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最大射電望遠鏡——貴州平潭“大鍋蓋”近日正式啓用,並已經收到千億光年外的脈衝信號。國人之幸,人類之幸。其實,老祖宗早就對頭上這片天感興趣了。只是那時觀察星空更多的是對應着地上的國事人事。於是那句“夜觀天象,巴拉巴拉”的話便成了星象家的口頭禪。那麼古人是怎麼夜觀天象的呢?

  設立觀測天象的機構與主管官職

  天象作爲統治者行軍打仗、慶典儀式、破土動工等一些列重大事情的主要依據,是古代帝王之學的一部分,有着神祕的地位。自秦漢以來,中央就已專門設立機構,負責天象事務。秦漢設太史令,唐設太史局、渾天監、司天臺,宋、遼、金、元設司天監,明清兩代設欽天監。

  《唐六典》記載:“太史令觀察天文,稽定歷數。凡日月星辰之變,風雲令色之異,卒其屬而占候焉。其屬有司歷,靈臺郎,挈壺正。凡玄象器物,天文圖書,苟非所任,不得與焉。觀生不得讀佔書,所見徵詳災異,密封聞奏,漏泄有刑。”

  可見,普通的觀生是不能私自根據天象佔測吉凶的,發現天象異常,必須密奏皇上。但作爲太史令(欽天監)是可以佔測吉凶的,然後再上報皇上。

  禁止民間私自研習天象

  在古代,天象還往往被認爲是王侯將相、朝廷命數的徵兆,所以,從西晉開始,中央專門立法禁習天象。

  西晉時“禁星氣,讖緯之學”。

  唐朝時法律規定:“諸玄象器物,天文圖書,讖書,兵書,七曜歷,太一,雷公式,私家不得有,違者徒二年。若將傳用,言涉不順者,自從造襖言之法。私習天文者,謂非自有圖書,轉相習學者,亦得二年徒坐。”“諸造襖書及襖言者,絞。”

  明朝時把私習天文與收藏禁書歸爲一條罪狀。

  清朝時將會受到杖刑,同時,將研習者充公,作爲天文生編入國家天文機構。

  (見於敦煌莫高窟的星象圖)

  古人對天象的“天人感應”觀

  中國古人經過長期觀測積累,將星空劃分爲四大塊:

  東方青龍

  西方白虎

  北方玄武

  南方朱雀。

  每個方位又劃分爲七宿,總共二十八宿:

  東方青龍七宿:(角、亢、氐、房、心、尾、箕)

  西方白虎七宿:(奎、婁、胃、昂、畢、觜、參)

  南方朱雀七宿:(井、鬼、柳、星、張、翼、軫)

  北方玄武七宿:(鬥、牛、女、虛、危、室、壁)

  (四象 二十八宿佈局圖)

  而一旦天象異常,古人通常認爲是人世間的某種預兆,關乎吉凶。比較出名的天象如:

  熒惑守心即火星在青龍七宿之一的心宿附近滯留,史料對此種星象記載多達十七次,最著名的當屬《史記-秦始皇本紀》裏的記載,“三十六年,熒惑守心”。古人認爲熒惑守心對皇帝來說將有大災難。第二年,秦始皇就在沙丘駕崩了,當然在今天看來只是某種巧合吧。

  五星會聚,即金木水火土五星(太白、歲星、辰星、熒惑和鎮星)同時出現在夜空。在古代,五星會聚被認爲是吉兆。《史記-天官書》中說,五星會聚有着“改立大人、掩有四方”的重大星佔含義。史料記載了幾次著名的五星會聚事件,如“商紂之時,五星聚於房”,“漢之興,五星聚於東井”等。這些事件被天象學家視作聖人出世的吉兆。

  此外,古人對彗星、日月食、太白星等諸多星象有吉凶之佔測。感興趣的讀者可自行查閱相關星象記載史料。

  中國古代星象學系統判斷,涉及四象二十八宿、天干地支、易經八卦、陰陽五行、預測術數等多個子系統。本文拋磚引玉,希望讀者發表高見。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