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釋 <

(1)登科:唐朝實行科舉考試製度,考中進士稱及弟,經吏部複試取中厚授予官職稱登科。

(2)齷齪(wò chuò):原意是骯髒,這裏指不如意的處境。

(3)不足誇:不值得提起。

(4)放蕩(dàng):自由自在,不受約束。

(5)思無涯:興致高漲。

(6)得意:指考取功名,稱心如意。

(7)疾:飛快。

>> 譯文 <

以往在生活上的困頓與思想上的侷促不安再不值得一提了,今朝金榜題名,鬱結的悶氣已如風吹雲散,心上真有說不盡的暢快,真想擁抱一下這大自然。策馬奔馳於春花爛漫的長安道上,今日的馬蹄格外輕盈,不知不覺中早已把長安的繁榮花朵看完了。

>> 作者 <

孟郊,(751~814),唐代詩人。字東野。漢族,湖州武康(今浙江德清)人,祖籍平昌(今山東臨邑東北),先世居洛陽(今屬河南)。唐代著名詩人。現存詩歌500多首,以短篇的五言古詩最多,代表作有《遊子吟》。有“詩囚”之稱,又與賈島齊名,人稱“郊寒島瘦”。元和九年,在閿鄉(今河南靈寶)因病去世。張籍私諡爲貞曜先生。

>> 賞析 <

詩的前兩句把困頓的往昔和得意的今天對比,一吐心中鬱積多年的煩悶。此時的詩人是揚眉吐氣、得意洋洋。後兩句真切地描繪出詩人考中後的得意之情。高中後的詩人縱馬長安,覺得一切都無限美好,連路邊美麗的花朵都無心細看了。“一日看盡長安花”彷彿說自己在這一天賞盡了世間美景,使充滿豪氣的詩有了明朗輕快的結尾。

在這首詩裏,詩人情與景會,意到筆隨,不僅活靈活現地描繪了自己高中之後的得意之態,還酐暢淋漓地抒發了得意之情,明快暢達而又別有情韻。因而,這兩句詩成爲人們喜愛的千古名句,並派生出“春風得意”、“走馬觀花”兩個成語流傳後世。

>> 故事 <

在孟郊小的時候,一年冬天,有個欽差大臣來到武康縣瞭解民情。縣太爺大擺宴席,爲欽差大人接風。正當縣太爺舉杯說“請”,欽差大人點頭應酬之際,身穿破爛綠色衣衫的小孟郊走了進來。縣太爺一見很不高興,眼珠一瞪喝(hè)道:“去去去,來了小叫花子,真掃雅興。”

小孟郊氣憤地頂了一句:“家貧人不平,離地三盡有神仙。”

“唷(yō)!小叫花子,你甭獅子開大口,我倒要考考你。我出個上聯,你若對得出,就在這裏喫飯。若是對不出,我就判你個私闖公堂,打斷你的狗腿。”欽差大臣陰陽怪氣地說。

“請吧。”小孟郊一點也不害怕。

這欽差大人自恃才高,又見對方是個小孩,便搖頭晃腦地說:“小小青蛙穿綠衣”。

小孟郊見這位欽差大臣身穿大紅蟒(mǎng)袍,又見席桌上有一道燒螃蟹,略一沉思,對道:“大大螃蟹着(zhao)紅袍”。

欽差一聽,氣得渾身發抖,但有話說在先,又不好發作,便對縣官說:“給這小兒一個偏席,賞他口飯,看我再和他對。”

這老欽差三杯酒下肚,又神氣活現開了,他斜了一眼小孟郊,又陰陽怪氣地說:“小小貓兒尋食喫”。

小孟郊看着象饞狗啃骨頭似的欽差大臣,又看着拍馬溜鬚的縣太爺,心想,你們這幫貪官污吏,便怒氣衝衝地回敬道:“大大老鼠偷皇糧”。

欽差大臣、縣太爺一聽嚇得目瞪口呆,出了一身冷汗。原來他們今晚喫的宴席正是用了救災的銀子呢,此做賊心虛了。

>> 思考 <

【上期參考答案】:鳥宿池邊樹,僧敲月下門。

“鳥宿池邊樹,僧敲月下門”,是歷來廣爲傳誦的名句。這兩句詩寫由於月光皎潔,萬籟俱寂,因作者輕微的敲門聲驚動了宿鳥。作者抓住了這一瞬即逝的現象,來刻畫環境之幽靜,響中寓靜,有出人意料之勝。

【本期問題】:小朋友們,這首詩派生了哪兩個成語?在文中找到答案,寫在留言裏吧。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