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大学研究称,降压、减盐、禁止反式脂肪酸可防止近亿人死亡

6月10日,美国哈佛大学陈曾熙公共卫生学院的研究人员在Circulation杂志在线发表的一项研究表明,全球范围内,降压、减盐、禁食反式脂肪酸这三项公共卫生干预措施可在25年内防止9400万人死亡。

据估计,25年内,如将降压治疗的比例提高至全球70%的高血压人群,将可减少3940万例死亡;将食盐摄入量减少30%,可预防4000万例死亡,同时有助于降压;禁食反式脂肪酸则可防止1480万人早死。

研究者还发现,男士从上述三大措施中的获益大于女士:三大措施预防的早死中,男士占一半以上;延缓至70岁以后死亡的人群中,男士占据了2/3。

哈佛大学研究称,降压、减盐、禁止反式脂肪酸可防止近亿人死亡

(黄色为70岁以下人群,绿色为≥70岁人群)

全球女士(左图)和男士(右图)中三大干预措施预防的死亡例数(百万)

早死的主要原因是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其中以心血管病(90.7%)为主。因减盐预防的早死中,13.2%死因为胃癌;因降压预防的早死中,3.9%源于慢性肾脏病。

哈佛大学研究称,降压、减盐、禁止反式脂肪酸可防止近亿人死亡

全球女士(左图)和男士(右图)中三大干预措施预防的各种原因死亡例数(百万)

该研究显示,东亚、环太平洋、南亚以及撒哈拉以南非洲等地区的人群从这些干预措施中的获益可能最大。东亚和非洲因这些措施预防的早死占全球31.5%。降压和减盐预防的早死中,58.3%发生在东亚、环太平洋和南亚。南亚人群从禁食反式脂肪酸这一措施中的获益最大。

从国家层面来看,中国、印度、俄罗斯和印度尼西亚获益最大,在三大措施预防的死亡例数中,上述四国占46.5%。

哈佛大学研究称,降压、减盐、禁止反式脂肪酸可防止近亿人死亡哈佛大学研究称,降压、减盐、禁止反式脂肪酸可防止近亿人死亡

全球各国女士(A)和男士(B)中三大干预措施可预防的年龄标化死亡率

研究者指出,在中低收入国家,31.5%的成年人患高血压,但仅29%接受治疗,高血压控制率仅7.7%。

《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8》概要显示,我国高血压现患人数2.45亿,成人高血压治疗率和控制率分别为45.8% 和16.8%。

世界卫生组织建议每人每天吃盐不超过5 g,但全球人均每天吃盐9~12 g,中国人均14.5 g。高盐饮食导致全球每年230万人死亡。世界卫生组织设定目标,至2025年全球食盐摄入量减少30%。

另外,世界卫生组织建议将反式脂肪酸摄入量限制在总能量的1%以下,近期更是提出了“至2023年全球消除人工反式脂肪酸”的号召。反式脂肪酸导致全球每年大约50万人死亡。

研究者指出,减少心血管病相关早死是全球预防早死的重中之重,需要很多项目和政策的支持,其中提高降压药物的应用率是很重要的策略之一,现在很多降压药安全又不贵。

既往分析表明,这些干预措施是可行的,也是负担得起的。

例如,在美国加州北部开展的凯撒医疗项目于2001~2013年期间,通过改善治疗流程、患者服务、医疗信息系统(方便追踪随访高血压患者)等措施,将高血压控制率提高到了90%。

这种模式在一些中低收入国家也被很好地采纳,其高血压治疗率和控制率也得到了显著提高。

当然,他们也承认,提高上述三大措施的应用比例将是巨大的挑战,需要全球各国举各方之力来促进医疗能力和质量。但是,“即便确诊高血压患者的治疗率仅提高到50%,也能显著降低心血管死亡率。”

该研究利用多项国际性研究数据以及世界卫生组织的估算数据,评估2015~2040年提高上述三大措施的应用比例对全球死亡率的影响。

来源:

[1]Three Public Health Interventions Could Save 94 Million Lives in 25 Years Global Impact Assessment Analysis. Circulation, Originally published June 10, 2019.

[2]胡盛寿,高润霖,刘力生,等.《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8》概要. 中国循环杂志, 2019, 34: 209-220.

转载:请标明“中国循环杂志”

欢迎购买《中国循环杂志》指南增刊和《GAP-CCBC精彩病例荟萃2018》!

《中国循环杂志》指南专刊,邀请来自国内各相关领域的资深专家,对过去一年近 30 个重要指南进行了详尽解读,愿能为广大心血管医生带来新知识、新理念、新思维。

长按图片,显示识别二维码,或用手机扫描二维码即可进入购买流程:

哈佛大学研究称,降压、减盐、禁止反式脂肪酸可防止近亿人死亡

“阜外说心脏”入选国家卫生健康委品牌活动推荐名单

“阜外说心脏”,采用网络直播的方式,向广大心血管疾病患者提供科学、规范、靠谱的心血管疾病自我管理知识。经国家心血管病中心推荐,卫健委宣传司评选,“阜外说心脏” 系列节目入选国家卫生健康委品牌活动推荐名单。

每天一个微视频,助您心血管健康。

关于非法网站冒用我刊名义进行征稿的特别提醒

近期我们发现一些网站冒用“中国循环杂志”名义征稿,并承诺“职称论文权威快速发表”。

我刊郑重提醒各位作者,向《中国循环杂志》投稿,一定要登录中国循环杂志官方网站:

http://www.chinacirculation.org

进入“作者投稿”,在“作者投稿管理平台”中投稿。

本刊联系电话:010-68331974

订阅点击:

http://chinacirculation.org/WX/home/zxdy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