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地時間2019年1月26日晚7點43分,著名銀行家、印尼前首富黃奕聰因年齡高邁去世,享年98歲。

閩商巨擘黃奕聰過世

黃奕聰過世

中國僑網消息, 金光集團創始人黃奕聰先生於2019年1月26日週六19時43分逝世,享年98歲。

黃奕聰,於1923年出生在福建泉州。因父親在印尼做生意,7歲的時候跟隨母親一起去了印尼。在印尼他上學上到高中就輟學了,然後就開始了自己的商場打拼生涯。

在上世紀初葉,由於政局動盪,時世不寧,印尼人民也是生活在困苦之中。諸多基本的食品、生活用品都很緊缺。在那時候,年齡尚小的黃奕聰,從雜貨店、麪包房等小生意做起,滿足市場、滿足消費者需求,經過將近10年的辛苦耕耘,也積累了自己的第一桶金。

這一段經歷,即爲黃奕聰未來事業發展獲得了寶貴的啓動資金,也初步奠定自己對商業的瞭解與感悟。

發家於食用油

1960年,黃奕聰移居首都雅加達,於同年創辦了金光公司,主要經營農土特產品進出口業務,輸出的主要產品是他曾經營過的拿手產品椰幹及肉豆蔻,輸入則以煙紙、丁香及紡織品等爲主。這時候的金光公司,也不過是一家中小企業。

閩商巨擘黃奕聰過世

7年之後,也就是在1967年,印尼實施經濟改革,黃奕聰看到了機會。

1968年,黃奕聰和著名閩商林紹良共同投資2000萬盾,正式創建印尼萬雅老比東油廠,簡稱“比摩利油廠”,並於1970年全部建成。生產銷售以“比摩利”爲商標的食用油。三林集團擁有55%的股份,金光集團擁有45%的股份。到1980年代初期,比摩利油廠已成爲當地最大的食用油企業,黃奕聰被譽爲“食用油大王”。

1990年,黃奕聰的金光集團將其股份轉讓給林紹良,另起爐竈,創建了菲爾瑪食用油企業。

因產品質量優良,而黃奕聰早已經名聲在外,菲爾瑪食用油很受消費者的喜愛和信任,上市的頭三個月,平均每月銷售量即遞增40%,1992年已迅速從爪哇市場擴展到全印尼,經營第一年即獲利140億盾。

壯大於造紙業

在食用油行業取得巨大成功之時,黃奕聰將自己的目光轉移到造紙業上。

閩商巨擘黃奕聰過世

1977年,黃奕聰在東爪哇的摩約格多創建了吉偉化學(廠)有限公司。1978年,黃奕聰將該廠擴展爲生產紙漿及造紙的企業,並易名爲吉偉化學紙業有限公司。

經過十多年的奮鬥,到1990年,該廠已擁有可製造一百多種書寫紙、印刷用紙的生產線8條,年產量達19.4萬噸;擁有製造各種文具紙製品的機器30臺(套)年產量達9.8萬噸。到1993年,金光集團所屬的紙業集團年產紙漿量達到了80萬噸,紙製品產量則達到了74萬噸。爲了保證造紙原料供應,進一步發展生產,金光集團還建設開發了森林基地。

1992年,他派自己的長子黃志源,回中國創辦亞洲漿紙業有限公司,也就是現在中國最大的造紙企業——APP(中國)。金光集團僅在中國,目前已擁有65億美元的資產。

伴隨金光集團在造紙業上的巨大成功,黃奕聰也在“食用油大王”外,還被譽爲“紙業大王”。

繁盛於銀行業

黃奕聰旗下的食用油工業及造紙業發展迅猛,資金力量日益雄厚,這時候,黃奕聰將自己的目光瞄準了銀行業。

閩商巨擘黃奕聰過世

擁有一家自己的銀行,既可爲金光集團經營活動、融資、信貸及結算等提供便利,又可向金融銀行業擴展,壯大金光集團的整體實力,向多元化企業集團進一步邁進。與此同時,1982年8月,金光集團投巨資收購接辦了印尼國際銀行。黃奕聰對印尼國際銀行進行了現代化改制,並引進大量人才。到1988年,印尼國際銀行成爲印尼百傢俬營民族銀行中列居前十名的一流銀行了。同年,坐落在雅加達金融中心譚林大街22號的“印尼國際銀行總行大廈”正式建成啓用。

●1988年11月,印尼國際銀行被印尼政府財政部正式批准升格爲外匯銀行。

●1989年10月,印尼國際銀行股票正式在雅加達及泗水兩市的股票交易所掛牌上市。

●1992年,印尼國際銀行的總資產已達4萬億盾,躋身於印尼私營民族銀行的最前列,成爲最著名的五大私營銀行之一。

將印尼國際銀行做到一流水平之後,黃奕聰開始加大與西方跨國銀行的合作。1988年,印尼國際銀行與日本富士銀行合資創辦了印尼國際富士銀行;與法國勞埃德信貸銀行合資聯營印尼勞埃德信貸銀行。兩年之後的1991年,這兩家銀行在印尼19家與外國資本合資聯營的銀行中,已居於中上地位。

●1998年亞洲金融危機之後,根據印尼政府的要求,金光集團在印尼國籍銀行所佔的股權降至18%,2001年,金光集團完全退出了印尼國際銀行。

●2005年,金光再出重拳收購了印尼的SHINTA銀行,並於2007年將其更名爲金光銀行。新銀行的成立昭示着金光集團在金融銀行領域走過寒冬,浴火重生。不過,這些事情主要是由黃奕聰的子女操盤,在1991年,黃奕聰就退居二線。

黃奕聰擁有六子一女,分別是長子黃志源,愛女黃秀花,次子黃鴻年,三子黃鵬年,四子黃祥年,五子黃柏年,六子黃榮年。

其中長子黃志源與次子黃鴻年在大陸廣爲人知。尤其是次子黃鴻年,曾經以“中策現象”馳名中外,引發巨大轟動。

閩商觀察

用奮鬥演繹生命的美學

又一位傳奇閩商走了。

去年以來,多位閩商巨頭,比如林文鏡、施至成這樣的閩商巨擘,先後辭世,讓人痛惜。也讓人唏噓不已。這說明了,沒有人可以戰勝歲月,沒有人可以抗拒衰老。

但在有限的生命裏,這些卓越的閩商,卻讓自己的生命及其精彩,充分展示了人類的力量與智慧。

閩商巨擘黃奕聰過世

在宇宙中,地球不過是一顆塵埃;在地球上,一個人不過佔據一小片的地兒。但有限的生命,卻能夠有無限的精彩可以演繹。

譬如黃奕聰,其餘微末之間,發於奮鬥之際,繁於遠見之機。目前,金光集團橫跨食用油、林紙漿一體化產業、金融業、房地產產業等產業,是以阿基多元化經營的跨國企業集團,總資產超過200億美元。而黃奕聰也憑藉金光集團的成功,產期名列全球富豪榜,並多次躋身印尼首富。

對於曾經取得的成功,正如黃奕聰所說的:“我出身貧寒,沒有多大才能。不過,我有理想和願望,講信用,肯動腦筋,努力以不屈不撓的精神勤奮紮實地工作。”

我們無法戰勝歲月,卻能夠用奮鬥讓生命生輝。

(圖片來源於網絡,侵刪)

文:林仙平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