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美國M1倒數第二?北約最強坦克挑戰賽,中國99坦克去了能拿第幾?

坦克兵,突擊!

近幾年來,由俄羅斯舉辦的坦克兩項比賽越來越受到國人的關注,比賽中中國隊的表現與名次也一直爲廣大軍迷所津津樂道。殊不知,在德國也有一項有着60年曆史的坦克大賽在每年的六月舉行,那就是著名的“堅強歐洲”坦克挑戰賽。

該賽事主要針對北約及其夥伴國家的坦克部隊發起,第一屆比賽開始於1963年,由當時的加拿大駐西德軍隊發起,面向當時處在冷戰對峙前沿的北約各國軍隊。

▲1963年第一屆“銀盃賽”的參賽隊伍

當時的歐洲北約部隊在面對蘇聯的鋼鐵洪流時肩負着巨大的壓力,這樣的一項賽事有利於提高各國的訓練水平和士氣。當時比賽的名稱爲“加拿大陸軍杯”坦克射擊競技比賽(CAT),因其冠軍獎盃是一座銀質百夫長坦克模型而也被稱爲“銀盃賽”。

▲銀質“百夫長”坦克模型

在1968年前,該賽事爲一年一屆,之後改爲了兩年一屆。1991年後,蘇聯解體,北約各國沒了最大威脅,在一片“馬放南山,刀槍入庫”的氛圍中“銀盃賽”停辦。直到2016年才恢復了比賽,改名爲“堅強歐洲”坦克挑戰賽。

▲早期銀盃賽主要的比賽科目就是排隊打靶

早期的“銀盃賽”主要考察參賽部隊的坦克射擊水平,比賽項目就是各國坦克蹲在固定靶位上對着各種固定靶和移動靶射擊,缺乏對坦克部隊綜合戰力的考察。當時北約各國裝備的坦克在技術水平上相差不大,多數裝備的都是二戰後的第一代坦克,比如英國的百夫長坦克和美國的M-48坦克,在各家坦克裝備技術差距不大的情況下,坦克車組的訓練水平就成了比賽的關鍵。

▲M-47坦克

第一屆的比賽中,五個參賽國--英國、西德、加拿大、荷蘭、比利時當中就數比利時的坦克最差,裝備的是M-47坦克,而其他國家大部分使用英國的百夫長坦克(西德使用M-48A2C坦克),可偏偏就是比利時拿了冠軍。並且在頭七屆比賽中,比利時就拿下了三個冠軍,相反英國人卻常常在比賽中墊底。不得不說比利時雖然在軍事實力上與其他各國有不小差距,但在對軍隊的訓練上卻有着很高造詣。

▲比利時在早期幾屆比賽中冠軍拿到手軟

由於比賽內容過於單調,而且單純的打靶比賽與當時的實戰要求脫節,各國對於該比賽的興趣大大降低,參賽國不斷減少,最慘的一屆只有三國參賽,不用比也能拿個季軍。

▲美軍M60坦克

爲了激發各國的參賽熱情,“銀盃賽”在1977年進行了重大改革,將原先的坦克射擊競技比賽改爲了對坦克部隊戰力的全方位考覈。比賽場地變爲了地形複雜的丘陵地帶,坦克車組需要向隨機出現的目標射擊,更貼近實戰的比賽項目讓各國重燃了參賽熱情。

▲德國豹1坦克,其優秀的機動性和火控使其在比賽中有很大優勢

在之後的比賽中,老牌的裝甲強國--德國,憑藉豹1坦克的優異性能和車組出色的訓練在比賽中出盡了風頭,也讓豹1坦克在國際軍火市場上打出了響亮的名號。

▲比賽改革後豹1在賽場上仍然居於統治地位

相比起德國人通過比賽實現“名利雙收”,英美兩國似乎還是沒能擺脫“冠軍絕緣體”的窘境,常常在比賽中扮演着陪跑的角色。對於這樣慘淡的成績美國人自然是不滿意的,急於找回面子的美國人在1983年派出了自己最新型的M1坦克參賽,結果在總分上落後於德國,屈居第二。等到1985年美國人捲土重來,對拿下冠軍信心滿滿的時候,遇上了德國和荷蘭裝備的最新型的豹2坦克,被擠到了第三。

▲1987年美軍奪冠時的“滿技能”車組

痛定思痛的美國人終於在1987年的比賽中放出了自己的撒手鐧--M1A1坦克,要知道M1A1坦克作爲M1的最新改型,剛於1986年裝備美軍。但爲了自己北約老大的臉面,美國人急不可耐的將它送上了賽場。好在這次美國人沒有失望,強大的M1A1幫助美國人捧回了第一座,也是最後一座“銀盃賽”獎盃。

▲美軍第一次也是最後一次奪冠就在1987年

相比美國人的尷尬戰績,英國人的遭遇更加悽慘,以英國百夫長坦克爲原型的獎盃英國人卻一次也沒拿到過,好不容易在1987年放出了自己的大招--挑戰者1型坦克,卻遇到了開賽以來的最強陣容--德國的豹2和美國的M1A1,最後慘遭墊底。

▲1987年的參賽陣容,挑戰者:我覺得我被安排了

只差大喊“既生瑜,何生亮”的英國領隊在賽後憤然離場,其他幾名參賽的坦克連長也在不久之後離開了坦克部隊。不服氣的英國人在賽後放話說:“和平時期大家都喜歡豹1、豹2這類開起來舒服的坦克,等敵人向你們開火的時候你們纔會知道重裝甲不是開玩笑的。”而“挑戰者”坦克在賽場上受到的羞辱直到多年後得以戰場上洗刷乾淨。

▲挑戰者-1型坦克

由於豹1以及豹2在賽場上的出色表現,北約各國開始競相跟風裝備豹1和豹2坦克。1991的“銀盃賽”中,由於美英兩國參加海灣戰爭而缺席,整個賽場上只剩下了德國豹(豹1和豹2)的身影。想不到二戰結束40多年後,德國的坦克居然用這樣一種奇特的方式再次“佔領”了歐洲。

▲英國人:我就是餓死也不用滑膛炮!

然後他們的坦克廠就真的餓死了

繼承了“銀盃賽”衣鉢的“堅強歐洲”坦克挑戰賽開辦於2016年,到今年已經是第三屆。獎盃不再是銀質的“百夫長”模型,而是世界上第一款坦克--馬克-1型坦克的模型和穿甲彈外形的獎盃。(確定不是在嘲諷英國人?)

▲坦克大賽上的保留節目--壓汽車

“堅強歐洲”大體上繼承了“銀盃賽”的賽制,但在比賽科目上更加豐富。

▲排進攻

首先是傳承自“銀盃賽”的傳統科目,排進攻和排防禦。

▲行進間識別目標並射擊

在該項目中四輛坦克需要編隊前進,並在行進過程中同時向目標開火。

當到達指定區域後,四輛坦克將停車並釋放煙霧彈。

▲完成射擊後全體倒車後撤

之後迅速倒車後撤回出發點,以此來模擬在戰場上前出殲敵後撤回出發陣地的過程。

▲所有隊伍中只有奇葩的法國人一定要掉頭後倒車,

菊花對敵真的好嗎?

整個過程環環相扣,需要進行目標識別,還需要向各車分配打擊目標。這不僅對於坦克的火控指揮系統有着很高要求,不同車組之間的配合也尤爲重要。

▲探頭射擊,打完就跑

此外,比賽還設置了“賣頭”射擊項目。射擊地點前方有一個小土坡,坦克需要快速開上土坡並探出炮塔。

▲完成射擊後退回裝彈

並在快速識別目標後開火,完成開火後再退下土坡裝彈。這樣的“賣頭”打法很好的還原了北約坦克部隊當年在歐洲面對蘇聯坦克洪流時那種打了就跑的阻擊戰術。

▲專門搭建的模擬小鎮,

以訓練坦克部隊在複雜城鎮地形裏的應變能力

對於近年來在多國在“治安戰”中遇到的巡邏遭遇戰,比賽也設置了相應科目。在此項目中,坦克排需要沿着指定的路線前進,中途會遇到不同的地形和環境,甚至包括模擬的小城鎮。

▲進入小鎮前美國車長正在仔細觀察,

“讓我看看LYB們都在哪蹲着呢”

在行進過程中,坦克排會遇到沿途設置的25個隨機目標。這25個目標需要車組進行敵我識別後再進行射擊,這對坦克部隊的敵我識別能力是一次巨大的考驗,但也是戰場上用鮮血換來的教訓,畢竟在海灣戰爭後北約國家參與的多場戰爭中,毀於友軍誤傷的裝甲車輛遠遠多於被敵軍擊毀的。

▲“坦克兩項”與“堅強歐洲”完全是兩個畫風

相比之下,俄國的“坦克兩項”如今卻在強調坦克的機動性,弱化了射擊科目。在2014年首度參加坦克兩項比賽的解放軍南京軍區某裝甲旅,用96A坦克在行進間打出9發9中的優異成績之後,俄羅斯就修改了比賽規則,限定了各參賽隊在參加比賽時,必須統一使用初速在1000/秒以下的破甲彈,而不得再使用初速高、精度好、穿甲能力好的尾翼穩定脫殼穿甲彈。

▲2014年使用的是尾翼穩定脫殼穿甲彈,可見其彈孔極小

▲今年俄方卻要求參賽隊伍使用破甲彈,其彈孔明顯要比之前大很多

▲中國96B正在奮力衝刺

除了戰鬥科目的演練,其他特殊科目的演練也是比賽的一大看點。

▲在掛牽引繩時,還有戰友在一旁持槍警戒

在戰場搶修科目中,參賽者需要模擬在生化攻擊條件下使用一輛坦克對另一輛模擬受困的坦克施救。

整個過程中,所有成員需要身穿厚重的防化服,頭戴防毒面具,指揮施救坦克靠近被困坦克,然後用鋼索連接輛車,再指揮施救坦克將被困坦克拖走。

裁判組還會在坦克周圍投擲會爆炸的煙霧彈,以增加比賽難度。

▲手槍射擊訓練

在戰場上,坦克被擊毀或擊傷後通常需要車組成員棄車撤退,過程中倖存的車組成員可能需要使用武器自衛或是搶救受傷的成員,這些在比賽中都有相應的科目設置。

▲站在坦克內向目標射擊

自衛武器射擊科目中,成員需要站在裝填手的艙蓋位置,探出上半身用自衛武器向目標射擊,其中大部分使用的是手槍,但在比賽中也曾出現過使用烏茲衝鋒槍的。

▲去年使用烏茲衝鋒槍射擊的波蘭隊

救護科目中,成員需要對模擬受傷的成員進行戰地急救,最後將其護送上救援直升機。

▲對“傷員”進行戰場急救

▲將“傷員”送上救援直升機

最後,估計是擔心坦克兵們在車內悶壞了,大賽還“貼心”的設計了體能考覈科目,除了傳統的步兵體能考覈項目,所有成員需要肩扛炮彈,手提機槍彈藥箱,在賽道上快速奔跑。

▲扛炮彈和機槍彈藥也是坦克兵的在戰場上的日常

所有的成員都要接受這樣的體能考覈, 就連來自瑞典的美女坦克車長也不例外。

▲比賽中唯一一位來自瑞典的女坦克兵

而在如今的“坦克兩項”中,俄方已經取消了車組的體能考覈、輕武器射擊等其他與坦克“無關”的科目。

▲放鬆的美國隊對於奪冠已近沒有多少念想了

今年的比賽中,美英法三國不出意外的又沒能進入前三,一衆豹2再次包攬了前三(瑞典的strv-122也是由豹2改進而來),去年的冠軍奧地利今年只能屈居第三,而德國已經是二次奪冠。想必被豹2在比賽中吊打了這麼多年,美英法三國應該已經習慣了吧。

▲美英法的主戰坦克無一例外被豹2吊打,

不過還好找了烏克蘭墊底(瑞典的strv-122也是豹2的一種亞型)

如今的“坦克兩項”更像是俄羅斯推銷坦克的平臺,所以弱化其他參賽國的優勢,強調自身優勢就成了必然。而“堅強歐洲”也有着推銷坦克的作用,畢竟在和平時期,各國的坦克的真實戰場表現無從考證,這種坦克大賽就成了各國坦克比拼的主賽場,例如德國的豹1和豹2坦克就是因爲其在“銀盃賽”上的優異表現而成爲了軍火市場的寵兒,以至於在如今的堅強歐洲賽場上,德國豹依然統治着半壁江山,而且常年包攬着前三名。

▲兩次獲得“堅強歐洲”冠軍的德國隊

仔細分析後不難發現,“堅強歐洲”與“坦克兩項”都很好的反應出了雙方在裝甲部隊的戰術戰略上的差異。以北約國家爲主的“堅強歐洲”更多的體現了在冷戰背景下,面對敵方大規模裝甲集羣進攻,北約的裝甲部隊無力正面對抗。

▲面對蘇聯強大的鋼鐵洪流,以歐洲的軍力基本無力阻擋

更多的只能採用分段阻擊的戰略。在戰鬥中多采用小規模的埋伏偷襲埋頭射擊的打法,以期獲得較高的交換比來削弱敵方的數量優勢和突擊速度,因此對於單車的射擊性能以及成員的訓練水平都有着較高的要求。

▲當年的“西方81”軍演,場面可謂空前

而反觀俄羅斯的“坦克兩項”則更多的是基於其大裝甲集羣快速突進的思想,對於裝甲部隊的突擊速度和不同地形通過性要求較高,從而實現其類似“一週之內打到巴黎”的戰略構想。因此在單車的防護火控方面沒有太高的要求,更多的是依靠極快的推進速度和龐大的數量讓敵人顧此失彼,最後被鋼鐵洪流淹沒。

如今中國的現代化裝甲部隊已經走出了一條最適合自身的道路,走過了早期的仿製之路後,我們的國產主戰坦克在技術上已經實現了質的飛越,不僅火控與裝甲防護大大超越了俄羅斯,在單車造價方面也較之西方主戰坦克有着明顯的優勢。

▲點擊上方即可觀看視頻

但在以蘇聯裝甲戰術思想爲基礎的“坦克兩項”中,我們坦克的優勢無法得到全面的發揮,甚至因爲規則的原因我們還需要“自廢武功”,說不定我們的96B在以火控與成員素養爲重心的“堅強歐洲”賽場上反而會有更加出色的發揮。

當然這時出現在賽場上的應該就是比96系列定位更爲高端的99系列了。

大家覺得,如果我們的99來到“堅強歐洲”的賽場,會有怎樣的表現呢?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