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谈公考微信公众号:tangongkao801,后台回复“心法”,大神备考资料免费领取)

靠着省考行测81的高分,去年成功上岸。

因为之前考过的行测分数也都在75分左右,好多朋友都来问我:

为什么你的行测这么好?有没有秘诀可以教教我?

我仔细梳理了一下自己做题的过程,心得体会跟大家分享一下,希望对挣扎在行测低分段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在毕业的那一年,因为刚刚考完研究生考试,延续了考研的学习习惯,效率很高。大家在准备时一定要保持一个高效的状态,战线拖长了反而会因疲倦降低战斗力。

当时我就买了中公的那两本红皮书,行测主要是了解题型和数量关系的知识点,然后就是真题和模拟题型训练,备考时间不长,虽然没有题海战术,但是对题的类型已经非常熟悉。

我认为主要是两点帮助我取得好成绩,第一是时间节奏,第二是准确率。

阅读,培养语感

如果是理科生备考,阅读理解方面要多下功夫,培养出语感,提升速度,在言语理解板块也有小窍门,主要是要看清出题者的套路,针对具体题型给大家分享一些。

现在行测的阅读量很大,第一部分的言语理解都是一百多字的题干,还有段落重新排序这种需要反复斟酌的题型,如果你的阅读能力比较差,这一部分的答题速度提不上来,就会比较麻烦。

做这类题目,语感很重要,快速阅读掌握题干的主旨和论述结构,然后挨个排除迷惑项。一般答案相对中正平和,不极端不偏颇,在四个选项中默默的闪着光。

当你的训练足够多,就会对正确答案有一种特殊的感觉。

言语理解如果可以一路高速通过,在考场试卷率先翻页会有一种很骄傲的感觉,身体里的荷尔蒙像可乐一样噼啪碰撞,做题会给予你极大的激励。

常识判断是轻松一刻的时候,根据自己积累快速做完,有不会的就合理推断,选出最像正确答案的那个。

精准,掌控细节

如果你是文科生,高中数学不好,不要抱怨绝望,绝大多数的数量关系是初中题目范围。克服畏难情绪,扎扎实实的把题型都复习好,把做题速度提升起来。你要把大多数的复习时间都放在这上面。

在考场上,如果题目可以有清晰的方程解决,务必列方程直接计算,务必保证一击必中。中间不要有计算的失误,直接得出答案得分,时间也不会太长,用这个时间来得分是很值得的。

如果你不能从题干中找到正经解题的办法,可以尝试代入、排除、假设、赋值等等,解题关键是找到等量关系。

图形变换和逻辑推理部分,也是把基础知识点掌握扎实,提高做题速度。

这一部分要恢复和言语一样的速度,给资料分析留下时间,这一部分知识点不多,技巧可以自己总结。一般做一遍真题就能把套路熟悉清楚,日常练习时注意提升速度。

资料分析的分数是必得之分。答案都在题目之类,不涉及日常积累,计算以加减乘除为主。

这里主要考察你的细致的解题功夫,这部分也务必一遍过,计算出来的一定要对,千万不要把要求的数搞混了,既浪费时间又扰乱心神。

选择,把握时间

我做完前50题一般在25分钟左右,大家可以训练一下,越快越好。

数量关系是决定你考试成败的关键,如果15道题要保证做对12个,如果是10道题,要保证至少8个,数量关系考察的内容以初高中数学为主,涉及到的知识点务必要在练习中全部克服。

但日常训练资料分析应以准确速度细致为主,容易走神的同学一定要保持聚焦,快速准确的把分数拿到手。

一般做完所有的题目还有十五分钟,五分钟把答题卡涂完,这时候基本分数在73分左右了,剩余十分钟用来解决剩下的数量关系或者图形推理。

松口气之后,看看能不能有意外的收获,如果可以顺利的解答出来,那么你的高分就到手了。

最后再总结一下,我们行测的训练就是要养成良好的答题习惯,细致准确不慌乱,大脑高速运转又保持清醒,给每一个选项一个正确或错误的解释,该决断时就决断,选出自己认为正确的答案。

如果公考是一门修行,我认为这篇文章就是讲心法的。

希望大家能够认清自己的强弱之处,在接下来的学习中有的放矢、步步提高。

(原创来源:月伴公考团,转载请注明出处。)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