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年初,印度陸軍在其官方網站上發佈了對7.62×51mm口徑輕機槍的求購信息。而在上個月,由陸軍官員組成了“採購小分隊”已經開始在保加利亞、以色列以及韓國“貨比三家”,準備爲陸軍購買一萬六千四百支輕機槍以部分取代國產INSAS槍族中的輕機槍。

▲英薩斯步槍慘不忍睹的製造工藝

最近印度的步槍、卡賓槍、反器材狙擊步槍、精確射手步槍基本都換了一遍。印度大肆購買槍械的背後,是國產槍械實在太差勁,印度軍方實在是忍不了,這次又輪到機槍了。

▲INSAS槍族中有輕機槍但卻很少見,因爲實在太不中用了

儘管此次官方並未說明印軍正在評估哪幾款武器,但根據其到訪的供應商可以基本知曉是以下三種輕機槍。

1:保加利亞的Arsenal公司

Arsenal是保加利亞一家擁有140年悠久歷史的武器製造商,Arsenal一直在製造俄式武器。而印度和Arsenal一直保持着不錯的合作關係,印軍也使用過Arsenal製造的名爲“AR”的AK步槍。

▲印軍使用的AR-M2,其實就是Arsenal生產的AK

此次Arsenal能夠提供給印軍的輕機槍,自然也是仿製的RPK以及PKM這樣的蘇式武器。印軍看中的應該是7.62×51mm口徑的Arsenal MG-M2。該槍基本上相當於PKM的現代化版本,改用冷鍛工藝的槍管、安裝了皮卡汀尼導軌,同樣採用彈鏈供彈並且有100發、200發兩種容量的彈箱供選擇。

▲Arsenal提供的MG-M2其實就是PKM的現代化版本

2:韓國的S&T Motiv

在韓國S&T Motiv的產品中,唯一一支7.62×51mm口徑的就是K12型機槍,但值得注意的是:在S&T Motiv的口中,從未僅僅將其稱之爲一支“輕機槍”,而是一個多用途的機槍系列。

▲K12機槍

K12的出現是爲了替代韓軍中日益老化的M60機槍,而如今的現狀也同當初的M60機槍相似,發展出了作爲並列機槍使用的K12-C1,以及步兵用的K12-C2,而K12-C3則將固定槍托改爲像M249 SPW那樣的伸縮式,通過旋轉可縮靠在機匣的兩側,再將一個可拆卸的扳機聯動雙握把通過兩個插銷安裝在機匣尾部,就可將一挺輕機槍改裝成一支航空機槍。

▲K12有一個獨特可拆卸聯動雙握把

但需要說明的是,K12系列的任何一款機槍的“空腹體重”都超過了10kg,倘若再安裝一個約5kg重的200發彈箱,對於單兵而言實在負重過大。 而且無論從用途還是重量上來看,K12都像是一支通用機槍而非輕機槍。

▲K12兩人小組射擊

3:以色列IWI公司

其實,以色列國防軍早已替韓軍嘗過這樣的苦,性能出色的FN MAG 58在以軍中儘管讚譽滿滿,但將這支10kg重的通用機槍作爲輕機槍使用的話還是過於沉重。

▲以色列裝備的MAG通用機槍,同樣較爲沉重很難突進作戰

於是以色列IWI公司在1990年代初期研製了內格夫輕機槍,來真正發揮輕機槍在步兵分隊中的火力跟進能力,而且成功打着“支持國貨”的名頭從Minimi手中奪得了軍方的訂單,並在2012年推出了發射7.62×51mm NATO彈的內格夫 NG7。

▲以色列軍隊使用的內格夫 NG7

內格夫 NG7取消了5.56口徑版本的彈匣供彈方式,僅能採用彈鏈供彈,以槍機迴轉式閉鎖以及開膛待擊的方式射擊,並且配有100或125發容量的半硬式彈箱,槍管和機匣也有所加強以適應擴大的口徑。

▲內格夫 NG7具備現代輕機槍的一切要素

內格夫 NG7尤爲注重其作爲一款輕機槍的跟進突擊能力,不僅使用了可摺疊伸縮的槍托,並且護木側下方安裝了一個握把便於在無依託情況下穩定射擊,同時兩腳架上也套有護套以便臨時握持。

▲內格夫 NG7行進間射擊

另外,內格夫 NG7的機匣後側安裝有皮卡汀尼導軌,儘管帶有備用的機械瞄具,但光學瞄具仍被推薦爲首選。同時內格夫 NG7作爲一款輕機槍還保留了半自動模式,目的就是爲了讓射手在使用光學瞄具時,能打出一輪不錯的精度射擊。

▲內格夫的半自動射擊,而且後座力很小

根據印軍的招標文件,此次選購輕機槍的主要標準是“輕量”和“精準”,而Arsenal的MG-M2空槍重8.6kg,S&T Motiv的K12更是超過10kg,IWI的內格夫 NG7僅重7.95kg,且在人機工效和射擊性能上都優於前兩者。

▲內格夫重量較輕,可站可臥

何況印度特種部隊已經少量採購過5.56mm口徑的內格夫,而且在此前於2014年開始的印軍的輕機槍招標中,內格夫 NG7也已被選中過一次,只不過由於保加利亞Arsenal的機槍未通過招標測試,致使IWI成爲唯一供應商而讓整個招標項目於2017年直接取消。

▲印軍早就看中過內格夫 NG7

也許正是因爲此前爲期三年的招標最終成了一場空,印軍實在無法繼續忍受INSAS LMG,所以此次輕機槍的招標啓用了FTP(快速申請程序),簡化了採購程序,沒有較爲繁瑣的槍支測試,所以此次印軍有可能是直接奔着之前已經通過測試的內格夫 NG7去的,但還是需要“貨比三家”以示公正。

▲再好的商品也得貨比三家圖爲16年印度官員訪問卡拉什尼科夫工廠

眼看着印軍即將裝備新式輕機槍,而國內能稱之爲輕機槍卻似乎只有95槍族中的班用機槍,那麼相比於現今常見的這些中口徑輕機槍而言,小口徑的95/95-1式班用機槍是否處於劣勢?

▲95-1式班用機槍

其實只從武器上而言,採用彈鏈供彈且具備快速更換槍管能力的中口徑輕機槍,不論是殺傷力還是火力持續性,都要優於從步槍基礎上發展而來的槍族班用機槍。

▲PKM打CQB一直都是俄軍精銳的最愛但需要說明的是,班用機槍和輕機槍的定位並不相同。

班用機槍儘管增強了步兵班的火力,但作爲使用班用機槍的機槍手終究還是一個老老實實的步兵,跟進能力以及戰場通勤尤爲重要。班用機槍其實相當於是採用了重型槍管、大容量供彈具的自動步槍,不僅彈藥與步兵班內的步槍通用,必要時也可以使用步槍的彈匣供彈,故障時也可以通用部分零件。

▲95班機可以通用95步槍的彈匣

所以不僅是95式槍族,許多槍族的武器都有作爲班用機槍使用的“重槍管、大容量自動步槍”,比如卡拉什尼科夫“科技換皮”後的RPK-16,以及印度拼命想要換掉的INSAS LMG。

▲不裝彈鼓其實就是一把“重槍管步槍”

不同的是,輕機槍是在連排一級作爲支援火力使用。而美軍選用M249作爲班用機槍,其實是因爲機械化步兵戰術要求SAW具有200發的彈容量,不過當時也要求其攜彈總重不能超過20磅(9.07kg),可見班用機槍最重要的還是與步兵跟進作戰的能力。

▲美國海軍陸戰隊裝備的M27(HK IAR)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班用機槍的用武之地還是在於大規模的步兵戰爭,而在以局部衝突、城市化作戰爲主的今天,中口徑的輕機槍在巷戰中優勢更大,小口徑班用機槍雖然輕便,但是對掩體、高性能防彈衣的貫穿力不夠。

▲《紅海行動》中佟莉用M249穿牆將人擊飛其實5.56口徑的穿透力沒這麼大此時使用中口徑的輕機槍效果更好

而我國雖然有發射小口徑重彈的88式通用機槍,但卻一直缺少一款7.62口徑的輕機槍來彌補現代戰爭中的火力空缺,希望未來有一天佟莉能用上國產的中口徑輕機槍,壓着敵人狠狠地打!(作者署名:軍武次位面)

▲88式通用機槍的產量並不高我國缺少一款中口徑的輕機槍配備給特種部隊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