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大豐麋鹿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位於黃海之濱,保護區總面積 78000公頃,其中核心區2668 公頃,緩衝區2220 公頃,實驗區73112 公頃。(圖片來自東方IC)

江蘇大豐麋鹿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是世界佔地面積最大的麋鹿自然保護區,擁有世界最大的野生麋鹿種羣,建立了世界最大的麋鹿基因庫。(圖片來自東方IC)

保護區接待了來自40多個國家近100萬人次的遊客,其中國內外青少年38萬人次,佔遊客總數的40%,爲開展宣傳野生動物保護的科普教育,提高公衆的環境意識發揮了巨大作用。(圖片來自東方IC)

大豐麋鹿自然保護區,地名鴨兒蕩,位於大豐東南角林埸內,佔地1.5萬畝,區內分佈着林地、草荒地沼澤 地和自然水面。位於江蘇省大豐區東南,地理座標爲北緯32°56′-33°36′和東經120°42′-120°51′之間。(圖片來自東方IC)

爲典型的濱海溼地,主要溼地類型包括灘塗、季節河和部分人工溼地,有大量林地、蘆蕩、沼澤地、鹽裸地和森林草灘。(圖片來自東方IC)

麋鹿(學名:Elaphurus davidianus)又名“四不像”,是世界珍稀動物,屬於鹿科。因爲它頭臉像馬、角像鹿、頸像駱駝、尾像驢,因此得名四不像。(圖片來自東方IC)

原產於中國長江中下游沼澤地帶,以青草和水草爲食物。性好合羣,善游泳,喜歡以嫩草和水生植物爲食。求偶發情始於6月底,持續6周左右。曾經廣佈於東亞地區。後來由於自然氣候變化和人爲因素,在漢朝末年就近乎絕種。元朝時,爲了以供遊獵,殘餘的麋鹿被捕捉運到皇家獵苑內飼養。到19世紀時,只剩在北京南海子皇家獵苑內一羣。在西方發現後不久被八國聯軍捕捉並從此在中國消失。(圖片來自東方IC)

直到1898年被英國購買並繁殖到255頭,並在1983年將部分個體送回中國。之後有更多的麋鹿迴歸家鄉,並有部分被放生野外。(圖片來自東方IC)"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