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世界大战奠定了人类现代社会的格局,联合国五大常任理事国主导着战后国际社会秩序。五大国中只有法国政府在二战中投降,这是一段法国人永远无法绕开的历史。

《一袋弹子》,二战中法国人一段永远无法绕开的历史


法国电影《一袋弹子》改编自法国著名作家约瑟夫·若福的同名小说,这是一本法国家喻户晓的作品,甚至被收入教科书作为课文。小说讲述的是作者童年时在德国占领区的一段亲身经历,以一个孩子的视角展示了法国沦陷区的生活。

《一袋弹子》,二战中法国人一段永远无法绕开的历史


二战中,除了美国本土以外,其它四大国全部遭受外敌入侵。中国政府迁都重庆坚持抗战,英国和苏联政府也都始终没有放弃抵抗直到最后的胜利。只有法国政府于1940年6月22日宣布“投降”,也有一种说法是“停战”。尽管法国地下抵抗组织从来没有停止战斗,尽管流亡英国的自由法国政府也在戴高乐将军的领导下拒绝投降并且最终解放法兰西,但是无法否定的是纳粹曾经占领法国,德军曾经阅兵巴黎。

《一袋弹子》,二战中法国人一段永远无法绕开的历史


电影《一袋弹子》通过作者约瑟夫·若福的童年回忆,重现了二战生活在沦陷区的法国人民苦难的生活。

根据1940年的德法停战协定,法国本土被分割为三个部分。

《一袋弹子》,二战中法国人一段永远无法绕开的历史


-德国直接占领法国北部重要工业城市以及西部大西洋沿岸所有港口,并且法国政府向纳粹支付巨额的占领军费用;

-法国在南部度假胜地维希建立傀儡政府,管辖法国南部的农业区以及海外领地;

- 趁火打劫的意大利人竟然也在1940-1942年期间占领了意法边境的部分领土,建立了“意大利占领区”。

《一袋弹子》,二战中法国人一段永远无法绕开的历史


电影开始于1942年沦陷后的巴黎,无忧无虑打着弹子的巴黎孩子们还没有意识到灾难的降临。也许是法国人太热爱巴黎了,法国政府宣布投降已经够快的了,但是懒散的法国政府唯一比投降办得更麻利的事情就是早早宣布巴黎为“不设防城市”。根据1907年《海牙公约》,一个国家政府可以出于人道主义和保护城市中的文物古迹不被毁灭而宣布不设防,而人类历史上曾经被宣布为“不设防城市”中最著名的就是巴黎。1942年6月10日,巴黎被法国政府宣布为不设防的城市,随即被德军兵不血刃的占领。

《一袋弹子》,二战中法国人一段永远无法绕开的历史


衣冠楚楚的德国军官慢步在浪漫之都,温文尔雅地用法语向巴黎人打着招呼,仿佛战争从来就没有发生。巴黎人平静的生活也似乎一如既往,礼貌地招待着各路“神仙”。然而,小男孩的父亲在被问道店里是否有犹太人时,大义凛然的回答道:“店里每一个为你服务的人都是犹太人”,这才让人感受到巴黎平静生活之下的波涛汹涌。

《一袋弹子》,二战中法国人一段永远无法绕开的历史


随着纳粹开始在德国占领区实施迫害犹太人的计划,学校中法国孩子们之间迅速形成了鄙视链,犹太孩子每天被打得头破血流。电影中这个犹太家庭终于意识到大难临头。

《一袋弹子》,二战中法国人一段永远无法绕开的历史


父母做了一个艰难而又日后证明是正确的决定,让两个孩子单独行动,逃离德国占领区。一路上,他们受到同胞的各种照顾和保护,历经千辛万苦来到了法国南部的尼斯。

《一袋弹子》,二战中法国人一段永远无法绕开的历史


二战德军占领期间,南部的意法边境一带成为意大利控制的非军事区,而尼斯是这个区域中最大的城市。同时由于意大利人对犹太人相对宽容的态度,使得尼斯一度成为法国犹太人重要的避风港。各种犹太组织在尼斯为法国各地的犹太人提供帮助,提供庇护场所,其中就包括电影中这对历经苦难的兄弟。

《一袋弹子》,二战中法国人一段永远无法绕开的历史


刚刚逃离纳粹魔爪的这对兄弟突然来到了风景如画的尼斯,与久别重逢的家人在一起呼吸着相对自由的空气让人觉得恍如隔世。

《一袋弹子》,二战中法国人一段永远无法绕开的历史


《一袋弹子》,二战中法国人一段永远无法绕开的历史


大街上再也不见凶神恶煞一般的纳粹士兵,取而代之的是忙着每天和犹太人打牌斗地主的意大利人。除了足球、披萨和姑娘,意大利给人的印象比法国还懒散,吃嘛嘛香干嘛嘛不灵的意大利人自然在迫害犹太人这件事情上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一袋弹子》,二战中法国人一段永远无法绕开的历史


意大利军队在二战中的战斗力实在是太弱了,几乎让人想不起来在战后惩罚这个国家。除了跟在德军后面狐假虎威,就是欺负那些海外殖民地。不仅消耗了德国大量的军事资源还不时的给德军添乱,直接导致德军于1943年又占领了意大利占领区。

《一袋弹子》,二战中法国人一段永远无法绕开的历史


兄弟俩又再次踏上逃亡之路,在法意边境的上萨瓦省一个小镇隐姓埋名严格保守自己犹太人身份的秘密,靠着打零工为生,并且再次与父母天各一方。

《一袋弹子》,二战中法国人一段永远无法绕开的历史


二战期间,法国南部归属维希政府管辖,关于这段时期的南法人民的生活境遇耐人寻味。他们面临的情况是法国中央政府投降,并且在法理上将政权移交给维希政府。对于镇上百姓来说,巴黎很远,维希很近。小镇上既有抵抗,又要生活,既有英勇顽强的抵抗战士 又有安于现状的普通百姓。镇上一户好心人家收留了小男孩,家中的儿子支持纳粹,女儿同情抵抗,父母则是忙于生计养家糊口。小男孩颠沛流离的生活再次安定下来,并且情窦初开与主人家的女儿开始了一段朦朦胧胧的爱之初体验。

《一袋弹子》,二战中法国人一段永远无法绕开的历史


战争结束,法国各地掀起惩罚法奸的运动,这家人也成为当地人惩罚的对象。

《一袋弹子》,二战中法国人一段永远无法绕开的历史


不知道是出于对主人家女儿的爱恋之情,还是出于对这家人收留自己的报恩之情,小男孩抛开战争给自己造成的伤害和苦痛,高声喊出:“这家人曾经收留过一个犹太人!”终于将自己隐藏了好几年的犹太人的身份公之于众,也同时挽救了主人家的性命。

《一袋弹子》,二战中法国人一段永远无法绕开的历史


电影的这段高潮部分处理得极为精彩,让追随了一路的观众情绪得到彻底宣泄。然而,电影还有一个大师级的结尾献给观众。

《一袋弹子》,二战中法国人一段永远无法绕开的历史


小男孩怀着急切的心情回到巴黎的家中,盼望着与家人的重逢。一家人,哥哥在,妈妈也在,可是爸爸已经不在了,小男孩瞬时从久别重逢的喜悦中跌入失去父亲的巨大悲痛之中。天空中飘动着鲜艳的国旗,空气中弥漫着胜利的喜悦,可是小男孩再也见不到自己的朝思暮想的父亲了。

电影的结尾没有对白,完全是靠着动人的音乐与演员丰富的表情来表现。这没有对白的结尾反而给人深深地震撼和反思,这个历经千辛万苦却没有最终团圆的家庭代表着无数在战乱中流离失所的家庭。战争的胜利不仅仅是靠那些在前方浴血奋战的军人,也是千千万万个历经苦难的家庭付出巨大代价而换来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