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從渠道來看除了品牌自營的渠道購買商品相對買到假貨的概率會低很多,其他渠道都有或多或少的假貨風險,畢竟光抽檢這一項就有很大的漏洞可以操作。畢竟目前很多品牌方公司還無法提供對單一消費者進行假貨的鑑別服務,他們能做的只是確認所購買的渠道是不是他們自營或者授權的渠道,如果是,就沒有然後了。

假貨問題對於消費者而言已經屬於一個足夠麻痹的社會問題,爲什麼用麻痹這個詞,因爲假貨問題年年有,天天有,已經讓大衆習以爲常。

爲什麼假貨屢禁不止!你買到過假貨嗎?

爲什麼市場會有假貨?對於製假和售假的商家而言是因爲利益,對於消費者而言在於假貨的鑑別之路要麼複雜,要麼昂貴。因爲對於假貨的鑑別要麼有足夠的行業知識,要麼就需要花價格不菲的鑑定費用交給第三方鑑定機構操辦。然而大部分情況下,除非那些職業打假人,大衆消費者基本上不會花幾千甚至上萬的鑑定費用來鑑定一個花了幾十或者幾百元購買的商品的真假。

爲什麼假貨屢禁不止!你買到過假貨嗎?

山寨貨與假貨

嚴格意義上來講,山寨貨不算假貨。就算是買了名稱爲雲碧的雪碧,我們只能叫買到了山寨貨。山寨貨的特點是打品牌商標的擦別球,通過商標文字和商標圖形來迷惑消費者。目前大部分山寨貨出現的地方在四五線城市爲主,至於爲什麼會在這裏出現,大家都懂!

目前大部分的山寨貨唯一“良心”一點的地方就是基本走的是低價爲主,至少還能匹配一下一分錢一分貨的原則。

然而對於假貨而言,可能更多的是花了真貨的價錢入手了假冒的商品。我相信這種情況是消費者最難接受的吧!

爲什麼假貨屢禁不止!你買到過假貨嗎?

假貨防不勝防

商品的銷售目前主要分爲線上和線下兩個渠道。

線上渠道對於商品的管控主要是提供品牌授權文件和產品的抽檢。線下渠道分爲直營渠道和加盟渠道。從渠道來看除了品牌自營的渠道購買商品相對買到假貨的概率會低很多,其他渠道都有或多或少的假貨風險,畢竟光抽檢這一項就有很大的漏洞可以操作。

對於疑似買到假貨的消費者,如果質疑假貨,目前首先要做的就是先自費聯繫權威的第三方檢測機構檢測,出具檢測證明,然後才能進行下一步的維權之路。畢竟目前很多品牌方公司還無法提供對單一消費者進行假貨的鑑別服務,他們能做的只是確認所購買的渠道是不是他們自營或者授權的渠道,如果是,就沒有然後了!

爲什麼假貨屢禁不止!你買到過假貨嗎?

假貨爲何如此橫行?

假貨的橫行,主要抓了消費者貪便宜的心理以及專業知識認知不對稱的情況!

什麼是貪便宜的心理:比如一雙品牌鞋,直營店售賣1000元,假貨渠道如果還是按照1000元售賣,肯定是沒有市場。所以假貨往往會低於1000元的價格進行商品的售賣,給予消費者一個價格心理落差,從而完成假貨的銷售。

什麼叫專業知識認知的不對稱?這一塊涉及的面就比較廣了!

不對稱一:品牌尾貨或者過季商品或者庫存商品

只要給商品打上尾貨,過季和庫存字樣,很容易讓消費者認爲這就是品牌的真貨,便宜是有原因的。對於是否是真的尾貨,過季或者庫存,只有商家知道。

不對稱二:看人下菜譜

記得之前有看新聞,說某個商家根據購買客戶的地域來發不同的商品。如果是經濟發達的地區,發真貨,如果是偏遠地域的客戶發假貨。也就是我們常說的真假摻着玩!

關於真假摻着玩,無非就是賭偏遠地區的客戶不識貨。可能我們會問,不是有抽檢嗎?那我來算個概率,如果被抽檢的概率是千分之一,而發出的假貨概率是20%,我們算算這種被抽檢到假貨的概率是有多麼的低。在高額利益面前,這種風險可以忽略不計。

爲什麼假貨屢禁不止!你買到過假貨嗎?

如何避免購買假貨?

1.購買商品,我們既不能當冤大頭,也不能貪便宜,一旦貪便宜,一隻腳就已經邁進了假貨的大門。一分錢一分貨的道理在大部分場合還是適用的。

2.優先選擇品牌直營的店鋪或者品牌商超進行商品選購;可能有人會問在某某線上直營店買到過質量很差的商品,對於這種情況有兩種可能,一是買到了不合格品,二是有些店鋪爲了應對線上的低價,推出某些專供款降低了品質來縮減成本。

3.購買某些商品前適當做點功課,目前互聯網和社交已經足夠發達,大部分知識網上都可以比對和查詢。比如最近藍莓上市,我們發現鮮果藍莓一斤50-60元,這時候如果我們要買藍莓幹,發現有賣30多一斤的藍莓幹,這個時候如果是我,我應該不會購買,就算我不知道一斤藍莓幹需要幾斤鮮果來製作,我也不會買,你說呢?

4.保留購物記錄和購物發票,購物記錄和購物發票能在發現假貨需要維權的情況下是能很好的派上用場的。

假貨不怕抽查,怕聰明的有準備的有心人!你覺得呢?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