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3日,關注中國軍事發展的法國博主亨利·肯尼曼的"東方鐘擺"網站刊文稱,通過中國航天科工集團近期發佈的文宣材料和中央電視臺此前節目中的畫面看,該企業正在研製一款強調隱身性能的新型巡航導彈。這種導彈的詳細性能尚不清楚,但由於其採用了多種先進隱身超材料、吸波塗料,顯然具備很高的隱身性能。肯尼曼文章認爲,這可能是鷹擊-18導彈的隱身改進型,可以承擔反艦和對陸攻擊任務。

航天科工集團研製的鷹擊-83導彈是目前我海軍護衛艦和導彈艇裝備的主要反艦武器

" 東方鐘擺"文章稱,今年3月,中國航天科工集團旗下海鷹機電技術研究院網站刊發了一篇文宣材料,但稍後又將其刪除。在這篇文章中,提到該公司一位名叫宮元勳的工程師領導下的一個團隊,主導研製了一個新的項目,該項目要求"高度隱身",並且要求"從設計之初就考慮結構隱身",換言之,這種導彈要求具備隱身外形,能夠實現被動隱身。

文宣材料稱,該團隊在減輕材料重量、厚度,以及需要使用寬頻吸波材料等方面遇到了一系列技術難題。但最終成功克服了這些問題,這要歸功於該集團下屬的研究所--306研究所,以及該團隊與下游廠家進行合作,幫助他們訓練工人,提高生產質量。

該文章還提到,在另一個研製隱身裝置的競標中,該團隊戰勝了與之競爭的其他兩個團隊。不過這個項目與前面提到的導彈項目是否有關,文章中沒有提到。

目前已知的事實是,海鷹研究院,也就是此前的航天科工集團第三研究院(簡稱3院),該企業是中國主要的巡航導彈和反艦導彈生產商,他們研製了DF-10、KD-20和YJ-83等系列的導彈。所以,基本可以確定,這個"某項目"無疑是一種隱身導彈。不過,現在還不能確定這到底是陸攻巡航導彈還是反艦導彈,當然,這兩者之間技術區別可能並不大。

東方鐘擺網站貼出的宮元勳發表的論文中基於超材料技術的隱身新概念設計

東方鐘擺網站貼出的郝璐論文中關於隱身油箱設計的草圖

目前,中國海軍已經開始裝備鷹擊-18反艦導彈,這種導彈已經出現了若干改進型號。最早該導彈只有潛射反艦型,後來出現了艦對艦型,水下垂直髮射型,以及一種對陸攻擊型。

所以,理論上說,中國可能會基於鷹擊-18發展一種進一步改進型,當然,這只是"東方鐘擺"的猜測。

這篇文章並非首次有消息提及3院正在研究隱身技術。事實上,早在2015年12月15日,該公司微信公號就曾發表過消息說該集團正在測試"某型號"導彈的隱身性能,並在這年"秋天",在戈壁沙漠中進行了試驗,而且這次試驗中還提到有若干競爭團隊在從事同一項目。

更深入的搜索發現,2013年就曾有文宣報道中提到,一位叫"郝璐"的工程師正在爲"戰術導彈"研製吸波材料。

中央電視臺2套節目經濟半小時截圖

中央電視臺2套節目經濟半小時截圖,圖中的部件據稱是爲新型巡航導彈研製的

根據這位專家的名字可以查到公開論文,是關於爲巡航導彈研製隱身油箱。

繼續追蹤中國在複合材料領域與此相關的信息,可以發現,中國有企業正在和3院進行這方面的合作。這就是位於江蘇的"恆神"公司,這家企業從2007年開始在光纖產業就佔據了重要的位置,而且還能夠生產T1000級的碳纖維,聲稱打破了美日的壟斷。

不過關於恆神公司與航天科工的合作,暫無確切報道。但年初浙江省關於當地工業企業的一個報道中,將海鷹研究院和恆神公司列爲同一產業鏈下的企業,所以它們可能存在合作關係。

而2017年9月,中央電視臺2套節目中,採訪了恆神公司,並且展示了一個該公司的軍民融合項目產品。節目中,恆神方面表示這是一種導彈的部件,不過並未透露任何其他細節。

不過目前爲止,這些信息都只能說是隻言片語,尚無法推測出什麼更多的信息。但是有一件事是肯定的,中國工業界正在研製全新一代的導彈,以增強其投射能力,而且很可能不就我們就會看到他們的進一步進展。

觀察者網軍事評論員表示,關於這個消息並不值得奇怪,席亞洲之前在"風聞"社區發表的關於中美新一代反艦導彈對比的文章中就曾提到,對於中國而言,研製隱身導彈不存在不可克服的技術難題。而且已經有一批不同性能、價格、用途的隱身導彈可能正在研製的話,也不會讓人感到絲毫驚奇。

對於鷹擊-18導彈來說,如果採用隱身技術,可以極大降低在亞音速段被敵方用遠程防空導彈擊落的可能,從而大大增強突防能力。

據稱,美國海軍LRASM反艦導彈的雷達反射截面積達到了0.1~0.01米²量級,增強了突防能力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