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卢璐说

对于热点,我一般都是个后知后觉的人。我的人生已经太忙碌了,没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追踪别人的茶余。

我是无意在朋友圈里,看到那封爆火的杭州90后,泪痕慢慢,怨气冲天,7个理由的辞职信。

列举七宗罪的辞职信

1.没时间泡仔,看电影还要看好时间,下午场,晚上21点前到店。

2.没时间旅行,去个韩国,定好机票了,就让退了。

3.没有加班工资,上班无极限。

4.别人请假,逢年过节要留守岗位。

5.没有朋友,维护公司利益得罪人,做不到溜须拍马,左右逢缘。

6.没有前途,开业时营业额70多万,现在只有10多万。无人管理。

7.不想混日子,很多员工都是在混日子,我还没有到混日子的年纪,没法安逸。

比这封信来说,更令人细思恐极,和令人担忧的是,下面的回复、热捧、叫好、鼓励,还有诸多联想自身的血泪控诉,咋一看,仿佛时空穿越。

作为一个42岁,有两个孩子,正在创业,有6个员工的中年女人,我真的觉得骨鲠在喉,不得不说:成年之后,无论是弱,还是无知,都是你的错!

从辞职信里,可以看出这个姑娘在某间店里工作,看不出具体工种,究竟是接待服务,还是行政清洁。

工作六年,一直保持3500块,要问我,我也说:“辞!别再浪费生命。”

可事实上,从这封信里看出来,比辞职更重要的是,先改变自己的状态。

把责任嫁祸于人,是这个世界上最简单和轻松的事情,可世界上最需要的,却是敢于承担责任的人,她说,自己不想混日子,可是3500,做了六年,这六年难道不是日子?

我对3500元的工资,并没有异议。

在经济活跃程度比较低的小城市,或者工作稳定,福利有保障的职位,譬如公务员或国企,3500元,也能算一个稳定的选择。

可是在经济活跃度很高的杭州,在一间营业性的店里,保持不用交税的最低工资3500的工资,在最黄金的二十几岁,一做六年,这根本不是公司的问题,这是个人人生取舍的问题。

我们总是听到,年轻真好,青春无价。可年轻的好处,真的不仅仅是有胶原蛋白,所谓的年轻真好的意思是,人生尚未开始,一切皆有可能。

人生是有阶段性的,每个阶段都有自己的任务。

20到30岁,努力尝试,起伏跌宕,找到适合自己的道路和领域,完成从未成年到成年的思想转变。

30到40岁,勤勤恳恳,踏踏实实,把自己磨练得更加锋利,等着时机成熟,才能锋芒毕露。

20到30岁,人的可塑性是最强的,错过这个年纪,想要在30+改变,那就犹如要生生磨平,已经风化成型的陶土,异常艰难,更异常痛苦。

从大学毕业到三十而立,二十几岁,根本没有十年。花六年在一个毫无长进的工作上面,唯一的解释就是,对人生,根本没有任何的预见和规划。

这种人生价值,只能随着年龄增加而递减,而不会随着年龄增加而递增。

从这个角度上来,我真的不确认,怂恿她去辞掉这个3500的工作,是不是一个好事。因为下一份工作,不确认是否能达到3500。

另一个问题,到底是怎么样的公司,肯六年如初见,每月只付3500?

很多人说,资本家的目的就是在剥削,资本家的每一滴血都是脏的。好吧,我都不否认,我只想问,那么,究竟怎样的企业才算是好企业呢?

我们常常听到,最好的员工,就是把公司当成家,最好的公司,就是让员工,有家的感觉。这真的是一派胡言。

企业存在的目的非常明确,就是获得最大的利益。一个不以获取利益为目的的公司,是存活不久的。

每天都有公司开门,也都有公司关门。公司关门最多的原因,并不是行业不景气,而是经营不善,就是公司管理制度不明晰,一片混乱。

最好的企业,就是让每个员工各司其职,发挥最大的能力和积极性,一起排除万难,创造最大的利益和利润,按劳分配,过上更舒适的生活。

的确,本着最大化创造利润的宗旨,企业会努力以利润下线支付报酬。

然而,任何一个做管理的人,无论是老板还是经理,都非常了解,在一个企业里,最难也是最金贵的就是“人”。

这是资方和工方之间,一个永恒的矛盾。

想要拥有生产资料的资方谈,那只有让自己拥有可以坐下来谈的资本!就是增加自己对于这个企业的不可代替值。

人在职场的不可代替值,是一个非常容易理解的概念。就是一旦离职,公司可以用多长的时间,找到并培养出另外一个人,来代替你的工作,这决定着,公司肯付出的薪水的金额。

不可代替值,其实可分成两部分:专业精细化程度,以及在位的人带来的附加值。

专业精细化程度,是件容易明白的事情。譬如一个航天技术工程师,一定要比在街上发传单的人,不可代替,所以工资更高些。

事实上,职场的核心秘诀,却是在另一个部分:如何在同样一个职位的时候,凭着自己的态度,思考,设计和能力,提高自己在这个位置的不可代替值,获取更多报酬和更高的职位。

譬如,在街头发传单,基本上一个人辞职,另一个人,大概需要五分钟,就可以上岗,代替第一个人的工作,那么有谁肯付比法定最低工资更高的薪资呢?

如果,如果发传单的人,非常美貌,或者非常搞笑,或者衣着不凡,能够成功引起别人的注意,接过传单,那么这个人的工作可代替性,就会大大的降低。显而易见,公司一定会愿意付比别人更高的价格,请他发传单。

再想一下,如果是范冰冰或者胡歌在发传单,估计现场可能会水泄不通,形成万人空巷,抢传单的效应。

把传单发掉,并不是一个高技术尖端的工作,任何人都可以胜任,但是根据每个人能够给这个工作带来的附加值,以利益为第一要素的公司,当然会愿意付出不同的价值。

对于,一个以利益为大的公司来说,当你的不可代替值达到了一个岗位的上限,公司一定愿意付出更大的代价,这是无需解释的事实。

人在职场,尤其是奖励机制比较灵活的民营私企,6年都维系着最低工资,那么公司的意图非常明确,你是一个可有可无的人。

公司并不对你抱有任何希望,之所以没有让你离职,只不过就图个便宜,而且很有可能,一直不涨工资,根本就是公司希望你离职的手段。

让我们说回那个不愿意混日子,不愿意趋炎附势,3500的工资拿了6年之后,才想起来义正词严,实际委屈无比地去辞职的90后的姑娘。

更还有她身后那一大群拼命拍手叫好,动手点赞,自己连辞的勇气都没有,只能意淫别人裸辞的人。

你人生的自由和自在程度,一定和自己付出的作为和创造的价值成正比。与其花时间数落别人的不是,与其扎堆儿凑热闹看别人裸辞,不如低下头想想,一旦不再有年轻的精力,自己还能凭什么保障自己的生活品质。

另外,90后们,真的别再拿着自己的年轻说事儿了。第一批00后,今年都已经上大学了。长江后浪推前浪,前浪死在沙滩上。

人生,对于那些承担不起责任的人,总是会特别艰难。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