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資料顯示,京東物流智能物流園區建設已經形成北京、上海、廣州、成都、武漢、瀋陽、西安和杭州爲中心的八大物流樞紐,促進長三角、珠三角、京津冀、中部經濟圈、海西經濟圈、西南經濟圈、東北經濟圈、西北經濟圈全國八大經濟圈供應鏈效率的提升,涵蓋3C、數碼、家電、日用百貨、美妝、生鮮等品類,未來5年,京東物流還將在全國30多個核心城市陸續建造亞洲一號,實現對全國各大省、市、區、縣的輻射。目前,京東物流在不到3年的時間,培養近500名高端技術人才和工程師,爲亞洲一號、天狼倉、地狼倉、無人倉、無人分揀中心的運營提供智力支持,間接推動京東的智能物流用5年時間走過了別人40年的發展歷程,這也代表另一種蓬勃發展的的“中國速度”。

一年一度的618年中大促即將來臨,筆者日前探訪號稱“亞洲電商物流領域規模最大的智能物流倉羣”的京東亞洲一號智能物流園北京園區,親身感受智能物流在黑科技的助推下,如同一部科幻大片般真實存在。

資料顯示,京東物流智能物流園區建設已經形成北京、上海、廣州、成都、武漢、瀋陽、西安和杭州爲中心的八大物流樞紐,促進長三角、珠三角、京津冀、中部經濟圈、海西經濟圈、西南經濟圈、東北經濟圈、西北經濟圈全國八大經濟圈供應鏈效率的提升,涵蓋3C、數碼、家電、日用百貨、美妝、生鮮等品類,未來5年,京東物流還將在全國30多個核心城市陸續建造亞洲一號,實現對全國各大省、市、區、縣的輻射。

“智能大腦”完成千億級計算

據京東亞洲一號負責人介紹,分佈在全國的23座亞洲一號各有特色。比如上海建成全球首個全流程無人倉;廣州亞洲一號屢屢創造單體倉庫日處理訂單的峯值記錄;北京人機CP創新物流模式應用在貨到人系統、智能Shuttle系統、大型分揀線、“黑燈倉庫”等場景中,實現了人與機器混合作業的大範圍應用;武漢是國內首個將大型冷鏈貨到人系統應用於物流中心;西安是中國西北區最大的智能物流中心投入使用,成爲一帶一路起點城市中的超級物流樞紐;京東在重慶將智能園區建設在羣山環繞,地勢崎嶇的山河之間;在瀋陽,中國實力雄厚的老工業基地與最前沿的物流黑科技進行完美結合;杭州以亞洲一號爲基礎,讓“江浙滬包郵區”再次提速。

目前,所有亞洲一號單體倉庫的訂單日均處理能力在10萬以上,廣州、武漢、崑山等智能倉庫的日處理能力在百萬量級。無論是自動化立體倉庫、地狼倉、天狼倉、智能分揀機,其運營效率均是傳統倉庫的至少3倍以上,一些應用成熟的機器人,自動打包機的訂單處理速度更是傳統倉庫的5倍以上。

硬件設備的背後是統管全局的“智能大腦”,在智能排產、包裝耗材的智能推薦、揀貨路徑優化等方面進行了諸多創新。智能排產即由“智能大腦”統籌計算每個訂單的生產和配送時間,對訂單的處理進行優化組合,該功能將倉內自動組單的佔比提升至73%,組單合理性和出庫效率大幅度提升。據統計,智能排產的功能上線以來,京東物流的大促催單率同比下降8.2%,商品經濟損失減少約6000萬元。

“精衛推薦”是京東物流在包裝耗材推薦方面的一項創新,可以根據不同訂單類型自動計算與商品最匹配的耗材型號,確保紙箱、手提袋的精確使用。數據顯示,2019年3月,北京某3C倉庫,通過“精衛推薦”進行的耗材推薦準確率在96.5%以上;在揀貨路徑優化方面,“智能大腦”通過蟻羣算法計算出從主通道不同入口進入到複覈臺的所需商品的最短揀貨路徑,減少員工無效揀貨路徑。

“智能大腦”正在成爲亞洲一號這個龐大的智能體系高效運轉的“司令官”,消費者的每一次下單,其背後都需要數百次數據的處理。而在分揀中心,“智能大腦”在1分鐘內即可完成千億次計算。

倉庫與分揀“零距離”

京東物流之所以能夠實現211履約,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倉與分揀中心、分揀中心與配送站的距離是否足夠短和科學,亞洲一號的大規模啓用算是助推器。

3年前,京東物流在武漢的倉庫和分揀中心是分別獨立運營,地理位置相距10-20公里,長途運輸和裝卸貨物導致運營成本的增加,而隨着武漢亞洲一號的落地,倉庫存儲和分揀中心被統一規劃在這個園區,省去了長途搬運的麻煩,同時,集中式規模化的訂單處理方式提高了運營效率。

據瞭解,相比三年前,京東在武漢的訂單增長了3倍以上,倉庫和分揀中心的建築面積卻只增加了約1.5倍。

目前,京東物流在不到3年的時間,培養近500名高端技術人才和工程師,爲亞洲一號、天狼倉、地狼倉、無人倉、無人分揀中心的運營提供智力支持,間接推動京東的智能物流用5年時間走過了別人40年的發展歷程,這也代表另一種蓬勃發展的的“中國速度”。(完)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