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拉山隧道地處海拔 5013 米的米拉山

是世界海拔最高的公路特長隧道

隧道全長 5720 米

設計時速 80 公里

隧道穿越季節性凍土

多年凍土及25條斷層破碎帶

水文地質及工程地質條件極爲複雜

建設難度極大

在設計過程中

我國技術團隊克服高海拔、低氣壓

低含氧量、強紫外線和低溫嚴寒等惡劣的氣候影響

攻克了凍土、生態脆弱

不良地質多個世界性建設難題

不僅爲隧道順利貫通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也向世界證明“中國製造”的能力是無可替代的

經過了三年多的奮鬥

這條隧道終於全面貫通

10月1日,米拉山隧道就將正式通車投入使用

屆時,從拉薩到林芝的路程

僅僅需要4個小時

也就是說

今年國慶節

大家就可以通過米拉山隧道

往返拉薩和林芝了

而在這條隧道的周邊

有許多未被現代氣息感染的

富有自然氣息的美景

那麼小新也是給您盤點一二

如果您準備親自嘗試一下自駕穿越米拉山隧道

這些景色真的是不容錯過呢

拉薩-林芝絕美風光

米拉山隧道的通車

將拉薩-林芝的車程縮短到4個小時

沿着美麗的尼洋河一路南下

途經雪山、森林、河流、溼地

到藏寨、農田、草原

……

可以說

所有你能想象到的高原美景

在這條路上都能遇見

就在今年國慶,來一波自駕遊

賞漫天秋景,是今年國慶的最佳過節姿勢

布達拉宮

屹立在西藏首府拉薩市區西北的紅山上,是一座規模宏大的宮堡式建築羣。 布達拉宮被稱爲“世界屋脊明珠”,它是拉薩乃至青藏高原的標誌。這座世界上海拔最高最雄偉的宮殿裏,收藏着極爲豐富的文物和工藝品,同時也珍存着獨一無二的雪域文化遺產。

大昭寺

大昭寺位於拉薩市中心,又名“祖拉康”、“覺康”(藏語意爲佛殿)。始建於唐貞觀21年,大昭寺是西藏現存最輝煌的吐蕃時期的建築,也是西藏最早的土木結構建築,並且開創了藏式平川式的寺廟市局規式。

羅布林卡

“羅布林卡”在藏語中意爲“寶貝園林”,建於18世紀40年代,是歷代達賴喇嘛的夏宮(布達拉宮爲冬宮),被人稱作“拉薩的頤和園”。

納木措

納木措,藏語意爲“天湖”,西藏三大聖湖之一。關於納木措和念青唐古拉山的傳說故事有很多。相傳納木措是帝釋天的女兒,念青唐古拉的妻子。岸邊的合掌石是他們的化身,象徵他們的愛情,屹立於天地。

巴松措

巴松措,也叫錯高湖,藏語中的意思是“綠色的水”,它被鑲嵌在林芝工布江達縣巴河上游的高山峽谷裏,隱藏於羣山和峽谷之間,置身幽谷之中,瘦長的巴松措顯得越發精緻迷人。

米拉山口

米拉山,藏語又稱“工布巴拉”,著名的拉薩河就發源於這裏,而它又是一個地理和行政的分界線。從拉薩去林芝時,人們說過了米拉山就是林芝境內了,由林芝去拉薩,又會說過了米拉山,拉薩就快了。

尼洋河

尼洋河發源於西藏自治區米拉山西側的錯木樑拉,藏語意爲“神女的眼淚”。這兒是一片溼地,清澈的尼洋河水在這兒靜靜的流淌,草原、溪流、牛羊組成了一幅西藏江南山水畫。

雅魯藏布大峽谷

在全球衆多知名峽谷中,雅魯藏布大峽谷以其深度、長度、險度、水能資源和生物多樣性等多項指標拔得頭籌,成爲名副其實的“世界第一大峽谷”,堪稱“地球最後的祕境”。雅魯藏布大峽谷劈開了青藏高原與印度洋水汽交往的山地屏障,向高原內部源源不斷輸送水汽,使青藏高原東南部由此成爲一片綠色世界。

南迦巴瓦峯

南迦巴瓦,是西藏林芝最高的山,海拔7782米,被稱之爲中國最美雪山。峯頂終年積雪,雲霧繚繞,運氣好才能看到南迦巴瓦全貌。

魯朗

魯朗,是“龍王谷”“神仙居住的地方”的意思,這兒是一座位於香巴拉最深處的聖潔天堂,一個世外桃源般的寧靜家園,“中國最美景觀大道”318國道上的最美小鎮。

景色雖美,但出行也需謹慎,小新也是奉上安全小貼士一則,如果您準備自駕前往米拉山隧道,這些一定要牢記哦:

安全提示

一、行前做好準備。提前謀劃旅遊路線

瞭解旅遊目的地和行程中的天氣、衛生、路況、飲食、住宿情況及應急救援電話等,做到心中有數,不要冒險前往危險或者生僻的路段;提前對車輛進行全面檢查,確保車況一切正常;提前備好藥品、衣物、裝備等相關用品,帶齊駕駛證行駛證等證件及票據;去往海拔3000米以上的地區要量力而行,注意高原反應,條件允許可自備吸氧器具。

二、避免疲勞駕駛

自駕出遊,要避免疲勞駕駛,切勿酒後駕車,長途駕車儘量配備副駕駛,每2小時輪換一次,如果感到倦困,就近選擇服務區或者安全地帶停車休息;不要超速行駛,不要冒險涉水行駛,儘量避免夜間趕路;旅途中時刻保持警惕,切勿魯莽駕駛,防止意外發生。

三、儘量結伴出行

自駕出遊儘量結伴出行,相互照應,新手最好不要單獨自駕出遊;如果選擇參加車友會、俱樂部等組織的自駕遊活動,儘量選擇正規組織,提前考察其組織保障能力,簽訂正式合同,減少不必要的麻煩和安全隱患;建議出行前購買必要的安全險。

四、科學開展自救

自駕途中遇險,要理性冷靜應對,切莫驚慌操作車輛,應就近尋求幫助、及時報警。

來源:中國旅遊新聞

特別說明:圖文部分源自網絡,如有侵權請告知刪除!

週一至週五20:08~週六週日19:35《中國旅遊新聞》

本期編輯:王博  呂星達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