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刃戰是指不用火器遠距離對射,在近距離發生的以格鬥爲主要形式的作戰,樣式上有徒手肉搏 拼刺刀 使用匕首 大刀 工兵鏟等對砍等等,是極爲殘酷戰鬥。一般來說雙方的傷亡率基本是1:1,這就不僅要求士兵有很好的刺殺技術,而且要有極強的心理承受能力,即穩定的心理素質.中國解放軍的刺殺術是經過血浴洗滌出來的,在抗日戰爭中宋哲元的大刀隊擅長近戰搏擊以冷制熱使鬼子聞之喪膽,八路軍與新四軍又把大刀做爲編制裝備。抗日戰爭時期日本陸軍擅長白刃戰,單兵訓練中以刺殺訓練爲重。日軍刺殺訓練嚴格、技術精湛,而且士兵配有帆布防護帶來防護腹部。而在中國戰場,日軍的新兵都儘可能進行喪盡天良的對活人的刺殺訓練以練膽。這使得他們的新兵在白刃戰中佔有一定優勢。

八路軍開始的刺殺技術不敵日軍,一方面體能不如對方,另一方面中國軍隊的刺殺技術主要源於北洋軍,在動作上不如日本刺殺簡單有效。而且漢陽造和三八式相比,漢陽造槍身短,刺刀短,刺刀品質也不如對方。八路軍刺殺技術是在學習日本刺殺技術的基礎上不斷提高的,乃至後來成爲解放軍陸戰必訓併成爲該領域的強項。在二戰進行的那段時間,各個國家都有着自己最擅長的武器和作戰方式,比如說美國先進的裝備武器、蘇聯重型火炮和火力等等,而日本的武器雖然對中國來說十分先進,但是卻並不能和其他國家相提並論,不過不得不承認的是日本軍隊的訓練水平一直是嚴格而出色的。其實他們對白刃作戰要求嚴格也是有原因的,當時在戰場上衝鋒槍和手榴彈是非常重要的武器。

比如說德國的軍隊,他們在作戰的時候最善於守城和近距離作戰,這就是因爲他們擁有更多的衝鋒槍和手榴彈。由於現代軍事技術的發展,各國相繼都淡化對拼刺的訓練。《中國人民解放軍刺刀拼殺技》一書,對刺刀拼殺有詳細的分解,刺法不是簡單的技法訓練,它糅合對戰時地理環境等諸多的考慮,在技術上不光重視刺刀和槍托的殺傷力,還注重腿法的使用;在戰術上不但使用了”快”“穩”“狠”還注重“騙”“閃”“防”“詐”;在戰略上更是強調利用周邊環境避實就虛最大限度的提高生存能力。可以說,這簡單的拼殺法在訓練中使人不自覺地就提高了一種精神威懾力和一種無畏的氣概。通過這樣的訓練即使手中無刀也可殺人,據悉在整個作戰期間,日本曾先後生產了680萬把刺刀,而日本的男人從小就一直接受各種訓練,在進入軍隊後訓練強度更大,所以當時日本依靠白刃作戰也有着很大的收穫。比如說當時的中國軍隊和他們進行近距離作戰的時候就曾經喫過許多虧。

雖然中美等國家的軍隊都曾經受到日本白刃作戰的困擾,但是蘇聯軍隊卻從不懼怕,反而有些不以爲然。在1939年的時候,日本曾和蘇聯進行了一場戰爭,這次的戰爭是在蒙古草原發生的,日本損失巨大,因爲無法在裝備上和發達的蘇聯相抗衡,所以日本也想過繼續使用白刃作戰的方式,不過遺憾的是蘇聯軍隊完全不給他們機會。蘇聯的裝備是射速快的衝鋒槍,對付日本的白刃作戰效果十分顯著。這樣一來日軍根本無法靠近蘇聯軍隊,就連他們的騎兵都損失巨大。日本由於當時在太平洋戰爭中節節失利,很多精銳部隊都在太平洋的小島上“玉碎”了,補充的兵員素質急劇下降,拼刺技術也大打折扣。1944年8月中旬八路軍魯中軍區某部與日軍在沂水城西北的葛莊及其周圍的小山嶺上展開了殊死戰鬥。在搶佔附近無名高地的戰鬥中,日軍第5中隊和我軍1團1營1連短兵相接,在河灘上展開了白刃戰。當時參戰指戰員回憶:“100多把明晃晃的刺刀勇猛地刺向敵人,只一個對刺,前排的鬼子就倒下了。”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