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現在由美國地質調查局(USGS)領導的科學家在一項瞭解有關威脅到瀕危爬行動物物種的病毒感染的研究中成功地重建了一個綠海龜的皮膚。過去20年來科學家試圖瞭解和治療綠海龜患上的乳頭狀纖維瘤,他們找到一種在實驗室條件下培養腫瘤的方法。

在實驗室培育的人造皮膚已可以被用於爲燒傷病人的植皮手術,但是迄今爲止還不可能對非哺乳動物做同樣的事情。現在由美國地質調查局(USGS)領導的科學家在一項瞭解有關威脅到瀕危爬行動物物種的病毒感染的研究中成功地重建了一個綠海龜的皮膚。

 

實驗室培育出爬行動物皮膚

實驗室培育出爬行動物皮膚

綠烏龜是一種大型海龜,遍佈熱帶和亞熱帶海域。除了上岸產卵外,終其一生都在大洋中渡過。不過目前由於漁撈活動、產卵棲地的破壞和海洋污染等問題,綠海龜數量在急劇減少,其已被列爲瀕危物種。

 

不幸的是,人類不是綠海龜面臨的唯一威脅。它們也容易感染與乳頭狀纖維瘤相關的病毒,稱爲綠海龜皰疹病毒5型(ChHV5)。夏威夷、佛羅里達和巴西等地的一些綠海龜中,乳頭狀纖維瘤導致它們的皮膚、眼睛和嘴裏以及體內長有腫瘤。這不僅損害了綠海龜的免疫系統,同時容易引起繼發感染,甚至導致綠海龜死亡。

 

實驗室培育出爬行動物皮膚

實驗室培育出爬行動物皮膚

過去20年來科學家試圖瞭解和治療綠海龜患上的乳頭狀纖維瘤,他們找到一種在實驗室條件下培養腫瘤的方法。爲了做到這一點,USGS團隊使用從綠海龜身上獲取的正常皮膚和腫瘤細胞,不僅將它們用於培養細胞,還利用它們培養出形成海龜皮膚的複雜三維結構。

 

根據美國地質調查局科學家Thierry Work的說法,這種新皮膚使科學家以前所未有的細節觀察病毒的複製過程,可以更好地瞭解爬行動物病毒引起的疾病。

 

Thierry Work表示:“乳頭狀纖維瘤是影響瀕危綠海龜的最常見的傳染病。我們的研究結果爲了解乳頭狀纖維瘤提供了重大進展,最終可以幫助科學家更好地瞭解其他皰疹病毒引起的腫瘤疾病,包括人類的腫瘤疾病。”

 

這項研究成果已發表在《病毒學雜誌》(Journal of Virology)上。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