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最強兵種,竟是炊事班!你意外嗎?“既是戰鬥員也是炊事員”,長期“背黑鍋”練就一身強悍體能,炊事員往往還是相當可怕的戰鬥員,與一般人想象中所充斥的“老弱病殘”的非正常保障部隊截然不同。在這個強大的炊事專業兵中湧現出了不少英雄故事。

抗美援朝扁擔英雄

戰鬥力指數★★★★★  

反映我軍抗美援朝的電影《英雄兒女》裏面有一首當年膾炙人口的歌曲,叫作歌唱炊事員,描述的就是兩個炊事員,用扁擔俘虜了美國士兵。也許有人覺得這是電影的藝術誇張,但大部分人都不知道,這件事並非虛構,而是有着真實的戰鬥原型。

1950 年 12 月 31 日,中朝聯軍在“三八線”上向敵軍發起總攻,第二天上午 10 點左右,炊事班的劉會來與陳代全用扁擔挑着剛做好的麪餅向營地輸送給養。當時戰鬥了十幾個小時,戰士們都還沒能喫上飯。可剛進入山谷,就傳來一陣槍聲,然後一羣人向他們跑過來。劉會來兩人眼看美國兵已經衝到眼前,立刻從壕溝內跳出,攥緊扁擔大喊:“一班二班左右包圍!放下武器,繳槍不殺,解放軍優待俘虜。”結果跑來的美國兵以爲中埋伏,嚇得立刻跪倒在地,其後幾個美國兵也紛紛扔下手中的槍投降。劉會來見狀趕緊扔掉扁擔拿起敵人的槍,就這樣俘虜了8 個美國兵。最終劉會來受到了部隊首長的接見,並被譽爲“扁擔英雄”,此後獲兩個一等功,並獲得“人民功臣”稱號!

原 43 軍英雄炊事班

戰鬥力指數★★★★★  

1979 年 3 月 10 日,爲了掩護主力部隊回撤,原陸軍第 43 軍第 128 師第383 團 3 營 7 連奉命在 0 高地組織防禦,阻殲敵人的進攻。

具體部署如下 :2 排堅守 612 高地東南山腿南端、3 排堅守 612 高地南山腿、炊事班堅守 612 高地東南山腿北端、連指揮所位於東南山腿中部。11 日 19時 30 分,敵軍一個加強連避開防禦正面,繞過 2、3 排陣地,利用夜暗沿山溝向炊事班陣地迂迴。很明顯,這股敵軍的企圖是打開缺口,割裂我防禦體系,將全連攔腰斬斷,而後各個擊破。

指導員蔡寧隨即帶通信員到炊事班陣地組織防禦,將炊事班分爲三個戰 鬥 小 組 :司 務 長 管 國 清 帶 侯 振 元、黎雪鋼、侯保平、李合伏據守第一道華帶崔旭成、李建標據守第一道塹壕左側約 50 米的地段 ;班長帶陳全國、王幸福據守第二道塹壕 ;指導員帶通信員在第二道塹壕中間指揮。從 11 日 20 時許到 12 日 2 時許,7 連炊事班英勇頑強、機智靈活,不斷變換射擊位置,用半自動步槍、衝鋒槍、手槍、手榴彈和繳獲的輕機槍、彈藥,打退敵軍 8 次衝擊,殲敵 70 餘人,自身無一犧牲。1979 年 4 月,原廣州軍區授予該班“英雄炊事班”榮譽稱號。

國際炊事兵比武

戰鬥力指數★★★★  

在很多人心中,對軍隊中炊事班的印象似乎還停留在做飯的工作上,對這一兵種有很大的誤解。2016 年,在“國際軍事比賽—2016”野戰炊事項目中,有“鐵軍”之稱的 82 集團軍派出參賽隊與俄羅斯、哈薩克斯坦、蒙古、安哥拉四國炊事人員展開了一場味道上的對決。在一系列西餐菜餚製作中,中國參賽隊完全依靠自主裝備摸索西餐做法,烤製出 10 種風格各異的麪包,憑藉優良的品相,出色的口感,一舉奪得麪包製作第一名。在 12 天的比賽中,不僅考覈了麪點製作和民族菜餚,還考察了炊事員的軍事素質,在射擊比賽中,中國 4 名參賽隊員,每人 3 發子彈打出了 116 環的成績,其中,2 名隊員打出 30環的滿分成績,並在隨後的體能比拼中一舉摘得亞軍,並被賽會授予“最佳展示國”獎。在今年的國際軍事比武中,參賽的炊事兵一路過關斬將,獲得兩個單項第一、一個單項第三、團體第一的好成績。

炊事兵穿越封鎖線

戰鬥力指數★★★★★  

在“ 跨越 —2015 朱日和 ”C 階段演習中,紅方摩步旅步兵一營派出的偵察分隊回撤時受困,被迫在藍軍前沿就地潛伏,偵察兵們已經兩天沒有喫到熱食了,壓縮乾糧也喫完了。

爲了能讓官兵們堅持到最後一刻,原第 27 集團軍“常勝連”炊事班接到任務 :爲該部在前線人員送上熱飯。炊事班長伍高臨危受命,迅速召集炊事班人員做好飯菜,並帶領兩名炊事員,揹着兩大包、一包 40 來斤的飯菜,頂着六七級的草原大風,利用北斗指揮機、地圖,趁着暮色在敵人的眼皮子底下穿行。這是他們的對話 :“什麼情況?”“ 前 面 發 現 兩 名 哨 兵!”“ 我 們咱們是來送飯的,繞過去!”不是他們不想幹,而是他們有更重要的任務——送飯。歷經 4 個多小時的反覆迂迴、穿插,路遇 6 次險情,3 名孤軍終於成功突破了藍軍的 3 道警戒線,讓戰友幸福地喫上了熱飯!

楊 鑫  整理

推薦文章

致敬!他們喫飯時常半碗沙子半碗飯!

@新排長,這幾件“法寶”請收好!

史上最強“拼團”陣容——一博四碩!

版權聲明:原創文章經《解放軍生活》雜誌紙媒授權推送,轉載請註明出處

主編:陳延萍

責任編輯:祁振欣

編輯:肖豔飛  宋兆陽

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

訂閱《解放軍生活》雜誌

請掃描下方二維碼就或者點擊閱讀原文

點擊“閱讀原文”瞭解更多信息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