獨的風扇問題,分體式水冷,因爲水循環的是整個系統,所以雖然依然有冷排扇,但是畢竟可以一次解決CPU和顯卡等等幾個散熱系統,所以也相當於減少了一些噪音源。

關於風扇

風扇方面的問題,除了上述兩種方法,把風扇換成更加靜音的風扇也是一個辦法。我們日常使用的很多風扇,其實規格都比較固定,比如機箱裏常見的8cm、9cm、12cm、14cm、20cm等等,其中CPU主要是9、12、14這幾種,也是都可以替換。

貓頭鷹NF-A12x15(圖片來自官網)

說到這裏,順便簡單介紹一下關於軸承的一點東西,雖然自己瞭解的也不算多,但還是可以分享一些。首先比較常見的散熱風扇的軸承有普通含油軸承、單滾珠軸承、雙滾珠軸承、磁穩軸承等等,其中含油軸承就是最普通的軸承,入門的風扇一般都是它,軸承通過機油潤滑。而在它的基礎上,酷冷有來福軸承,AVC有液壓軸承,都算是它的改進。具體的原理,這裏就不一一敘述了,可以查到。

而單滾珠和雙滾珠,顧名思義就是有滾珠作爲軸承的一部分,其中單滾珠平衡的比較好,散熱效率、靜音可以基本兼顧。雙滾珠優點是壽命超長,但是噪音較大,成本也較高。大名鼎鼎的貓頭鷹,則用的是磁穩軸承,算是綜合了各項的一些優點,加上它的做工,也就成就了口碑極好的“貓扇”。

其他的噪音源

首先是機械硬盤,因爲其有擺臂+探頭的機械結構,所以內部肯定是有盤片轉動導致的噪音的,那麼機械硬盤的一勞永逸法是直接換成固態,用電驅動。那如果是對大容量有剛需怎麼辦?就只能用膠墊儘量減少其產生的震動了。

電路的嘯叫則需要在一開始就選擇相對靠譜的品牌和型號,尤其是電源,在這個問題裏屬於最重要的配件。靠譜、良心的廠商,通常會在電路閉環的地方有該有的濾波裝置,也就能減少這種症狀的發作概率,但是做工粗糙的入門板和三線甚至名字都沒聽過的品牌,就很難講了。所以選一個靠譜品牌的靠譜型號,確實是可以省不少心的。

然後是機械硬盤,我們平時在打開或拷貝一些大文件的時候,聽到有輕微的嗚嗚嗚的聲音,其實機械硬盤就是罪魁禍首。但因爲其內部結構的天然劣勢,必然無法避免有高速運轉的盤片,所以降低機械硬盤帶來的噪音,也就只有一個辦法——換成固態硬盤,固態硬盤沒有了這樣的物理結構,也就不存在噪音問題了。

但如果固態硬盤太貴,我想要大容量硬盤怎麼辦呢?普通機械硬盤的轉速是7200轉,你可以考慮固態硬盤+5400轉機械硬盤的搭配,5400轉的性能會打一些折扣,但是如果只是下載以及存放文件用,其實已經夠了。而且很多監控盤等等,也都是5400轉的設計。

機械硬盤的“擺臂”和“盤片”(圖來自無版權圖庫)

總結到這裏,就只剩下機械結構之間的震動產生的共振和噪音了。實際到我們自己的電腦裏,機械硬盤、機箱風扇等等,都會產生一些很輕微的震動,而解決辦法大多是螺絲的固定處使用膠墊,所以在自己裝機的時候,這些額外的配件千萬別省掉。當然,如果沒有標配的話,自己用橡膠材質的片子墊着也是一樣的。

而整個機箱的震動,則就體現出了好的機箱和爛機箱的區別了。對我來說,合格的機箱的鐵皮厚度,應該在0.6mm往上,但市面上還是有一些0.4mm、0.5mm厚度的,這些便宜的主機箱,鐵皮薄,做工也相對一般,所以時間久了對於小的震動就會很敏感。對了,這裏主要是以鐵質機箱說的,鋁合金大多會是1mm左右起步,所以看到鋁合金的機箱,別以爲是因爲太良心了…

厚度足夠、做工比較出色的機箱,除了能夠減少一些共振以外,它還能夠更好的隔絕機箱內風扇的細微噪音。然後更好的機箱,往往在設計上也會想的更周全,比如在該有膠墊的地方設置膠墊,腳墊的位置和穩定性更好等等。

好了,這期的長篇大論就先寫到這裏了,歡迎留言交流!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