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當時,中國內地電視劇產業,幾乎都是由央視,或者地方電視臺,反正中國官方部門(國企)主導攝製,這就是伯光定義的內地嚴肅劇團隊。爲什麼這個時期是中國電視劇產業發展的停滯階段,大家都懂的。

文|令狐伯光

伯光在撰寫國產劇的稿子的時候,經常有提到過“嚴肅劇”團隊這個稱呼,有些觀衆表示疑惑“嚴肅劇”團隊到底是什麼。原因很簡單,因爲兩岸三地歷史環境的關係,國產劇的發展歷程,實際上一直能劃分出幾種不同的團隊。

說到國產劇,我們在網上經常看到的,無外乎是什麼流量小鮮肉天價片酬,什麼廣告植入氾濫,什麼故事注水又臭又長,什麼阿寶色瑪麗蘇古裝劇,什麼不接地氣的都市行業劇,什麼五毛特效的神話劇等等。

中國電視劇發展史,早期內地電視劇爲何經典,根本原因在這裏

這些觀點當然不是錯的,但只是講到當下國產劇的種種現象。正所謂‘透過現象看本質’,我們以史爲鑑,從中國電視劇產業歷史發展脈絡上分析,也許我們就更加理性的看待,國產劇所處的位置了。

中國電話劇發展到現在已經有61年的歷史。國產劇每個重大的發展階段,都是中國整個國家發生巨大的變革,從而導致包括電視劇的整個文化產業,在發展過程中產生一個十分明顯的分水嶺。

中國電視劇發展史,早期內地電視劇爲何經典,根本原因在這裏

舉個例子:2018年5月,美國單方面對中國打起了貿易戰,2019年5月,美國單方面制裁中國科技公司華爲。這個事件對於中國文化產業有何影響並不明顯,但對於中國科技領域,經濟領域,必然產生十分深遠的影響。

我們今後回顧歷史,中國科技,經濟,進而到政治,軍事和文化領域,甚至全世界一個重大轉折。2018年到2019年,它都是自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又一個十分明顯的分界線。

這樣用來分析中國電視劇產業發展歷程,也就能夠劃分這樣幾個大的階段。

從無到有:1958年——1966年

中國電視劇發展史,早期內地電視劇爲何經典,根本原因在這裏

這個階段的國產劇產業,一是爲什麼定在這個時間?二是根本沒有什麼太值得分析的方面。

國產劇從無到有爲什麼是1958年?

世界第一部電視劇是1930年,英國廣播公司(bbc)播出的《花言巧語的人》。世界正式播出電視劇則是1936年,英國廣播公司開始定期播放黑白電視劇。

中國電視劇發展史,早期內地電視劇爲何經典,根本原因在這裏

中國電視劇起始點是1958年,源於1958年3月17日,天津712廠自主研發第一臺中國電視機。1958年5月1日,中國第一座電視臺北京電視臺成立。

這個時期國產劇爲何沒有什麼分析的地方。因爲1958年的中國大陸,除了文化之外,前面政治,軍事,科技,經濟四個實力的情況,進而到社會情況,民生情況。相信只要學過中國近代史的同學都會明白。

中國電視劇發展史,早期內地電視劇爲何經典,根本原因在這裏

這個時期國產劇除了留下中國第一部電視劇,爲1958年的《一口菜餅子》的歷史記錄,其它值得書寫的地方,寥寥無幾。

暫時停滯:1966年——1977年

中國電視劇發展史,早期內地電視劇爲何經典,根本原因在這裏

爲什麼這個時期是中國電視劇產業發展的停滯階段,大家都懂的。

開始復甦:1978年——1992年

中國電視劇發展史,早期內地電視劇爲何經典,根本原因在這裏

1978年開始復甦不難理解,因爲中國宣佈改革開放了,有些同學們可能不太明白,這個階段的節點爲何定在1991年?

1978年之前,中國內地是計劃經濟的時代,1978年改革開放,1992年10月,十四大中國官方明確的提出:中國經濟的改革目標,建立社會主義的市場經濟制度,標誌着中國計劃經濟時代正式結束。

1978年到1992年,更像是混亂無序後,撥亂反正的恢復階段。中國體量太太,轉型並非是一輛車,一艘船輕而易舉就能調頭。政治,軍事,經濟不討論。內地電視劇產業發展上,甚至整個文化產業就處於恢復的階段。

中國電視劇發展史,早期內地電視劇爲何經典,根本原因在這裏

即使如此,這十多年時間,能夠值得書寫的事件也有不少。

如1978年5月,電視劇《三家親》是新時代錄制的第一部彩色電視劇。

如1978年5月1日,北京電視臺更名爲“中央電視臺”。

如1980年,中國創辦全國優秀電視劇的評選活動,後來每年一次,1983年第三界定名爲“飛天獎”,這是中國電視劇三大獎項之一。

中國電視劇發展史,早期內地電視劇爲何經典,根本原因在這裏

如中國政府因爲大環境的原因,在剛改革開放時期,也就是70年代末期,再到80年代有過一段中美甜蜜期,引進了不少美國電視劇,這裏只提一部美劇,《加里森敢死隊》。另外是中日甜蜜期,同樣引進大量日本電視劇。

《排球女將》《鐵臂阿童木》《血凝》,90年代初的《東京愛情故事》。說到《東京愛情故事》,還記得莉香的笑容嗎?

在當時的中國不比現在你們的老婆“新垣結衣”的笑容遜色呢。

中國電視劇發展史,早期內地電視劇爲何經典,根本原因在這裏

除了引進美國和日本的電視劇之外,還有內地開始引進中國港臺地區的電視劇。如1984年播放的《大俠霍元甲》,既然《東京愛情故事》有莉香的笑容。《大俠霍元甲》怎麼能沒有——

這種因爲官方行政逐漸的放開,讓整個內地電視劇產業發生變化的事件有很多。但對着資料的照本宣科,對於國產劇產業分析沒什麼意義。

這個時期內地電視劇產業有着一個顯著的特點。爲第四個階段,乃至今天內地電視劇產業,產生十分深遠的影響。

中國電視劇發展史,早期內地電視劇爲何經典,根本原因在這裏

當時,中國內地電視劇產業,幾乎都是由央視,或者地方電視臺,反正中國官方部門(國企)主導攝製,這就是伯光定義的內地嚴肅劇團隊。

計劃經濟時代的內地文藝圈,擁有無數精英人才,最爲頂尖的藝術家和從業人員。當時生產出來的電視劇產品,並不是現在意義的文化商品,而是藝術品。

原因也很簡單,開篇就已名義,1978年到1992年,是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型的恢復階段,國內就沒有市場經濟式的文化商業市場。

那些影視投資公司,影視製作公司,藝人經濟公司等等。現在市場經濟裏習以爲常的東西,在90年代前後是不敢想象的。同時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內地文化市場即使全面放開,還是不可能有什麼商業回報率。

原因更簡單了,窮!

中國電視劇發展史,早期內地電視劇爲何經典,根本原因在這裏

經濟發展水平不高爲其一,人民窮困購買電視機率低爲其二,電視機數量少電視臺的普及度差爲其三,還有其四,其五,其六等等。

那個年代內地的經濟狀況,相信大家都懂的。既然市場無法撐起一件產品的商業回報率。那麼,當時的電視劇產品如何盈利的?

相信有些同學已經明白了!沒錯,國有的影視製片廠,導演,編劇,演員,經紀人等工作人員,全部都是工資制。一部影視劇從誕生到平臺播出,其產業鏈無外乎大概有這樣幾條。

1、官方部門:制定管理產品的各個標準

2、投資公司:生產一件產品的資金來源

3、製作公司:負責生產這件產品的公司。

4、播放平臺:產品最後投放消費的平臺

5、產品宣傳:廣告

6、消費者:消費

中國電視劇發展史,早期內地電視劇爲何經典,根本原因在這裏

現在市場經濟下,它們相互重合的地方很多。但1978年到1992年,甚至直到2001年之前,內地電視劇產業前四項基本都只有一個,官方主導。

管理是官方部門,投資是官方部門,製作是官方部門,播放平臺是官方平臺。甚至一個項目裏的導演,編劇,演員等等工作人員,如果不是官方部門工作人員,也與之息息相關。

至於當時的廣告宣傳,基本可以忽略。這也解釋內地的電視劇,爲什麼藝術性極高的原因。因爲它們,就是當藝術品來製作。

中國電視劇發展史,早期內地電視劇爲何經典,根本原因在這裏

首先,因爲各個環節都是中國官方主導,在類型題材和尺度方面。行政的力量非常強大。94版《三國演義》爲90年開始拍攝,當時調了40萬軍隊來協助拍電視劇,到現在不可想象。

其次,國營製片廠一家獨大體制,高度集中人力物力和精英,把影視作品當藝術品來做,當國家文化宣傳來做,產品自然就千錘百煉,精雕細琢,精益求精了。

然後,當時內地的影視從業者,從民國走來,從建國走來,從十年走來。遺留下來還能在文化領域工作的人,他們是真正的精英,內行和文化藝術家。

中國電視劇發展史,早期內地電視劇爲何經典,根本原因在這裏

最後,因爲官方將各個環節全包了,實行的卻是工資制。即使有當時經濟水平不高,人工本來很低,什麼通貨膨脹等因素。但從業者的工資和其它費用,不能說忽略不計,但與現在的天價片酬相比,真的九牛一毛。

這種例子不勝枚舉,《西遊記》,《三國演義》演員片酬,導演片酬,製作人員的片酬。行政調動文藝界人才,甚至其它各界跨行前來完成文化作品,相信大多數觀衆都有所耳聞。

現在我們再看這個時期內地電視劇的組成。

中國電視劇發展史,早期內地電視劇爲何經典,根本原因在這裏

86版《西遊記》,87版《紅樓夢》,87版的《聊齋》系列。再到拍攝於90年,到94年播出的《三國演義》。

1990年的《渴望》,1991年的《編輯部的故事》等等——

有同學表示這個“北京電視藝術中心”有些陌生,大家請看資料。

巔峯前夜:1992年——2001年

中國電視劇發展史,早期內地電視劇爲何經典,根本原因在這裏

1992年,內地計劃經濟在政治層面正式結束,前面14年是恢復期,1992年到2001年近十年時間,則是中國市場經濟的轉型期。

照例一問,爲何時間節點定在2001年?

2001年12月11日,中國正式加入代表歐美髮達國家市場經濟模式的WTO。內地的電視劇產業,同樣進入了第四個階段。因爲官方行政力量進一步的放開,文藝圈人才和生產力的進一步解放。

1992年前後,內地國產劇產業發生了更大的變化,標誌性的電視劇作品。

中國電視劇發展史,早期內地電視劇爲何經典,根本原因在這裏

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你們要的廣告來了。1992年,導演尤小剛拍攝100集的電視劇《京都紀事》,以貼片廣告等形式賺了1200萬元。一言以蔽之,中國內地的電視劇產品,可以在商業市場上正式賺錢了。

1993年的《北京人在紐約》,標誌現實主義的都市電視劇潮的誕生。

1993年的《我愛我家》,標誌中國內地情景喜劇的誕生。

1995年的《蒼天在上》,標誌着中國政治反腐劇,警匪刑偵劇的開始誕生。

1996年的《將愛情進行到底》,標誌中國內地誕生第一部真正的都市偶像劇。

中國電視劇發展史,早期內地電視劇爲何經典,根本原因在這裏

1994年的《三國演義》,1996年的《東周列國·春秋篇》,1998年的《水滸傳》,標誌中國官方導向的古典歷史劇,進入早期的巔峯時代。

1992年中國官方政策的放寬,對於內地電視劇市場,還帶來一種更加明顯的變化。內地電視劇開始與港臺深度合作。

1992年之前,雖然整個80年代,也有與港臺電視劇合作,但大多數是港臺跑到內地來取取景,偶爾幾名內地演員參演下港臺作品,但合作也充滿荊棘般的限制。

這裏舉個非常著名的例子,當然這不是電視劇而是一部79年的香港武俠電影,有個香港劇組到黃山實地取景,大家看看合照的三人是誰?

中國電視劇發展史,早期內地電視劇爲何經典,根本原因在這裏

中國內地和港臺合作的影視作品真正開始騰飛,標誌港臺影視資本北上的時間,正是1992年過後。這是真正兩岸三地的資本公司,攝製公司,演員搭配,開始互相深度合作。

代表的電視劇是早一年,1991年鄭少秋版《戲說乾隆》。

《戲說乾隆》的模式很有意思,投資是臺灣飛騰影業公司和北京電影製片廠。導演範秀明是香港人,另一位導演李力安是臺灣人,編劇宋項如是內地人。至於本劇的演員搭配,鄭少秋和趙雅芝都是香港人,女二號江淑娜又是臺灣人。

中國電視劇發展史,早期內地電視劇爲何經典,根本原因在這裏

本劇大量到內地實地取景,包括是第一部到北京故宮實景拍攝的港臺電視劇。

《戲說乾隆》的大獲成功過後,後來兩岸三地誕生不少模仿的戲說劇。比如內地主導的《宰相劉羅鍋》,《康熙微服私訪記》和《鐵齒銅牙紀曉嵐》等等。

這種合作劇集,1996年的《還珠格格》迎來了巔峯,背後的影視公司,主創團隊,演員陣容的組成方式,與《戲說乾隆》如出一轍,甚至合作更深入一些。畢竟,《還珠格格》主角內地演員佔了一半。

中國電視劇發展史,早期內地電視劇爲何經典,根本原因在這裏

2001年,中國簽署了WTO。中國行政管理的進一步放開,文藝圈的思想和生產力也進一步解放。伴隨內地嚴肅劇團隊的優勢,與港臺率先發展成熟影視產業的融合。國產劇渡過興盛的前夜,迎來了前所未有的黃金時代。

但是在最爲繁榮的時代,卻也爲中國電視劇產業埋下一個巨大的隱患。

關於中國電視劇產業的歷史發展,本期暫時到這裏,敬請觀衆們關注下一期,中國內地嚴肅劇團隊的黃金時代和隱患。

更多關於國產劇產業的問題,歡迎大家關注和討論!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