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说有的沙漠,实际上就是不缺水,但是因为土地沙化的原因,没有什么固定水土的能力,所以即便水源丰富,也是没有办法变成森林。只要这个时候有计划地种植合适的树木,就可以固沙缩水、防止水土流失,逐渐改变当地的生态环境。比如说巴西的拉克依斯马拉赫塞斯沙漠,这个沙漠就是号称世界上最潮湿的沙漠、千湖沙漠(下面两张图就是该沙漠),在这个地方有计划地种植树木可以极大程度上改善当地的气候。

  但是如果是本来就没有多少降雨的地区,那么这种方法可能就比较困难了,不过也不是不可能。

  首先来说,如果一个地方缺水到变成沙漠,可能原因是地理上的,比如说距离海洋太远、有山的阻隔水汽过不来、处在赤道温度太高等等(地表水的主要来源还是海洋蒸发形成的水汽的转移),这些原因都是很难改变的,不会因为你在这里种了树就会有多大的改观,不下雨还是不下雨。

  植树可以改善土壤性状及养分含量。土壤存不住水的主要原因是土壤质地属于砂性土,能够储藏水分的团粒结构和黏粒太少,水分流失严重。但是在降雨过程中,作物根部可以拦截一部分水量,可以达到增加土壤水分的作用。水分的增加可以促使土壤微生物的生长,微生物所分泌及转化的物质能有效的改善土壤黏粒含量及养分含量,从而就提高了土壤的保水性。土壤水分含量的增加,加大了水分的蒸发量,降雨量也就可能随之加大。当然这是理论上,而且小范围的植树也很难起到明显的效果,大规模的植树才能够有效改善当地的小气候。

  GIF

  沙漠生态系统主要分布在亚热带和温带极端干燥少雨的地区,在北半球形成一条明显的荒漠地带。我国的荒漠分布于西北和内蒙古地区。南半球的智利、澳大利亚和南非也有分布。

  荒漠地区为极端大陆性气候,年降水量大都在250毫米以下,降水变率很大,蒸发量大于降水量许多倍。温度变化剧烈,尤以日温差最大。并多有风沙与尘暴出现。土壤中营养物质比较贫乏。严酷的自然条件限制了许多植物的生存,只有为数不多的超旱生半乔木、半灌木、小半灌木和灌木或肉质的仙人掌类植物稀疏地分布。所以群落的植物种类贫乏、结构简单、覆盖度低,有些地面完全裸露。由于食物资源比较单调和贫乏,动物的种类不多,数量也少。常见的有昆虫、蜥蜴、啮齿类和某些鸟类。许多动物具有高度适应干旱环境的特征,如夏眠、夜间活动、长期不饮水、不具汗腺和排放高浓度的尿液等。

  然而,更多地方的沙漠化,不是因为人类活动的原因,而是气候变化的原因,这个原因产生的沙漠化,绿色植被消失,是沙漠化的结果,而不是原因。

  而气候原因导致沙漠化,用人类活动(绿化)对抗变化,不仅不能扭转沙漠化趋势,反而会因为人类活动加剧生态失衡,浪费宝贵的水资源。

  因为气候原因破坏降雨蒸发平衡导致的沙漠化,希望通过绿色植被减少蒸发量,产生新的绿色平衡,我认为是徒劳的,只有因为人类活动破坏的平衡,才有通过人类活动(绿化)修复破坏的可能,比如内蒙降雨量足够的地区。

  精通高中地理的人都知道沙漠种树只会慢慢让沙漠更干旱,因为树会通过蒸腾作用奋力吸取沙漠地下水,让地下水位越来越低,比如胡杨林,最终低到连胡杨这样的树都无法吸到水的时候,胡杨林就大片枯死了。沙漠种树改变气候只是暂时的表面现象,是饮鸩止渴的昙花一现,当地下水都抽不到的时候,当地环境其实是更恶劣了。 真正能改变沙漠气候的只有用引水工程从降雨丰富的地区调水过来,沙漠有水,一切才有可能。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