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钱”,实际上就是货币的俗称。从国际角度看,货币价值表示为与外国货币的兑换能力,具体反映在汇率的变动上,这时货币贬值就是指一单位本国货币兑换外国货币能力的降低,而本国货币对外汇价的下降,也就是指一国货币兑换另一国货币的数量减少了。

每天学点金融学

Why do we need to study finance?

Because it's extremely important

为何要学习金融学

法国哲学家狄德罗说:人们谈论最多的事情,往往是最不熟悉的事情。

金融也是这样,我们看起来似乎对它再熟悉不过,但当你发现银行里的存款正在贬值、股市资金顷刻化为乌有、通货影胀让富者越富穷者越穷的时候,你会惊恐地发现你对金融竟一无所知。

小编将分期,通过一些贴近生活的内容,以喜闻乐见的方式,把金融学的知识一一讲述,本文为第1期—货币。

金融学是一种智慧

我们的生活已然被金融悄然改变,但很多人却无法驾驭这一工具更好地为生活服务。

因此,懂点金融学就显得尤为必要。

金融学是一门“经世致用”的学科,如果说经济学让人更快乐,那么金融学无疑让人更加懂得生活的智慧。

金融学的来源

万物皆有源,学习必须追本溯源,才能得其精髓。

金融学形成于西方,最早叫“货币银行学”。

中国的金融学,是从西方引进的,囊括了从古典经济学到现代经济学的各派货币银行学说。金融学研究的内容极其丰富,主要内容可概括为货币的发行与回笼,存款的吸收与付出,贷款的发放与回收,金银、外汇的买卖,有价证券的发行与转让,保险、信托、国内、国际的货币结算等。

这些看似复杂难懂的概念和术语,其实都是源自生活。金融学中的许多概念都与生活密切相关,如衡量生活水平的恩格尔系数:与储蓄、购房都有关系的利率,以及随时都有可能影响人们吃穿用度的通货膨胀等。再比如,每个人都不可避免地要与银行打交道;出国要涉及汇兑;国家每一个财政计划、每一个货币政策的出台,都有可能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影响。尤其中国千千万万的股民、基民、期民,无不在关注着每一次央行调整的货币政策。汇率、银行、利率、货币……这些金融学的关键词无时无刻不在影响我们的生活、学习与工作。现代社会,金融学已渗入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事实上,生活的富足不需要大把的钞票,需要的是经营生活的智慧。在百忙中抽出片刻时间,每天学点儿金融学,在轻松中学习,在学习中成长,逐渐认识和理解金融学的基本知识,了解一切关于货币的指标与你有多大的关系。

和经济学一样,在许多浅显易懂的放事中,也蕴涵着金融学的道理。

货 币

魏晋时期有个重臣名王衍,字夷甫。王夷甫是“竹林七贤”之一王戎的胞弟,和王戎一样是风流名士,为人清高,从不说及“钱”字。他视钱为堕落肮脏的化身,从来不碰。一日,他的妻子想试一试他,就把铜钱串起来在他的床边绕了一圈。王夷甫醒来,无法下床,便大声呼叫婢女: “快拿开阿堵物!”“阿堵物”是当时人的ロ语,意思是“这个东西”。由于王衍的这个典故,从此,“阿堵物”成了“钱”的别名,并且带有轻蔑的意味。

“钱”,实际上就是货币的俗称。世人对它褒贬不一。那么,钱到底是个什么东西呢?

了解金融学,首先要了解货币,货币是开启金融学的一把钥匙。

19世纪中叶,英国有一位名叫格莱顿的议员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 “在研究货币本质中受到欺骗的人,比谈恋爱受欺骗的人还要多。”自从经济学产生以来,关于“货币”的问题经济学家们争论不体,直到今天,依然存在一些争论。

相比之下,马克思关于货币的定义显得更为让人信服。马克思认为,货币是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是商品交换发展和价值形态发展的必然产物。在发达的商品经济中货币执行着五种职能:价值尺度、流通手段、支付手段、储手段和世界货币。概括起来说,货币主要有三项主要功能:交易媒介、记账单位和价值储藏。

交易媒介指的是每个人都可以把自己的东西换成货币,然后去购买自己所需要的其他东西;记账单位是指货币可以作为经济社会中价值衡量的手段,如同用斤两称重,货币可以被用来衡量商品和服务的价值价值储藏是指货币具有跨越时间段的购买力,因此货币有储价值。这一点十分重要,因为人们并不想在获得收入时就全部花掉。

货币的升、贬

升、贬之间,钱为何也不值钱了?

货币的购买力不是一成不变的,同一货币在不同时期的购买力也不尽相同。“钱”也有不值钱的时候。比如20年前,你可能花5元钱就能看上一场电影,但现在不行了,你得花上50元。有人感叹,10年前100元钱放在兜里,非常神气,出去应酬朋友、逛街购物,都应付有余,底气十足。而现在出门,哪怕是几百元揣在囊中,仍感羞涩。这就涉及货币的升值与贬值问题。

其实在同一时期,各国的货币之间始终存在着相对升值和贬值的情况。让我们来细数一下目前世界上最值钱的和最不值钱的货币。

货币差异

首先,英镑是目前世界上最值钱的货币。至2018年年底,英镑对人民币汇率约为1:8.82,即1英镑差不多能兑换9元人民币。其次是欧元,1欧元大约可以兑换7.9元人民币;而随着美国经济的走软,同期1美元仅能兑换人民币6.8元。总体而言英、欧元和美元仍是当今世界最值钱的三种货币。

而如今世界上最不值钱的三种货币当数索马里货币、伊拉克和朝鲜元了。

戏谑地说,在索马里任何人都可以用钱砸死你。据说,在索马里一个茶杯也要500先令,人们出行都提着大包小包的钱。出现这种局面的原因,主要是索马里局混乱,导致索马里的经济也一度十分混乱

货币升贬与购买力

钱和钱之间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差距呢?这是因为一国的货币价值会随着一国的经济水平有升有降。

货币的升值和贬值代表一国货币的购买力増强还是减弱。升值是指一国货币兑换另一国货币的数量增多了,货币的购买力増强了。以前要8元人民币才能兑换1美元,如今只要6.8元人民币就可以兑换1美元了。这就是货币购买力的提高。升值一般是一个国家为了抵御外汇冲击,制止通货膨胀所采取的措施。增加本国单位货币的含金量或提高本国货币对外币的比价,或者直接宣布提高本国货币对外国货币的比价,以提高本国货币价值,可以抑制大量外汇的涌入。因为,外汇太多将给本国货币流通市场造成流动性过剩的压力,很可能引起国内通货膨胀。

货币贬值,是指单位货币所含有的价值或所代表的价值的下降,即单位货币价格下降。又称通货贬值,是货币升值的对称。货币贬值可以从不同角度来理解。从国内角度看,货币贬值在金属货币制度下是指减少本国货币的法定含金属量,降低其对金属的比价,以降低本国货币价值的措施;货币贬值在现代纸币制度下是指流通中的纸币数量超过所需要的货币需求量即货币膨胀时,纸币价值下降。从国际角度看,货币价值表示为与外国货币的兑换能力,具体反映在汇率的变动上,这时货币贬值就是指一单位本国货币兑换外国货币能力的降低,而本国货币对外汇价的下降,也就是指一国货币兑换另一国货币的数量减少了。如人民币汇率改革之后,美元对人民币贬值,原先1美元可以兑换8元人民币而到2008年时只能兑换到6.8元人民币。货币的升值和贬值都是相对于参考货币而言的。

一般来说,货币贬值在国内会引起物价上涨现象。但由于货币贬值在定条件下能刺激生产,并且降低本国商品在国外的价格,有利于扩大出口和减少进口,因此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许多国家反而把它作为反经济危机、刺激经济发展的一种手段。

(部分内容摘录于《每天学点金融学》,作者:李爱莲,中国物资出版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