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這一方面得益於雲集的創新模式,另一方面也離不開杭州政府對初創企業的扶持政策。通過衆創空間、科技企業孵化器等創新孵化平臺,杭州旨在有效營造創新創業氛圍,實現“創意——項目——企業”的快速成長。

日前,雲集公佈了上市後的首份財報,成績亮眼。財報顯示,雲集在營收方面繼續保持同比增長,同時首次在單季度實現盈利。如果按照非通用會計準則的統計口徑,雲集在第一季度實現的淨利潤達到4310萬元。

與此同時,今年第一季度,雲集的季度GMV(成交總額)達到了68億元,同比增長93.7%;實現總收入33.856億元,同比增長53.2%。

單從財報數據上看,足見雲集今年的發展態勢之強勁。作爲中國會員電商第一股,雲集上個月在納斯達克的敲鐘頗爲引人關注。5月3日,雲集正式登陸納斯達克,開盤價報13.42美元,較發行價上漲22%,盤中漲幅一度達到65%。

雲集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雲集創始人肖尚略本人從2003年開始創業,一開始在eBay、淘寶、京東開設店鋪,成立於2015年的雲集是他的第二次創業。

這家誕生於杭州市下城區的企業,短短4年間,就從一個只有幾個人的小團隊走向全球、走向資本市場,跑出了會員電商新速度,成爲行業中的參照物。這一方面得益於雲集的創新模式,另一方面也離不開杭州政府對初創企業的扶持政策。

該負責人說,今年2月28日,雲集拿到了下城區創新獎、兌現獎兩項大獎,同時獲得800萬元政府獎勵。之所以給予這麼高額的現金獎勵,是下城區對雲集創新的商業模式、飛速的業務增長、傑出的稅收貢獻等成績所做出的肯定。

雲集的成長只是一個縮影,在杭州,像雲集這樣從“小樹苗”逐漸成長爲“參天大樹”的案例不在少數。

(個推)每日互動由“浙大系”創業者方毅創辦,是一家土生土長的杭州企業,今年3月在主板上市;PingPong是一家杭州中國跨境電商服務平臺,2015年在六和橋的推動作用下從華爾街遷至杭州高新區(濱江),現已完成D輪融資,成爲行業獨角獸;“快的打車”誕生於國家級衆創空間創業蜂房,其市場佔有率曾一度超過50%,後與滴滴打車宣佈戰略合併……

打造全鏈條式服務模式,建立企業梯隊培育機制,以此扶持初創企業快速成長,這已經成爲杭州推動“雙創”發展的一大關鍵舉措。

爲創新主體提供孵化平臺

針對科技型企業的發展規模、發展階段,杭州市在很早以前就建立了“初創企業-科技型中小企業-高新技術企業-創新型領軍企業”的企業梯隊培育機制,以此打造企業成長髮展鏈。

早在2010年,杭州市啓動科技型初創企業培育工程(又稱“雛鷹計劃”),對通過認定的“雛鷹企業”給予創業經費資助。在3年培育期內,按照每年不超過2000萬貸款額度基準利率50%的貸款金額,杭州給予企業貼息。

這一舉措無疑點燃了杭州科創企業的熱情。通過財政、稅收、科技金融等多種政策,杭州由此扶持了一批科研實力強、市場前景廣泛的科技型企業,

根據市科技局統計數據,從2010年至今,杭州已累計培育市科技型初創企業(“雛鷹企業”“青藍計劃”)3640家、省科技型中小企業11107家、省創新型領軍企業11家。

目前,杭州正努力把整座城市打造成一個“大孵化器”。通過衆創空間、科技企業孵化器等創新孵化平臺,杭州旨在有效營造創新創業氛圍,實現“創意——項目——企業”的快速成長。

在整個城市範圍內,杭州還把全市13個區、縣(市)的重點產業平臺納入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的規劃建設體系。這些呈梯次的雙創平臺,成爲人才、資本、項目等創新要素集聚的加速器,促使創新創業氛圍日益濃厚。

出臺政策加快創新要素集聚

建設“大孵化器”的背後,是杭州在優化創業生態上所做的努力。

爲優化創業生態,杭州制定了全面創新改革試驗方案實施年度計劃,出臺了包括《關於實施“擁江發展”戰略的意見》《關於加強衆創空間建設進一步推進大衆創業萬衆創新的實施意見》等在內的16個相關政策。這些政策特色明顯,取得了較好的成效,加快了創新要素的集聚。

在科技成果轉化、高層次人才引進等方面,杭州制定了一批政策法規。

爲持續優化人才生態,杭州開始實施“三名工程”,並與國家外專局簽訂了《共同推進杭州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建設國際人才創業創新園合作備忘錄》,支持杭州先行先試外國人才創業創新和服務管理方面便利政策,在全國率先創新開展外國高端人才“一卡通”服務試點。杭州已經連續9年入選“外籍人才眼中最具吸引力的中國城市”。

與此同時,杭州還在建立了一批高層次創新載體(平臺)試點,在健全政府管理服務、培育企業創新主體等領域出臺了一系列舉措。

以《國家、省科技項目杭州市本級財政科技扶持資金管理辦法》的制訂爲例,杭州希望藉此實施引領產業發展的重大科技專項配套扶持。圍繞電子信息、新能源汽車、先進製造與自動化等重點領域,杭州已經立項資助52個重大科技專項,本級財政資助預算1.5億元,撬動企業研發投入10億元。

做好“雙創”服務店小二

除了推出一系列的科技扶持政策外,杭州還在努力做好科技店小二,爲初創企業提供優質公共服務。

杭州率全國之先建立了“創新券、活動券、服務券”制度,爲小微企業開展創投活動提供補貼。2018年,杭州共發放創新券33316萬元,累計發放活動券248592張、惠及創業者超過16萬人。2018年全年,杭州共舉辦創業活動3279場,參與人數超13萬人次。

爲支持科技型中小企業發展,杭州着力推進稅費減免,並實施重大科技創新專項和企業研發費用後補專項,降低小微企業負擔。目前,杭州已有600家符合政策條件的科技型中小微企業拿到研發費用補助9489萬元。2018年,杭州38.97萬戶小微企業享受稅收優惠,稅收減免總額36.94億元。

爲了讓初創企業能更快地辦理公司業務,杭州也在不斷進行體制機制創新、深化創新活力。杭州市市場監管部門創新打造商事登記自助服務區,着力提升網上辦事率和快速辦照率,實現市及市以下134個備案、審批事項“一網通辦”全覆蓋。

“減材料、減環節、減時間、減門檻”工作也大大壓縮了企業的材料審批時間。據統計,整改後,辦理營業執照所需材料從之前的平均17.2件壓縮至9-10件,大大節約了企業的時間。

以“最服務”理念爲指導,杭州正在打造基於“互聯網+”的小微企業公共服務。通過全程網絡化管理方式,杭州希望更多的小微企業可以在這片創業熱土上誕生、成長。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