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面對災難,我們思考權衡手頭的選項的速度會變得越來越慢。有趣的是,這種隧道視覺也會發生在那些腦前額葉皮質已經永久損壞的人身上。

 

 

災難中求生自救的關鍵並不在於做出什麼英勇的行爲,而在於避免無意識的錯誤。在壓力之下,犯下無意識的錯誤會置你於死地。

 

面對災難 人類最自然的反應不是逃 而是一臉懵逼

 

面對災難

“我永遠都不會忘記那個聲音,那個金屬壓碎的聲音。”1973年印度航空公司從金奈(馬德拉斯)飛往新德里的440號航班上的乘客喬治·拉爾森(George Larson)說。當時是22點30分——外面漆黑一片。暴風雨轟轟作響,飛機飛得很低。

 

飛機後部先猛烈地撞到地面。拉爾森在座位上被甩了出去。與此同時,飛機還在動。機內的電線閃爍着火花,隨着機身開始斷成兩截,其他的乘客驚聲尖叫。

 

接下來,拉爾森意識到的是,他還醒着,正躺在殘骸上。他試圖挪動他的雙腳,但被卡住了,一時動彈不得。不久後,熱能點燃了機翼旁邊的油箱,引起了爆炸。

 

殘骸碎片像雨點般落在拉爾森周圍,他開始意識到必須要靠自己求生。他用盡了最後的一絲力氣,推開了殘骸,自己滾下地面。接着,他竭力地爬到了安全區域。在機上所有的65名乘客和機組人員中,拉爾森是僅有的17名倖存者中的一人。

 

拉爾森實際上也得到了幸運女神的眷顧。幾分鐘前,他纔剛剛做了件很不明智的事情。他坐在飛機後排的座位,跟旁邊的空中乘務員聊天。安全帶指示燈是亮着的,但他卻解開了自己的安全帶。“莫名其妙地,我就是那麼做了。”他說。在飛機墜毀之前解開安全帶的人大多數都沒有幸免於難。

 

然而,在飛機墜毀後,拉爾森也有急智搶在大火蔓延開來之前自己爬到安全的地方。

 

 

面對災難 人類最自然的反應不是逃 而是一臉懵逼

 

墜機事故中沒有系安全帶的人的死亡概率接近繫好安全帶的人的4 

出乎意料的是,其他的人在危難情況中很多都沒有足夠快速地做出求生行動。從在輪船遭遇暴風雨之時還在爲小小的問題爭吵,到在海嘯馬上就要到來之時還優哉遊哉地站在沙灘上,心理學家們這些年認識到人們在壓力之下會做出自殺性的決定。雖然新聞報道往往聚焦奇蹟般的生還,但如果說人們能夠逃出生天,那也往往不是因爲他們所採取的行動。

 

“求生訓練的重點並不是訓練人們在面對危險境地時去做些什麼——而是訓練他們不要去做他們在正常情況下會想到去做的特定事情。”曾從1987年英國王十字車站火災中逃生的朴茨茅斯大學心理學家約翰·利奇(John Leach)指出。他估計,面對危機,80%至90%的人會作出不恰當的反應。

 

 

2011年日本地震的錄像片段顯示,地震發生的時候,人們竟然會冒着生命的危險,跑去超市放置好瓶裝的酒精飲料,避免它們摔爛在地。今年早些時候,一架飛機在丹佛的一個機場着火,疏散的乘客竟然在飛機附近逗留,觀看冒出的濃濃火焰,還拿出手機來自拍。

 
面對災難 人類最自然的反應不是逃 而是一臉懵逼
 

2011  年日本地震災區

這與智商無關——面對危急狀況,人人都有可能出現“腦霧”(大腦難以形成清晰思維和記憶的現象)。2001年,劍橋大學的一位講師在懷特島以外波濤洶湧的海面上劃獨木舟,結果翻船了。

 

儘管他帶了手機上船,但他並沒想起來,在無助地緊緊抓住被掀翻的船20多分鐘以後,纔想起來。到他終於找回了手機的時候,他先是打電話給在劍橋的妹妹——之後打給身在相隔5000多公里(約合3346英里)的迪拜的父親。他最終得救,因爲他頭腦清醒的親人向海岸巡邏隊隊員發出了警告。

 

 

那麼,要是面對威脅生命的情況,你應當儘可能地避免出現哪些行爲呢?

 

面對災難 人類最自然的反應不是逃 而是一臉懵逼

 

去年阿聯酋航空公司的一架飛機墜毀失火

1.   僵止不動

 

說到災難,我們往往會想到羣衆性的歇斯底里症。至少在電影裏,人們會瘋狂甩動手臂逃跑。但在現實中,面對危險狀況,人類最自然的反應是什麼都不做。

 

據稱,在最近發生於倫敦橋的捅人事件中,一位收拾了攻擊者的下班警員描述稱,現場周圍的公衆呆站着,像“車燈前的小鹿”一般不知所措。

 

這種反應相當普遍,以至於心理學家們現在不僅僅討論戰鬥或逃跑反應了,還討論僵止不動反應了。

 

雖然從局外者來看這種反應有些消極,但當我們因爲恐慌而動彈不得的時候,我們的大腦會停止思考。隨着腎上腺素湧動在身體內,我們的肌肉變得繃緊,我們的“小腦袋瓜”會給我們的身體傳出一個信號,使得我們釘在原地,呆若木雞。

 

這跟動物界的機理如出一轍:從老鼠到兔子,動物們最後的求生辦法就是防止被捕食者發現。但在災難面前,避免出現僵止不動對於求生可以說至關重要。

 

面對威脅生命的情況避免無法思考#e#

 

面對災難 人類最自然的反應不是逃 而是一臉懵逼

 

1987  年英國王十字車站被大火燒燬的電動扶梯

2.   無法思考

 

我們的大腦爲什麼在壓力之下往往會陷入某種癱瘓狀態呢?對此,研究者最初的頭緒來自一項令人驚恐的發現。

 

在1990年代初期的海灣戰爭期間,以色列在準備應對來自伊拉克的攻擊。鑑於在1980年代伊拉克軍隊曾經廣泛使用毒氣,以色列政府作了最壞的打算。他們將防毒面具和帶有神經毒氣解毒劑的自動注射器分發給所有的民衆。他們還指引以色列的家庭在家裏找個封閉的“安全”房間待著。一旦警報聲響起,公衆就應當到那個房間避難——然後戴上防毒面具。

 

1月19日至21日,伊拉克共發動了23次攻擊。他們共計向以色列人口密集的特拉維夫市投放了超過1.1萬公斤(接近13頓)的烈性炸藥。

 

雖然伊拉克軍隊沒有使用化學武器,但以色列還是有1000多人受傷。而且不是因爲你所想象的方式受傷。仔細研究入院資料,你會發現只有234名(佔22%)傷亡人員是直接受到爆炸的傷害。大多數的傷亡人員——800多人——是在沒有發生爆炸危險的時候受傷的。他們是在幾起警報誤響時受傷的。

 

當中包括11起死亡案例,其中7起是戴上防毒面具後忘記打開過濾器導致的。數百人注射了神經毒氣的解毒劑,雖然他們並沒有暴露在毒氣下。另有40名傷員(大多數是扭傷和骨折)是在趕往封閉房間的時候受傷的。

 

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

 

即使是在最有利的情況下,我們的大腦反應慢得離譜——而災難的發生則非常迅猛。作爲產品檢驗過程的一部分,飛機制造商需要證明它們的飛機能夠在短短90秒內疏散機上的所有人員,因爲研究發現,機艙被火燒燬的風險在起火90秒後會急劇上升。與此同時,大多數人解安全帶還笨手笨腳。

 

這歸根結底是我們作決策的方式問題。以國際象棋爲例,大師級棋手一般可以記住大約5萬步棋,因此一盤棋的前幾步短短几秒之內就能下好。但隨着比賽的深入,棋盤上的走法就會越來越多。例如,雙方各下完四步以後,後面的棋局組合數量超過2880億種。

 

比賽進行一段時間後,棋手不再能夠依靠賽前擬定的比賽策略,而必須要多花時間思考新的策略。於是,比賽節奏會變得慢很多。前幾步棋可能花幾秒鐘就能下好,而專業級棋手之間的一整盤比賽(通常40步)一般要耗時一個半小時以上。

 

這是因爲積極地思考新的策略依賴於工作記憶。工作記憶負責在我們做決策的時候進行短時存儲信息。“大腦處理新信息的容量非常有限。”中央蘭開夏大學心理學家薩里塔·羅賓遜(Sarita Robinson)表示。

 

面對災難,我們思考權衡手頭的選項的速度會變得越來越慢。大腦做的第一件事是產生大量“讓人感覺良好”的多巴胺。這似乎違反常理。然而,雖然多巴胺通常都與獎勵路徑有關,但它還在讓身體準備應對危險上扮演十分重要的角色。它會觸發更多荷爾蒙的釋放,其中包括腎上腺素和壓力性化學物質皮質醇。由此,一切開始變得紊亂。

 

這幾種不同的荷爾蒙混合起來,會使得腦前額葉皮質停止運轉。腦前額葉皮質位於額頭後面,負責工作記憶等高級功能。正當我們最需要我們的頭腦之時,我們卻變得頭腦一片空白,因而容易作出糟糕的決策。

 

面對威脅生命的情況避免隧道視覺#e#

 

面對災難 人類最自然的反應不是逃 而是一臉懵逼

 

跟下國際象棋一樣,危機中的決策速度會受限於工作記憶

3.   隧道視覺

 

面對危機,你也許會覺得我們會通過創造性的思維找到問題的應對辦法。但實際上恰恰相反。典型的災難應對方式是所謂的“固着”——無論結果如何,嘗試一次又一次,反反覆覆地以同一種方式解決一個問題。這種情況非常常見,它也給輕型飛機的座椅安全帶設計帶來了啓發。

 

由於人們習慣於往臀部位置去找他們的安全帶,在緊急事故中,那是他們唯一會去尋找的地方。之前的設計通常都是將皮帶扣置於較高的位置,但在飛機墜毀的恐慌當中,人們根本就無法處理那樣的皮帶扣。其它的事故也表明,在危機當中,飛行員往往會執着於一種設備或者一種反應。

 

有趣的是,這種隧道視覺也會發生在那些腦前額葉皮質已經永久損壞的人身上。這說明,大腦的壓力響應機制致使該區域停止運轉,可能是人在危機時刻出現僵化思維的罪魁禍首。

 

面對災難避免固守常規#e#

 

面對災難 人類最自然的反應不是逃 而是一臉懵逼

 

世貿中心被襲擊後,上層樓面的人平均等待了5  分鐘才疏散

4.   固守常規

 

“不少人是在折返回到自己的屋子取錢包,或者檢查烤爐有沒有關的時候被殺害的……”夏威夷大學災害和應急管理專家詹姆斯·戈夫(James Goff)指出。在致力於提高公衆在高風險的海嘯區域的危機意識多年後,他目睹過不少令人難以置信的危機反應。

 

表面來看,冒着生命危險去取錢包似乎是很瘋狂或者愚蠢至極的行爲。但這其實極其常見——生存心理學家甚至編撰了一個詞語來形容它:“一成不變的刻板行爲”。對於動物,該詞語是指代重複性的、看上去毫無意義的日常活動,比如在動物園裏踱來踱去。

 

對於人類,一成不變的刻板行爲是指不管周圍環境如何,依然繼續去做日常例行事務。例如,即使家裏着火了,你還是會去做那些日常會去做的事情。“當你要離開屋子的時候,你就會去找錢包——你想都不用想就那麼做了。這成了無意識的自然行動。”戈夫說。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