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時間跟朋友聊天,朋友的弟弟快要大學畢業,即將步入職場。問我該如何選擇公司?是選擇成熟的大公司?還是選擇初創型的小公司?這是一個很常見的問題,特別是對於剛畢業的大學生,都會面臨這樣的選擇。網上有很多相關的文章在說如何去選擇,卻很少有相關的文章告訴他們在進入成熟的大公司和初創型的小公司後該怎麼去做。

在這裏我簡單的講講個人的看法。

成熟型的大公司歷經多年的發展、沉澱,公司各項制度、流程、管理模式、企業文化等各方面已相對完善,人員的穩定性也相對較強。各方面的完善及穩定性對於一個職場新人來說在個人的職位通道和薪資通道上想要在較短的時間內有所突破是很難的,這樣機會少之又少,只能通過時間與能力的積累緩慢的上升。

一家公司中崗位最多的是最底層的基層員工,而初次步入社會的職場新人絕大部分一開始從事的就是公司的基層崗位。越是成熟的公司,崗位分工越細,分工越細導致重複性越強,越是枯燥。我看到很多人說大公司裏會有很多優秀的人,選擇大公司可以跟更多優秀的人交流、學習,更快的提升自己。大公司裏的確會有更多優秀的人。

但現實是:很優秀的人往往都是在公司比較重要比較高的崗位上,因爲人家很優秀,很有能力。作爲剛進入公司的新人,又是在基層的崗位上,可能是一名小文員、小助理、操作等。現實是你很難跟那些身兼要職的人有工作上的或者非工作上的交集,可能你知道他叫什麼名字,聽說公司裏的某個部門的領導誰誰誰多麼的厲害,在公司取得過怎麼怎麼樣的好成績,多麼的優秀!但是你們根本不認識,可能只是在公司性質的某種會議、聚會上看到過而已。這種情況下還談什麼跟這些更優秀的人交流學習呢?

崗位及分工的原因,作爲基層的員工使得你在大公司裏在工作對接範圍、工作交流圈變的非常的小,你在工作上對接、溝通的人員橫向可能就只是客服人員、操作人員、業務人員等,縱向可能就是本組的組長,這是很難有什麼大的提高的。

還有一個很重要的是會議。會議是一個很重要的學習渠道,特別是公司多部門參加的討論問題、解決問題的會議。這樣的會議一般都是公司日常運作中遇到了問題,涉及多部門,需要多部門配合處理的問題。參加會議的一般是各部門的領導、管理層。在這樣的會議中,能瞭解到別的人思考方式、思路、對問題的看法、想法、解決問題的方式方法,能學到很多別人的知識。在大公司裏,作爲基層的員工,基本沒機會參加這樣的會議。你所參加到的會議基本都是本部門、本小組的固定列會,或者宣佈公司層面下達的文件等,很多時候只是一個形式,你只需要聽一下就完了。

在這樣的環境下,作爲一個職場新人選擇了在大公司從事最基層的崗位,應該怎麼做呢?

應該着重學習他們的規章制度、管理流程、辦事流程、管理模式、企業文化、系統等,這些都是這些大公司多年總結整理出來的經驗。很多的公司都已裝訂成冊,可供員工閱讀,所以很容易就能接觸到,多花時間在這些方面研究、思考。這些都是初創型的小公司所不具備或者極其不完善的地方,搞懂這些方面對於之後跳出大公司前往初創型的小公司任職或者創業極具價值和幫助。

當然這並不是絕對的,這只是現如今大部分公司和絕大部分的職場新人的現狀。對於那些專業性很強、技術很強的人才來講,即使是新人,從最基層做起,只要你的技術足夠強,照樣能在大公司裏顯得很突出,短時間內得到重用,這就另當別論了。

如果你選擇的是初創型的小公司,這類公司相對來說規章制度不完善、辦事流程不是很清晰、管理模式也並不完整、分工也不是很清晰,整個公司處於一個摸索探索的階段。在這樣的公司裏,即使你處於最基層的崗位上,你所能接觸到的不同崗位的人也是較多的。人員的不足和分工的不明確使得你在工作上不得不與不同的部門不同的同事對接、溝通、交流,無形之中擴大了你的涉及面,這是個很重要的學習的機會,瞭解到除本部門外其他部門的運作流程。

初創型公司日常運作很容易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又沒有像大公司那樣根據經驗總結出來的已成文的處理方案,只能是通過不斷的會議來商討,尋求解決的方案,這也就是爲什麼你會發現初創型的小公司天天在開會。這也給你帶來更多的表現機會,小公司的會議往往是多部門並且是整個部門的人員都能參加,因爲整個部門、整個公司也就那麼多人。一定要把握這樣的表現機會,特別是在討論問題,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案的時候,要積極思考,把自己的想法、思路大膽的說出來,很多時候公司的老闆也在會議中。不僅是會議上要積極思考、說出自己的想法、積極表現,在日常的工作中也要大膽給出自己的方案,抓住表現的機會。多表現幾次,多給出幾個有用的解決問題的方案,即使是小問題,公司領導、老闆就記住你了,離提拔你的日子自然就近了,小公司缺的就是解決問題的人。

在初創型的小公司裏一定要多去了解不同部門、公司的運作、多思考、多參與、多表現,因爲小公司裏有很多這樣的機會。

本文轉載世界經理人分享,如原作者如不願意本網站刊登使用相關素材,請及時通知本站,我們將在短時間內予以處理,敬請聯繫010-82863124。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