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寒小寒,喫餃子過年”。餃子是中華民族象徵春回大地萬象更新的傳統食品,地球上凡有華人居住的地方或漢文化影響較大的地區,春節沒有不喫餃子的。有些出門在外的人,不論離家多遠,到春節都會跋山涉水地回來,與家人一起熱乎乎地喫頓餃子,以示圓滿幸福。那麼你知道餃子的“老家”在哪裏嗎?現在讓歷史告訴你——

1978年秋天,由山東省文化局組織成立的文化調查隊,到今天地處官橋、張汪兩鎮的地面上採取重點調查、鑽探、試掘的方法,對薛國故城址進行勘查或墓葬發掘。在尤樓村東薛國宰薛比(卒於公元前497年)墓中,發現了一批煮肉的鼎、盛飯的簋、裝酒的壺等陪葬品,更爲重要的是在一青銅禮器簠裏發現了水餃。爲中國人年節喫餃子的習俗找到了歷史的根據。

1991年,國家大型學術刊物《考古學報》全文刊登了宮衍興、解華英、胡新立三位考古工作者的《薛國故城勘查和墓葬發掘報告》,文中詳細記述了水餃出土時的情景:“出土的一件銅簠內排放着滿滿一盒三角形食物,出土時表面有一層白色粉狀物,風一吹即消失掉,露出三角形狀似水餃的食物。食物雖已炭化,但當用竹籤輕輕撥動時,發現三角形食物內包有屑狀餡。經觀察分析,我們認爲銅簠內三角形食物,當即中國傳統美食水餃。三角形食物每個長邊爲5-6釐米,從一角到一邊的中點長3.5-4釐米。如果我們的觀察和推斷無誤,那麼出土的水餃要比新疆吐魯番縣阿斯塔那一哈拉和卓唐代墓中出土的水餃實物早近1500年。春秋時期的水餃在東夷地區薛國墓葬中的發現,說明這種作爲中國飲食文化中獨具特色的美食,最早源於我國古代的東夷地區--即棗莊現區域”

“好喫不過餃子”。當2500年前的美食,年年除夕之夜仍在表達着千門萬戶對美好生活的嚮往與訴求時,作爲“餃子故里”的子孫們,怎能忘懷先聖先祖給我們留下的齊天洪福呢。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