儘管中國車市目前正遭遇銷量下行,自主品牌正遭遇前所未有的考驗。但不可否認的是,中國汽車工業在技術實力上的沉澱積累,已經到達了令衆多合資對手不得不重視的地步。尤其是在新能源領域,作爲純電動車最核心部件之一的動力電池,中國製造更是走在了世界前列。

豐田牽手比亞迪、寧德時代

作爲油電混合動力技術的集大成者,豐田在全球新能源汽車市場中的地位可以算得上是先驅者,這樣一個體量龐大的國際汽車巨頭,面對快速發展的市場,竟然也會選擇與中國本土企業進行合作?

就在6月7日,豐田汽車在東京召開了關於電動化主題的全球發佈會,在此期間正式宣佈,將與中國本土企業比亞迪、寧德時代合作採購動力電池,在這份名單中,還有諸如松下、PEVE、東芝、湯淺等國際知名企業。

這說明以比亞迪、寧德時代爲代表的國產動力電池,在技術層面已達到世界先進水準,足以獲得國際汽車巨頭的訂單。

政策市場雙導向,國產電池成“香餑餑”

與多數走純電動路線的車企不同,豐田一直堅持在混動的道路上前進,也確實做到了全球領先的地步。不過,豐田的技術路線也面領着一些政策壓力,在中國市場,儘管豐田已推出卡羅拉雙擎、雷凌雙擎等油電混合動力車,但非插電式混合動力車在中國被列爲節能車範疇並不屬於新能源汽車,因而這些車型在部分地區無法享受新能源汽車補貼紅利。

並且,在2016年底,豐田就宣佈調整技術路線,成立EV事業規劃部,該部門由豐田社長豐田章男親自負責。2017年12月豐田宣佈,到2020年,將推出10款純電動車型;到2025年,旗下所有車型均將推出電動版;到2030年,在豐田超千萬輛的總體銷量中,新能源車型銷量將佔一半,其中純電動車型將超過百萬輛。

雖然豐田在鎳氫電池和氫燃料電池上擁有較強技術實力,但在純電動汽車主要採用的三元鋰電池領域卻缺少佈局。因此,隨着對純電動車型日益重視,豐田對動力電池的採購需求也開始凸顯。

同時,由於“雙積分”政策實施以及電動化發展的趨勢使然,也讓一衆合資品牌開始重視在新能源領域的產品部署,由此所帶來在動力電池上的巨大需求缺口,而此時以比亞迪、寧德時代爲代表的相關優質企業,則順理成章地成爲市場上的“香餑餑”。

中國造電池制霸全球榜單

數據來源:高工產研鋰電研究所(GGII)

放眼全球市場,中國造動力電池的出貨量也是“制霸”榜單級別的存在,據高工產研鋰電研究所(GGII)數據顯示,2018年全球車載動力電池排行前十的企業中有7家都是來自中國的企業,佔據近一半份額。

其中尤其以動力電池領域“獨角獸”寧德時代和中國新能源汽車領導者之一的比亞迪最爲矚目,分別佔據第一和第三的位置。

關於寧德時代,普通消費者瞭解或許並不多,不過這家企業可是目前動力電池市場上最亮眼的明星。不僅是寶馬在大中華區唯一電池供應商,就連近期十分火熱的奔馳首款純電SUV車型EQC的國產版本,也將採用寧德時代生產的動力電池。

除此之外,寧德時代正加速其在海外市場的佈局。在2018年7月9日,寧德時代與德國圖林根州州政府簽署了投資協議,計劃投資2.4億歐元,在德國圖林根州埃爾福特市設立電池生產基地及智能製造技術研發中心。

此次生產基地主要研發、生產鋰離子電池,生產基地共分爲兩期,計劃於2021年投產,預計在2020年達產後可實現產能14Gwh。該生產基地的動力電池,將配套給寶馬、大衆、戴姆勒、捷豹路虎、PSA等車企。

相較而言,比亞迪在消費者中則更爲知名,作爲中國新能源汽車領導者之一,在動力電池技術方面早已深耕多年,但其生產的電池多裝配於自家車型配套使用,屬自產自銷,直到2018年纔開放自己的動力電池業務。即便如此,比亞迪也依然是動力電池領域中的佼佼者。

堂哥點評

作爲豐田加速佈局新能源汽車的重要一環,選擇與比亞迪、寧德時代合作,開展電池供應及開發合作,足以證明中國製造動力電池,在技術水平已處於全球領先水準。但我們也能從中看出,三方之間的合作僅限於中國市場,中國造動力電池想要在國際領域大放異彩,仍有一段看得見的距離。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