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特朗普稱讚“聖經讀寫課”引爭議,反對者稱違反憲法

[文/觀察者網 李天宇]

1月28日,美國總統特朗普在推特上發表了一條推文,稱讚美國部分州試圖將“聖經讀寫課”引入公共教育的舉動“棒極了”。

該推文指的是近一年來,包括佛羅里達、印第安納、密蘇里、北達科他、弗吉尼亞和西弗吉尼亞等六個州陸續將“聖經讀寫”引入公立學校課程中的舉措。

據《今日美國》1月23日報道,除上述各州外,肯塔基和田納西州也已經通過了類似的議案。

由於歷史背景的原因,基督教尤其是新教信仰在美國社會中一直佔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早在殖民地時期,從英國來到北美的清教徒們就引用聖經,將新英格蘭地區比喻爲“山巔之城”(City Upon a Hill),而這一比喻也在之後被引申到整個美國。而寫於美國獨立戰爭時期,後來成爲美國國歌的《星條旗》的歌詞第二段中多次歌頌“上帝的力量”,由這段歌詞引申出的“我們信仰上帝”(In God We Trust)更成爲美國的國家格言。在美國有一個簡稱“WASP”(盎格魯薩克遜裔白人新教徒)便是指這些最早來到北美的英國殖民者及其後裔。

福音派媒體《基督教郵報》作者邁克爾·布朗(Michael Brown)在支持這些議案的文章中提到,從1690年新英格蘭地區出版了第一本使用聖經內容來教授幼兒啓蒙知識的教材其,與聖經有關的內容在此後的二百年間對美國教育產生了深遠的影響。這種影響直到19世紀後期才隨着美國社會的日趨多元化而逐漸消退。

1963年,美國最高法院在“阿賓頓訴申普案”中裁定賓夕法尼亞州“要求該州所有公立學校每天上課前必須由老師帶領學生朗誦十行聖經”的政策違反了美國憲法第一修正案。自此之後,聖經在美國公共教育中的重要地位走向終結。

此案之前,課前祈禱的兒童們此案之前,課前祈禱的兒童們

邁克爾·布朗將這一判決稱爲“反映了那個時代特色的激進判決”。而從2016年美國總統大選的情況來看,像他一樣懷念美國“基督教傳統”的人並不在少數。

根據《大西洋》雜誌在2016年美國總統大選結束後做的一個分析,作爲美國新教一個重要保守派別,有五分之四的美國白人福音派基督徒把票投給了特朗普,這對後者後來成功當選美國總統不可謂幫助不大。

 據皮尤研究中心統計,有81%的白人福音派基督徒把票投給了特朗普 據皮尤研究中心統計,有81%的白人福音派基督徒把票投給了特朗普

在特朗普勝選之後,一個由數個基督教保守團體創立的名爲“閃電計劃”(Projecrt Blitz),旨在““保護宗教自由和美國的猶太-基督教傳統”的倡議出現了。而他們實現自己“倡議”的手段之一,就是推動美國各州的立法機構通過各種將基督教價值觀強加於美國社會的法案。

根據英國《衛報》2018年6月的一篇文章,僅在2017至2018年間,美國的20多個州就出現了75項針對“宗教與國家分離”原則的法案。

批評人士稱,“閃電計劃”正在試圖用把基督教內容塞進公共教育的方式來“重塑”美國。

阿賓頓訴申普案後,諷刺抗議者的漫畫阿賓頓訴申普案後,諷刺抗議者的漫畫

美國浸信會自由聯合委員會的一名官員阿曼達·泰勒(Amanda Tyler)向《今日美國》透露,“閃電計劃”所要保護的“傳統價值觀”除了在公共教育中引入聖經以外,還包括“領養只能由已婚的異性夫婦進行”等。

她對媒體說:“任何向孩子們傳達‘你必須首先是個基督徒,然後才能成爲完整的美國人’信息的舉動都是非常有問題的。”

此外,批評人士更指出類似的議案已經違反了美國憲法第一修正案中關於“國會不得制定與確立一種宗教或禁止信教自由有關的法律”的內容。

 反對者稱,真正應該建的牆應該在教堂和國會之間 反對者稱,真正應該建的牆應該在教堂和國會之間

在2018年,“閃電計劃”推動美國十二個州通過法案,要求公立學校在校園內張貼“我們信仰上帝”的格言,並在世界宗教課程中加入聖經學習內容。

支持這類法案的印第安納州參議院丹尼斯·克魯茲(Dennis Kruse)表示,自己不知道什麼“閃電計劃”,但認爲“提醒人們我們的國家格言以及‘上帝是唯一值得的信仰’是好的,而這也是我們的立國之本。”

此外,共和黨近年來一直在以“上帝”之名來吹捧特朗普,就在1月31日,白宮發言人莎拉·桑德斯還對媒體作出“特朗普當總統是上帝的意願”的驚人表態。

網友諷刺共和黨對特朗普的吹捧的表情圖網友諷刺共和黨對特朗普的吹捧的表情圖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