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仁堂”是全國著名的百年老字號,在消費者心中享有盛譽。但近年來出現大量打着“同仁堂”名義的機構誤導消費者進行消費,損害消費者的合法權益。對此,6月12日,深圳市消費者委員會發布“消費警示”,提醒廣大消費者謹慎識別以“同仁”、“同仁堂”名義經營的機構,理性消費。

“消費警示”指出,近期,不少消費者反映部分機構以“同仁”、“同仁堂”的名義推銷商品或服務,產生了大量消費糾紛。據深圳市消費者委員會統計,2018年1月1日至2019年5月30日共收到涉及“同仁”、“同仁堂”機構的相關投訴76宗,投訴主要反映問題爲:一、商家以“同仁堂”子公司或連鎖店名義,通過免費養生體驗誘導消費者充值辦卡;二、消費者接受養生服務後出現身體不適或對服務不滿意,要求退款,遭到商家拒絕;三、消費者充值後,商家店鋪轉讓或停業,消費者退費無門。

針對消費者的投訴,深圳市消委會與福田區消委會向北京同仁堂(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北京同仁堂集團”)進行調查覈實。該公司回覆稱,消委會要求覈實的35家被投訴機構(名單附後)均非北京同仁堂集團及下屬子公司所開辦,北京同仁堂集團從未授權35家機構使用“同仁堂”商標、字號,也未授權任何單位和個人使用“同仁堂”字號成立類似機構,上述機構與北京同仁堂集團沒有任何關係。

爲此,深圳市消委會提醒消費者識別以“同仁”“同仁堂”名義經營的機構。

謹慎識別,覈實真僞。消費者應謹慎識別以“同仁”“同仁堂”名義經營的機構,在消費前仔細查看該門店營業執照,撥打北京同仁堂集團客服熱線400-606-1669覈實該店是否有北京同仁堂集團相關授權。

理性消費,勿輕信商家。消費者應理性消費,特別是中老年消費者,切勿貪圖免費養生體驗活動、免費養生講座;切勿盲目選擇理療服務及產品;切勿輕信商家對理療項目功效的誇大宣傳;切勿輕易辦理消費額度高及消費週期長的會員卡。

留存憑證,及時維權。消費者在選擇預付式消費時,應簽訂書面合同或錄音錄像,保留髮票、收據等消費憑證以便日後出現糾紛時進行維權。如遇消費糾紛,可通過“315消費通”微信公衆號、撥打12345電話等方式向深圳市消委會、深圳市市場監管局投訴和舉報。

具體被投訴機構名單(由消費者提供的名稱及地址)如下:

35家冒牌“同仁堂”誤導消費者,深圳消委會提醒消費者識別35家冒牌“同仁堂”誤導消費者,深圳消委會提醒消費者識別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