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哒、哒、哒、哒……”伴随着手机里节拍器有规律的声响,71岁的孙剑狄稳稳扎好底盘,两手间一招一式来回,给人一种曼妙起舞的错觉。

作为一个曾经的专业武术教练,孙剑狄退休后前往小小的新场镇,成了一群“老弱病”群体的指导老师。从2015年至今,他坚持免费教学,从未收过学费,创新节拍教学法,教过的学生已超300人,其中更是诞生了业余比赛的全国冠军。除了继续传播太极拳文化,他更乐于看到学生们身体变好,让太极拳惠及更多群众。

曾是武术队最小队员

转业为汽配厂工人

孙剑狄出身武术世家,父亲孙永鹤是通背拳传人。从5岁开始,他就在父亲手下练习武艺,逢年过节和父亲一起出场表演。12岁时,孙剑狄加入了上海市业余武术队,是队里年龄最小的队员。在体工队和张燮林、陈祖德等沪上体坛名宿同吃同住。那期间,他包揽了上海武术比赛少年组三个项目的第一名,后来每次全国比赛也都能拿名次回来。

后来,武术专业队经历一段时间的编制压缩调整,孙剑狄转业成了汽车配件厂的一名工人。在那里,喜欢钻研的他当上了厂化油器实验室主任。不过,他对太极拳的研究和练习一天都没有停过,时常会教同事打拳健身。

之后,他跳出了配件厂,来到上海师范大学体育系专门教太极拳。能从一名武术专业队员变成汽配厂的业务骨干,孙剑狄身上最不缺的就是钻研精神。

上师大执教期间,他创造了一个奇迹,在短时间内带教一批从未打过太极拳的队员,团体赛比赛时动作整齐划一,在第二届中日太极拳对抗赛中率领队员包揽金牌,他带的学生更在个人赛中赢了中国国家队的专业选手。至今,孙剑狄还记得当初在带队出访日本前怎样带领学生密集备战:训练从一大早一直到晚上,学生们一天练下来连弯腰都困难。

因为打得好、更教得好,孙剑狄后来被借调到上海市武术队、上海市工人武术队担任教练。

学生中多为“老弱病”

创新节拍教学法

退休之后,孙剑狄跟随夫人回到她的老家新场镇,应当地居委会之邀组建“新场东育太极拳社”。第一次训练是在2015年3月17日,孙剑狄说印象深刻,是因为面前的20来个“学生”太为特别。

“我之前从来没想过,有一天会教老头老太,我这些年研究怎么提高技术、怎么拿冠军、怎么培养优秀运动员,现在来教你们……”回忆起4年前的一幕,孙剑狄自己也有些乐不可支,面前的学生有些站也站不直、蹲也蹲不下来。

孙剑狄表示,“和专业队的学生不同,这里来找我练拳的都有自己的诉求:‘孙老师,我想强身健体。’‘孙老师,我想降血压。’”孙剑狄笑着说:“以前我教专业太极拳的时候,还真没考虑太多这方面的因素,现在几年教下来,嘿,还真的帮助他们改善了身体机能。”

孙剑狄的学生董德全开办了一家公司,但身体状况不好。孙剑狄回忆:“4年前他犯心脏病,120开到家里把他接走。3年前零基础,刚上来两个动作一做,脸色都变了,呼吸不上来了。我知道我必须要创新,要因材施教。”

以前在上师大当过艺术教研室主任,孙剑狄几番琢磨激发了灵感,创造“节拍教学法”。简而言之,就是把太极拳的动作划入固定的节奏,然后按拍子来规范每一个动作的姿态位置。每一拍都有了固定坐标,学生照标准做就可以了。

傅蕾杰是新场中学的体育老师,也是孙剑狄的徒弟。她在别人的介绍下认识了孙剑狄,跟着他学习太极拳。这位体院毕业的科班生,发现老师的教学方法更加容易理解,“不讲套路,讲究基本功”。她把自己学来的本领教给高中学生,她发现学生们学起来“不吃力”了。

从来不收学费

收徒反请徒弟吃饭

孙剑狄自创的“节拍教学法”效果显著,4年来,队伍已从当初的20来人,扩大到了四期学员总共300多人。甚至不乏每次往返100公里、跨区来学拳的。

这300多位“社员”也不再全是“老弱病”,年轻人的比例接近10%。为了照顾年轻人上班,拳社特别在工作日开出两个晨练时段:6点半,年轻人;7点半,老年人。周六上午集中在新场中学篮球馆上大课,高峰期一堂课就有200多人。

2017年是拳社开班的第二年,拳社选送29名运动员参加上海市民武术节、武术大比武竞赛,一次就捧回了30多个一等奖,新场镇也成了上海参加人数最多、获奖最多的街镇。更难能可贵的是,上海选拔十名太极拳运动员组队参加全国运动会,新场东育拳社入选了两名。2018第三届全国武术大会,拳社又拿回两个全国冠军。前不久举行的新场“大美·东育杯”上海市“太极之星”评选比赛中,新场镇的东育拳社同样成绩斐然。

难能可贵的是,从2015年拳社建立到现在,孙剑狄一直秉承义务教学的准则,不但不收一分钱学费,遇到需要出去比赛等支出,自己有时还要往里面贴钱。他至今收了12个徒弟,在别人收取高额收徒费的情况下,每一次收徒的饭钱都是他来掏,“我得请他吃饭,这等于我在家里交了一个亲人”。

“现在枫泾那边,也邀请我们去教拳,包括湖北孝感都有。新场这边的新上海人,家里老人在我们拳社学会了太极拳,回到老家也开班带学生,邀请我们去指导。”孙剑狄很高兴,自己的“节拍教学法”简单易学,学生都轻松当起了老师来,“他们说他们教太极拳也不收学费,连老师都不收钱,学生怎么能去收钱呢?”

在大多数七旬老者都选择在清闲中颐养天年的时候,孙剑狄对太极拳的热情还没有半点消退的迹象,他想把新场镇建设成为上海业余太极的标杆之地,把太极拳的种子传播得更远。他更乐于看到更多人通过练习太极拳有一个好身体,“看到他们学会打拳,身体变好,还拿冠军,特别有成就感。”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