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上交所發佈的一項統計數據引起市場熱議。數據顯示,2017年,散戶以兩成資金貢獻了八成交易,盈利卻不足一成;而機構以16%的資金賺得市場1/3的盈利,交易佔比卻不足15%。自有相關統計以來,滬市個人投資者已連續11年貢獻八成以上的交易量。雖然只是上交所的數據,但考慮到深交所的板塊特徵以及近年來散戶“炒小、炒新”等特徵突出,預估深交所的散戶交易量佔比應該不會低於上交所。

業內人士表示,機構賺錢能力遠超散戶,市場機構化是大勢所趨。雖然當前機構的專業投資引導稍顯不足,但隨着長線資金入市和A股市場企穩,市場的機構化發展或迎來契機。

機構化是大勢所趨

自上個世紀70年代以來,國際金融債券市場呈現出證券投資法人化、機構化的特點。以美國市場爲例,隨着貨幣基金、養老金的崛起以及私募基金的迅猛發展,加上大牛市的催化,美國已形成完全由機構主導的股票市場。數據顯示,美股機構投資者完成的交易量佔到每天交易量的95%以上,機構投資者在全美最大的1000家公司中的持股比例近幾年已攀升至73%。

“美國市場80%的交易量是由機構投資人、養老金、公募基金創造的,而中國市場70%的交易量是來自於散戶。也即意味着,在美國市場,是專業機構PK專業機構,而中國市場則是專業機構PK散戶,所以更容易獲取阿爾法。”先鋒集團中國區總裁林曉東此前表示。

天相投顧投研總監賈志表示,目前A股市場仍然是一個散戶情緒化交易佔據主導的市場,追漲殺跌比較明顯。這也源於市場的牛熊週期特別短,普通投資者尚未樹立長期投資、價值投資的理念,這種情況下,機構投資者的業績表現相對較好。這些年價值投資理念逐漸深入人心,大部分機構表現相對穩健,秉承了機構投資者的專業素質。

對於個人投資者和機構投資者在換手率方面的差異,某公募基金研究員表示,和歐美等成熟市場相比,A股個股的換手率偏高,但是在亞太股票市場中並沒有明顯偏高。機構有短期排名壓力,因此有時候也被迫追漲殺跌,出現一定的散戶化傾向。

對於個人投資者和機構投資者在換手率方面的差異,某公募基金研究員汪濤(化名)表示,和歐美等成熟市場相比,A股個股的換手率偏高,但是在亞太股票市場中並沒有明顯偏高。機構有短期排名壓力,因此有時候也被迫追漲殺跌,出現一定的散戶化傾向。

上交所數據顯示,個人投資者持股市值佔比延續下滑態勢,2017年年底佔比下降至21.17%的水平。

華創證券分析師洪錦屏認爲,我國正處於機構化漸進過程中。他解釋說,我國股市至今只有30年曆史,呈現散戶活躍的特徵。但從持股市值分佈的變化趨勢來看,自然人佔比在2008年後顯著下滑,一度降至20%,目前處於較爲穩定階段。專業機構目前的持股市值佔比爲16%,仍有巨大上升空間。此外,基金的成交額佔比逐年攀升,雖然目前不到10%,但排除2015年牛市後,近十年的上行勢頭十分堅定。

專業投資引導稍顯不足

“去散戶化”成爲“機構市”的市場變局中一個繞不開的話題。“去散戶化”並不意味着對散戶的排斥。某券商研究員趙剛(化名)認爲,機構投資者日漸壯大,爲散戶進行專業理財,是成熟市場的必經之路。

趙剛認爲,個人投資者與機構投資者最大的區別在於研究的專業性高低、操作的理性與否以及風險控制能力的強弱。國外股市的經驗表明,散戶佔絕對主體的市場較易發生資本動盪,而機構投資者可以更多致力於長期價值投資。

“倘若股市中散戶數量龐大,市場波動通常與散戶是分不開的,市場情緒化問題也難以掩蓋。”趙剛表示,“去散戶化”應該是散戶與機構投資者雙贏的選擇,但前提是基金等機構要建立起強烈的信託責任,而且投資理念、投資收益成熟穩定,用責任感讓個人投資者放心。

汪濤指出,證監會數據顯示,截至2017年年底,偏股型基金年化收益率平均爲16.5%,超過同期上證綜指平均漲幅8.8個百分點;債券型基金年化收益率平均爲7.2%,超出現行3年定期存款利率4.5個百分點。不過,很多基金投資者並沒有賺錢,這其中固然有基金投資者追漲殺跌、未能長期投資的原因,但更重要的是渠道支持力度不夠。

“銀行是基金銷售的重要渠道,但目前銀行理財經理的考覈指標是賣出多少基金,而不是幫客戶賺了多少錢,薪酬結構不夠合理。同時部分銀行理財經理人員的專業能力有所不足,未能真正做到根據客戶自身需求情況推薦理財產品。”汪濤說。

有業內人士認爲,投資者向投資顧問支付諮詢費用的買方投顧模式或是引導普通投資者轉向專業投資機構的重要途徑。不過,賈志對此表示,目前的收費形式、投資者教育以及投資者對收益的預期等多種因素,都制約了這種轉變。

長線資金推動機構化

賈志認爲,A股未來一定是以機構爲主的市場,但國內資本市場的發展還處在初級階段,轉變還需時間。一方面,期待A股市場相對穩健,走出長牛,牛熊轉換的週期和波動的幅度都有一定改變;另一方面,要求機構投資者加強自身的管理能力,能夠將市場的風險和波動進行一定的對沖和平抑,最終讓客戶真正獲得相對穩健的收益。

洪錦屏認爲,隨着企業年金、養老金、職業年金相繼入市,A股將迎來長期機構資金,而養老金改革正是美國股市機構投資者爆發式增長的關鍵所在。此外,A股國際化程度加深,更能獲得海外資金的青睞,海外增量資金將藉由互聯互通等渠道進入A股市場。

外匯局數據顯示,截至8月30日,中國QFII投資額度爲1004.59億美元,投資者主要是基金公司,總資產中證券資產佔大頭。有業內人士認爲,QFII和RQFII的佔比雖然較低,但是其持股時間長,傾向於價值投資,是境外資金的投資風向標,對A股市場投資具有重要的引導作用。

洪錦屏認爲,建立渠道之後,A股自身具備投資價值才能持續吸引海外資金進入,而今年A股正式納入MSCI指數恰是催化劑。這件事最大的意義在於認可A股的國際化預期,中國股市在向國際市場標準規範靠攏,對海外資金吸引力加深。

申萬宏源證券認爲,隨着銀行理財逐步成爲A股重要的專業投資機構之一,以及社保基金、保險發展壯大,境內長期專業投資機構的話語權將提升;同時,隨着居民財富資產配置需求的不斷提升,個人投資者將更多借助資管產品形式參與到證券投資中來,個人投資機構化的趨勢強化。

瑞銀證券中國業務主管房東明認爲,國際化和機構化是A股未來兩大趨勢,而從海外投資者佔比不斷提升和換手率不斷下降這兩個指標變化來看,這一進程比預期要快。

不過,王海認爲,在投資者結構上,應該以散戶爲主還是以機構爲主,或者散戶、機構並存,不能機械照搬國外經驗。美國的成熟市場經歷了多年的演變才形成,目前機構之間競爭十分激烈,主動管理空間很有限,被動投資佔據優勢。對於A股市場,目前散戶貢獻了很大的流動性,更重要的是做好中小投資者的權益保護。

來源:中國證券報

@今日話題 @蛋卷基金 

$價值ETF(SH510030)$ $華寶上證180價值聯接(F240016)$ $上證指數(SH000001)$

風險提示:任何在本文出現的信息(包括但不限於評論、預測、圖表、指標、理論、任何形式的表述等)均只作爲參考,投資人須對任何自主決定的投資行爲負責。另,本文中的任何觀點、分析及預測不構成對閱讀者任何形式的投資建議,本公司亦不對因使用本文內容所引發的直接或間接損失負任何責任。基金投資有風險,基金的過往業績並不代表其未來表現,投資需謹慎。貨幣基金投資不等同於銀行存款,不保證一定盈利,也不保證最低收益。

免責聲明:轉載內容僅供讀者參考,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內容爲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其任職機構立場及任何產品的投資策略。本文只提供參考並不構成任何投資及應用建議。如您認爲本文對您的知識產權造成了侵害,請立即告知,我們將在第一時間處理。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