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新材料產業“加速”正當時 寫在第五屆新博會閉幕之際

  匯聚新材料產業最新成果、展示新材料領域前沿產品、發佈行業權威信息、助推產研結合對接資本……6日至8日在哈爾濱召開的第五屆中國國際新材料產業博覽會,可謂新材料領域的一次行業盛宴。而在熱烈的展示、洽談、對接、論壇、交流中,業內人士越來越得到一個共識:新材料產業,這一極具價值的“藍海”,亟須補短板強實力,“加速”可謂正當其時。

  “當前我國正處於工業轉型升級的關鍵期,很多設備、應用都離不開材料的支撐,新材料已經成爲制約我國製造業轉型升級的突出短板。要加快實施製造強國戰略,就必須夯實新材料產業這一重要基礎。”第五屆中國國際新材料產業博覽會高峯論壇上,工業和信息化部副部長王江平的發言引起強烈共鳴。

  國家新材料產業發展專家諮詢委員會主任、中國工程院院士幹勇則擺出了翔實的數據:我國用40多年時間,追趕西方國家200多年的工業化進程,實現了經濟的快速增長。當前,我國已進入工業化中後期,面對高質量發展需求,材料基礎支撐作用不足的問題日益顯現。以新一代信息技術、新能源、智能製造等爲代表的新興產業快速發展,對材料提出了更高要求。目前我國國民經濟需求的130種關鍵材料中,約32%國內完全空白。中國新材料產業總產值2010年爲0.65萬億元,2016年增至2.65萬億元,年均增速超過25%,遠超世界平均增速。但是,面對經濟的高速增長,我國新材料產業總體發展慢,仍處於跟蹤模仿和產業化培育的初期階段。

  “核心技術是國之重器,沒有核心技術就是在別人的地基上蓋房子,再大也不堪一擊。”幹勇言之切切。

  那麼,如何破解難題,擁抱時代所需,助推新材料產業“起跑”?

  王江平提出,應以關鍵短板新材料爲突破口,以產業創新體系薄弱環節爲重點,着力構建以企業爲主體、以高校和科研機構爲支撐、產學研用協同促進的新材料產業體系,爲經濟社會和國防建設發展提供有力支撐。幹勇院士則總結爲四個“一體化”,即軍用民用三基研發一體化;材料和元器件研發一體化;研發、設計、生產與應用一體化;研發項目與國家產業創新中心一體化。

  作爲行業盛會,新博會同樣在探索解題思路。7日召開的“第五屆新博會·新材料產業資本技術峯會”,匯聚了全國各地新材料產業政府官員、上市公司高管、新材料企業代表、新材料產業園區代表、科研機構專家學者、專業投資人500餘人,共同爲促進資本和新材料技術深度融合助力,並深入探討了如何解決中國新材料“產學研用”脫節問題。

  而以鼓勵創新,爲新材料產業注入新活力爲初衷,從第二屆開始,組委會就開展了新博會展品評獎活動。本屆新博會,經評審專家組初評,國家新材料產業發展領導小組專家諮詢委複評,第五屆新博會組委會審定,從159項參評產品中,評選出60個展品金獎。其中包括高端金屬結構材料、特種金屬功能材料、新型無機非金屬材料、高性能纖維及複合材料、先進高分子材料、前沿材料等。中鋁集團設計開發的TX5全鋁車身,即是金獎展品之一。該款汽車輕量化產品,與傳統的鋼結構車身相比,重量降低了30%以上,具有更強的能量吸收性能,更環保更安全。在展臺前,工作人員告訴記者,藉助本屆展會的契機,中鋁材料院積極與參展企業互動、交流和對接,介紹中鋁集團新技術、新產品,瞭解行業先進前沿技術,希望能夠進一步發揮科研創新的優勢和作用,加強企業協同及科研成果轉化,爲我國的產業轉型升級做出更大貢獻。

  自主創新,產學研用結合、推動產業轉型升級……本次新博會參展的800多家企業,均各自探索着新材料領域“起飛”之道,並在新博會獲得新機遇。

  四川作爲培育了6個國家級新材料產業化基地的省份,本屆新博會共有33家新材料企業參展,企業覆蓋了高端金屬結構材料、先進高分子材料、新型無機非金屬材料、高性能複合材料、前沿新材料等五大新材料領域,展示樣品近200種。通威集團具有光伏完整的產業鏈模式,也是全國唯一一家以農業和新能源爲雙主業的公司,也因此吸引了大慶及肇源的相關部門前往參觀,並就漁業和光伏發電一體化項目進行更深入的洽談合作,該項目有望在肇源落地。

  談到收穫,麥力西公司的部門經理雷青連連表示,收穫頗豐。作爲一家生產行星重力式真空脫泡攪拌機的專業科技公司,其產品廣泛應用於從研發到生產的上中下游,而新博會作爲政府主導的專業性展會,可以說是產業氛圍集中度最高,因而也讓企業廣泛地接觸到了從研發到生產的不同客戶,不但瞭解了前沿行業信息,更收穫了實實在在的客戶。雷青表示,效果超出預期,下屆展會一定再來。

  作爲主賓市,北京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副巡視員姜廣智介紹說,這五屆新博會,我們一次比一次參展規模大,參展企業多,每一次都有重量級的產品發佈。而通過這個平臺,我們和材料產業界的交流合作也越來越深。

  從2011年首屆開始,歷時七年,新博會已經成爲新材料產業發展的品牌平臺,並以此平臺爲助力,推動新材料產業強勁“起跳”。(作者:曲靜)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