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崇禧是國民黨桂系裏的主要人物, 他打仗、做事都有一套, 因此素有“小諸葛”“常勝將軍”等美稱。但他與蔣介石的關係飄忽不定。有時候, 兩人在戰場上會兵戎相見, 拼得你死我活;有時候, 又會轉變成相互合作的關係。

一、白崇禧配合蔣介石發動“四·一二”反革命政變

李宗仁與白崇禧取得廣西政權後, 投靠了廣東國民政府。1926年3月下旬, 桂軍被改編爲國民革命軍第七軍, 李宗仁任軍長, 白崇禧任參謀長兼第一旅旅長。

北伐開始時, 北伐軍總司令蔣介石點名要白崇禧出任總司令部參謀長。白以爲責任大不敢接受, 李宗仁也認爲廣西部隊需人指揮不願放人。蔣介石再三誠懇聘請, 甚至說借用數月, 待攻下武漢必定歸還, 兩方纔談妥。

北伐軍攻下武漢後, 蔣介石的嫡系第一軍在浙江作戰失利, 白崇禧被蔣介石任命爲東路軍前敵總指揮, 率第一、三縱隊, 與東路軍總指揮何應欽的第四、五、六縱隊配合, 入浙進攻孫傳芳、張宗昌部。白崇禧運用聲東擊西等戰術, 先後佔領杭州、宜興等地, 並逼近上海。

1927年3月19日, 白崇禧率部進入上海。3月26日, 蔣介石在上海召見白崇禧, 告訴他準備“清黨”, 並想聽聽他的意見。白當即表示完全同意。蔣說:“不僅是同意, 你還要拿出個辦法來。我現在任命你爲淞滬衛戍司令, 讓你負責上海清黨之責。”白崇禧提議說:“上海的第一軍第一師許多中級幹部思想左傾, 他們來自廣東革命根據地, 前兩天還和工糾隊們在一起聯歡, 要他們清黨, 他們不一定贊成。我看, 調走第一師, 留下第二師和北洋軍閥老班底的26軍足以對付局面!”

蔣介石聽後表示贊同, 接下來, 兩人就“清黨”的具體辦法又進行了密商。隨後, 白崇禧就派總司令部特務處長楊虎、東路軍政治部主任陳羣去和上海灘三大亨黃金榮、杜月笙、張嘯林等人聯繫, 命他們購買槍支彈藥, 重新武裝已解散的“中華共進會”, 準備進攻工人武裝。

4月12日凌晨, 大批“中華共進會”的暴徒們在軍警的配合下, 突然衝進上海閘北、南市、吳淞等處的工人糾察隊駐地, 向糾察隊發起了攻擊。糾察隊猝不及防, 2700多工人武裝很快被解除, 裏面的許多共產黨員和革命羣衆被打死打傷, 這就是蔣介石、白崇禧等人制造的“四·一二”反革命政變。

二、李宗仁、白崇禧第一次逼蔣下野

1927年4月18日, 蔣介石在南京另立中國國民黨中央, 成立南京國民政府, 與以汪精衛爲首的武漢國民政府相對抗。武漢國民政府主席汪精衛聞之大怒, 立即通電要蔣介石“下野”, 否則將進行軍事討伐。6月23日, 握有重兵的唐生智在漢口召開軍事會議, 決定舉兵東下進攻南京。27日, 蔣介石從徐州前線抽調主力南下防堵唐生智的“東征軍”, 結果導致徐州前線的兵力空虛。直係軍閥孫傳芳趁機率軍反攻, 奪回徐州。蔣軍失利, 大軍沿津浦路往南潰退。

此時, 唐生智以“東征軍總指揮”的名義, 連續通電要蔣介石“下野”, 蔣介石無奈, 只好從前線回到南京與實力派人物李宗仁和白崇禧商量對策。蔣介石見到李宗仁後, 就試探李宗仁的態度, 不料, 李也主張讓他下野。

蔣介石隨後召集黨政軍要員開會, 試探各要員的態度。會上, 蔣介石主張西征討伐武漢, 非先定武漢不能繼續北伐, 並命令白崇禧出兵與武漢作戰。白崇禧不同意蔣的意見, 主張先“和漢”後北伐, 並公開頂撞蔣介石。這令蔣介石大出意外, 蔣一怒之下說:“如果這樣, 我就走開, 讓你們去和好了。”白並不在意, 而是說:“此時爲團結本黨, 顧全大局計, 總司令離開一下也好。”蔣本來是要挾逼白退讓, 不料白順勢逼宮, 一時沒了主張。這時, 何應欽低頭不語, 事實上就是表示同意。李宗仁說:“請總司令自決出處。”在這種局面下, 蔣介石已無退路, 決定下野。

8月13日, 蔣介石發表“辭職宣言”, 他把軍政大權交給了何應欽、李宗仁等人負責。自己僅帶幾個衛士離開了南京。

蔣介石下野後, 南京和武漢方面的矛盾暫時得到緩解。但此時, 北洋軍閥孫傳芳卻乘南京內部不穩定之機, 親率6萬餘人渡江, 在龍潭一帶集結, 準備攻取南京。白崇禧在上海聞訊, 立即坐火車趕往南京, 途中剛到無錫站, 他就電令駐紮在滬、杭一帶的衛立煌部、劉峙部火速回師增援。李宗仁、何應欽也分別率部趕往龍潭。三路大軍包圍了孫傳芳部, 激戰6個晝夜, 將敵軍全部殲滅。

1928年1月4日, 蔣介石回南京復職。4月5日, “二次北伐”開始, 白崇禧仍充當先鋒, 任第四集團軍前敵總指揮, 在張作霖逃往關外後, 白崇禧率三路大軍圍剿盤踞在冀東的直魯聯軍張宗昌部, 並於9月下旬將張宗昌部全部殲滅。至此, 白崇禧從鎮南關一直打到山海關, 完成北伐。

三、李、白幾次倒蔣與蔣第二次下野

北伐戰爭結束後, 1929年1月, 蔣介石在南京召開了編遣會議, 妄圖縮編雜牌部隊。他首先拿李宗仁、白崇禧的第四集團軍開刀, 因此, 蔣、桂戰爭爆發。

蔣、桂戰爭首先在武漢展開。3月26日, 蔣介石下令他的部隊向在武漢的桂軍進攻。同時, 蔣派人攜鉅款策反李、白的部下。4月1日, 何鍵通電擁蔣, 脫離桂系。2日, 桂系李明瑞、楊騰輝在前線倒戈, 桂軍遂於3日晚放棄武漢, 敗逃鄂西。

蔣介石進攻武漢時, 白崇禧正在河北。戰爭開始前, 蔣介石就派了唐生智去河北策反。白崇禧在河北的第四集團軍多爲唐生智舊部, 唐生智到那裏一活動, 桂系在冀東的4個軍立即反水, 投向蔣介石。白崇禧在軍中無法立足, 只好化裝由塘沽搭乘日輪南逃。

早在3月26日, 蔣介石就已宣佈開除白崇禧的國民黨黨籍, 撤銷其本兼各職, 並下令通緝。這次南逃, 當被蔣介石的特務偵知後, 蔣立即就命令上海警備司令熊式輝到吳淞口外攔截, 並指示“務將該逆搜出, 解京究辦”。幸好熊的祕書將此消息密告了李宗仁, 李請許崇智設法營救, 許崇智致電駐上海的日本領事, 在輪船到達吳淞口前將白崇禧接走。白這才得以死裏逃生。

5月5日, 李、白在梧州通電組織“護黨救國軍”討蔣, 由白崇禧、黃紹竑率軍分兩路進攻廣州。但在蔣、粵、湘三方聯合攻擊下, 桂軍再度失敗。白、黃敗逃越南, 李宗仁通電下野。蔣、桂戰爭結束。

1930年4月, 閻錫山、馮玉祥聯合發兵倒蔣, 中原大戰爆發。桂系積極響應, 爲配合北方閻馮聯軍的軍事行動, 白崇禧率桂軍3萬餘人向湖南進攻。蔣系何鍵部在桂軍的凌厲攻勢下, 節節敗退。6月4日, 桂軍佔領了長沙。不過, 蔣介石很快調來部隊反攻, 白崇禧見長沙難守, 18日就自動放棄了長沙。7月, 桂軍被蔣軍擊敗, 退回廣西。

1931年初, 蔣介石堅持要召開“國民會議”, 另制《訓政約法》, 受到立法院長鬍漢民的抵制, 蔣一怒之下將胡軟禁起來。胡被軟禁後, 親胡的國民黨要員孫科、林森、古應芬等紛紛離開南京到廣州聚集, 他們通電要求蔣介石下野。此時, 兩廣方面的陳濟棠、李宗仁、白崇禧等人也相繼通電響應, 要蔣介石在48個小時內下野。5月28日, 汪精衛、孫科等在廣州另立“國民政府”, 與蔣介石的南京政府對立。

不久, 蔣介石派代表與廣州方面的汪精衛、孫科等人談判, 最後達成協議:蔣介石下野, 改組南京政府, 廣東國民政府取消。但自此以後, 李宗仁、白崇禧分任廣西綏靖主任、副主任, 在廣西推行“自治、自衛、自給”的“三自政策”, 維持廣西的半獨立局面。直到抗日戰爭全面爆發, 李、白才與蔣介石合作, 共同抗日。

四、圍堵紅軍, 蔣、白兩人各有算計

1934年10月, 中央紅軍開始長征。蔣介石爲了圍堵消滅長征路上的紅軍, 拋棄前怨, 又起用白崇禧。他先派人給白崇禧送了兩個軍、三個月的經費, 作戰計劃、密電本等, 然後又發去一封電報:“貴部如能盡全力在湘、桂邊境全力堵截, 配合中央大軍殲滅赤匪於灌陽、全縣之間, 則功在黨國。所需餉彈, 中正不敢吝與。”

一開始, 白崇禧按照蔣介石的命令, 將他的桂軍主力佈置在灌陽、全縣、興安地區, 準備在全、灌、興之間與紅軍決戰。但不久, 他通過派出的飛機偵察發現蔣軍以大包圍形勢與紅軍保持兩日行程, 並且蔣軍主力在新寧、東安之間停止不前, 已有7日以上。

這時, 白崇禧疑惑起來, 蔣介石既然說是消滅紅軍的大好時機, 薛嶽率領的中央軍9個師爲何不積極“追剿”?正在疑惑之際, 桂系設在上海的祕密電臺發來了電報, 內容是:蔣介石決定採用楊永泰一舉除三害之毒計, 一路壓迫紅軍由龍虎關兩側進入廣西;一路壓迫紅軍進入廣東。預計兩廣兵力不足應付, 蔣軍就可大舉進入兩廣。這樣既可以利用兩廣的部隊消滅紅軍, 中央軍最後又可收拾兩廣。

白崇禧得知蔣介石的意圖後, 就決定立即變更部署, 他下令, 除固守龍虎關陣地外, 永安關、清水關、雷口關的警戒部隊全部撤退, 讓紅軍從龍虎關以北各關通過桂北。對紅軍“不攔頭, 不斬腰, 只擊尾”。讓紅軍早離桂境。原部署於全、灌、興鐵三角核心陣地石塘圩周圍的部隊撤至灌陽、興安一線, 變正面陣地爲側面陣地, 改堵截爲側擊。灌陽至永安關只留少數兵力。全縣完全開放, 只留民團駐守。


白崇禧與蔣介石的恩怨


白崇禧 (右一) 與蔣介石 下載原圖

桂軍中有人提出, 如此部署, 紅軍主力一旦由灌陽、全縣突入, 湘江防線必然有失。白崇禧憤然說:“老蔣恨我們比恨朱、毛更甚, 管他呢, 有匪有我, 無匪無我, 我爲什麼頂着溼鍋蓋爲他製造機會?不如留着朱、毛, 我們還有發展的機會。如果夏煦蒼 (夏威別號) 擋不住, 就開放興安、灌陽、全縣, 讓他們過去, 反正我不能叫任何人進入平樂、梧州, 犧牲我全省精華。”結果, 白崇禧一下子閃出一百多里湘江防線。

11月28日, 大部分紅軍突過湘江後, 蔣介石就怒氣衝衝地給白崇禧發了一封措辭嚴厲的電報, 斥責他放走共匪。雖說白崇禧我行我素, 不把蔣介石當回事, 但接到電報後, 還是需要應付一下的。他決定給紅軍來個擊小尾。隨後, 桂軍先後與紅軍的後衛部隊在新圩、光華鋪激戰, 紅軍損失不小。

中央紅軍衝過湘江後, 進入西延山脈。當紅軍還在龍勝以東時, 桂軍第7軍24師已抄到前頭, 先期趕到龍勝。本來桂軍可以先佔領入黔通道馬堤北坳, 截斷紅軍去路, 圍殲紅軍。但他們沒有這樣做, 而是以防守態勢監視紅軍大隊通過後, 才攻佔馬堤北坳, 截擊紅軍後尾四百餘人。

作爲對11月28日蔣介石指責桂軍讓路電報的應答, 白崇禧12月1日給蔣介石拍發了一封頗不客氣的電報:“鈞座手握百萬之衆, 保持重點於新寧、東安, 不趁其疲憊未及喘息之際, 一舉而圍殲於寧遠、道縣之間, 反遲遲不前, 抑又何意?得毋以桂爲壑耶?”

白崇禧等到紅軍主力通過後, 立即派部隊由龍虎關突至灌陽的新圩, 俘獲紅軍的一些掉隊人員、傷病號及挑夫, 還僱用一些平民化裝成“俘虜”, 拍成“七千俘虜”的影片, 既送南京給蔣介石看, 又送各地放映, 宣傳桂軍之戰績。

蔣介石對白崇禧毫無辦法, 最後只得嚴令桂軍向貴州尾追。白令第七軍廖磊仿效中央軍的做法, 與紅軍保持兩日行程。於是廖磊就在紅軍後衛紅五軍團之後徐徐跟進, 而且到獨山都勻後, 全軍停止, 不再前進。蔣介石坐鎮貴陽, 急電廖磊星夜兼程, 廖覆電曰:“容請示白副總司令允許, 才能前進。”

蔣介石仰天長嘆:“這真是外國的軍隊呀!”

其實, 不僅是白崇禧, 其他各省的軍閥爲維護自己的割據地位, 對於紅軍的到來, 在紅軍不深入其腹地的前提下, 都是採取“送客式的追擊, 敲梆式的防堵”, 沒誰願意真正和紅軍拼命。同時, 各省軍閥也都嚴防中央軍的滲入。

五、兩廣事變中的對抗與抗日戰爭中的合作

自1931年以來, 兩廣一直處於獨立、半獨立狀態, 與南京政府相對峙。蔣介石一直想消滅兩廣的割據勢力, 但沒找到機會。1936年5月, 國民黨元老、廣東名義首領胡漢民 (實權歸陳濟棠) 病死, 蔣介石想趁機改組廣東省政府, 將廣東權力收歸中央。這立即引起陳濟棠的反對。陳不願坐以待斃, 立即聯絡李、白起事, 李、白考慮到陳濟棠一旦被蔣介石收拾, 他們也沒有好結果, 因此決定以“抗日救國”的名義與陳共同出兵, 北上抗日反蔣。

1936年6月2日, 兩廣成立軍事委員會和抗日救國軍, 陳濟棠爲委員長兼總司令, 李宗仁爲副總司令, 白崇禧爲參謀長, 粵、桂兩軍共出兵30萬, 飛機100多架, 搶先進攻湖南。兩廣事變爆發。

蔣一面調集軍隊入湖南防禦, 一方面收買陳濟棠的部屬。7月4日, 粵空軍司令黃光銳率飛機70餘架叛陳投蔣, 接着粵軍第一軍軍長餘漢謀也通電擁護南京政權, 陳濟棠不戰自敗, 7月18日通電下野。

蔣介石解決了廣東的陳濟棠後, 便轉而對付廣西的李宗仁和白崇禧。蔣的數十萬大軍從廣東、湖南、貴州、雲南四面包圍廣西。李宗仁和白崇禧也徵集了10萬軍隊和近10萬地方民團把守邊關, 擺出決鬥架勢。

這時, 東北軍、西北軍、共產黨等都通電聲援李、白。馮玉祥親自上廬山勸告蔣介石和平解決兩廣事變, 就連蔣派內部的程潛、劉斐等人, 都公開聲稱抗日第一。最後, 在劉斐、程潛、居正等人的調解下, 蔣與李、白終於達成協議:蔣軍停止進攻, 維持廣西現狀不變, 日本人如更進一步, 立即全面抗戰, 戰端一起, 廣西立即出兵。在此基礎上, 桂系服從中央的領導, 李、白二人和桂系大小官員之職位不變。至此, 兩廣事變解決。

抗日戰爭爆發後, 蔣介石與白崇禧兩人又拋棄前怨, 再度合作, 共同抗敵。1937年8月2日, 蔣介石致電白崇禧, 邀請他出任軍事委員會副總參謀長。白上任後, 參與了各階段國民黨軍對日作戰計劃的制定, 並參與指導、指揮或直接指揮了若干重大戰役。臺兒莊戰役前夕, 白崇禧飛往徐州, 協助第五戰區司令長官李宗仁指揮, 最後取得了殲滅日軍1.8萬餘人的臺兒莊大捷。

武漢會戰開始後, 第五戰區司令李宗仁因槍傷復發住院, 白崇禧代理指揮。他統率江北23個軍, 在大別山一帶阻擊敵人, 與敵人反覆拼殺, 大戰四個多月, 給日軍以重創。此戰, 減弱了日軍的進攻勢頭, 使日軍“速戰速決”佔領中國的計劃破產。

抗戰期間, 白崇禧提出“積小勝爲大勝, 以空間換時間”兩句名言, 這兩句話後來成爲國民黨對日作戰的戰略方針。

1938年11月, 白崇禧被蔣介石任命爲桂林行營主任 (兼職) 。他先後指揮了南昌戰役、長沙會戰、桂南會戰等戰役。

六、李宗仁、白崇禧第三次逼蔣下野

1946年5月, 白崇禧被任命爲國民政府國防部部長。1947年8月, 劉、鄧大軍向大別山挺進。11月10日, 蔣介石召見白崇禧, 要他在九江設立國防部長指揮所, 統一指揮中原五省的兵力, 對劉、鄧大軍進行圍堵阻擊。從12月開始, 白崇禧坐鎮九江, 指揮33個旅的兵力開始向大別山解放區進攻。他們所到之處, 燒殺擄搶, 大肆屠殺共產黨的幹部和革命羣衆。到12月底, 白崇禧的“圍剿”計劃徹底失敗, 他的許多部隊被消滅, 解放軍在大別山站穩了腳根。

1948年6月, 白崇禧被免去國防部長之職, 改任他爲“華中剿匪總司令”。淮海戰役前夕, 蔣介石要白崇禧統一指揮“華中”和“徐州”兩個“剿總”的所屬部隊, 最初, 白崇禧一口答應, 但第二天他就變卦了, 堅決不肯統一指揮兩個“剿總”。原來, 他與李宗仁已商定好, 坐山觀虎鬥, 一旦時機成熟另起爐竈。

淮海戰役打響後, 蔣介石電令白崇禧, 將華中“剿總”所轄黃維兵團和張淦兵團調到津浦段參戰, 白爲了保存實力, 只同意調走蔣介石的嫡系黃維兵團, 堅決反對調走桂系的張淦兵團。而當黃維兵團被解放軍包圍時, 蔣介石再次電令白崇禧, 調其駐紮在河南的張淦兵團去救援, 但仍遭到白的拒絕。

無奈, 蔣介石只好調駐紮在鄂西的第28軍和第20軍去蚌埠, 白崇禧仍然反對, 他給國防部打電話說:“你們把部隊都調走了, 武漢還要不要?”儘管後來經過多方斡旋, 白崇禧終於放行, 但卻錯過了援救的時機。

不久, 蔣介石又下令將駐防武漢地區的第二軍開往南京, 白崇禧又出來阻撓。蔣親自打電話, 兩人在電話上爭吵半小時之久, 蔣指責白不服從命令, 白說:“合理的命令我服從, 不合理的命令我不會接受!”氣得蔣大罵“娘希匹”。最終蔣也沒能把第二軍調走。

1948年年底, 國民黨敗局已定。12月, 手握重兵的白崇禧從武漢先後兩次給蔣介石發“亥敬電”“亥全電”, 要他與共產黨停戰議和, 並聯絡湘、鄂、贛、豫、川、桂等省, 先後給蔣介石發電, 要求其“對個人進退問題做一明快決定, 免誤和平談判”。在多方壓力下, 1949年1月21日, 蔣介石第三次被迫辭職下野。李宗仁繼任代總統。

李宗仁上臺後不久, 白崇禧派劉仲容北上與中共接洽和談, 提出與共產黨“劃江而治”的要求。毛澤東對劉仲容說:“白先生要我們不要過江, 這是辦不到的。無論戰與和, 人民解放軍都要過江。”還說:“白崇禧是很喜歡帶兵的, 他的廣西部隊只有10來萬人, 不多。將來和談成功, 一旦成立新政府, 建立國防軍時, 我們可請他繼續帶兵, 請他指揮30萬軍隊。”又說:“我們過江之後, 如果他感到孤立, 可以退到長沙, 再不行, 他還可以退到廣西嘛, 我們來一個君子協定, 只要他們不出擊, 我們三年不進廣西。”

白崇禧見和談不成, 自恃有三四十萬能戰之兵, 決心和共產黨對抗到底。此時, 他率領的桂系部隊哪是解放軍的對手。在解放軍大部隊的攻擊下, 他先放棄武漢、退守長沙, 後退入廣西, 最終一敗塗地。

七、蔣到臺灣後不再理會白崇禧

1949年12月上旬, 蔣介石派“陸軍副總司令”羅奇等人攜帶所欠華中部隊的數萬兩黃金軍餉, 到海南島勸說白崇禧去臺灣。並說, 蔣有意讓他出任“行政院長”之職。他半信半疑, 但還是去了臺灣。到臺灣後, 蔣介石並沒有兌現對他的承諾, 而是對白不聞不問。1950年3月, 蔣介石復位“總統”後開始清算大陸失敗的責任人, 有的被判刑 (如李玉堂) , 有的被“驅逐” (陳立夫) 。至於桂系的李、白二人, 常與他作對。蔣介石曾想“引渡”李宗仁回臺灣治罪, 但考慮到美國不會答應, 反而會弄巧成拙造成負面影響, 只好作罷。對於白崇禧, 因他與李宗仁相連, 也是美國人以及輿論關注的對象, 也不好動他, 最後只得先把他擱置起來。

不過, 白崇禧到臺灣後, 原來的一切職務都被撤銷了, 最後只留下“總統府戰略顧問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和“國大代表”等空銜。閒着無事, 他就用讀書、寫字, 打獵、下棋消磨時光。1966年12月1日, 白崇禧病逝於臺北。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