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科創板將會對包括註冊制在內的一攬子制度進行綜合探索,其中發行上市、交易、信息披露、退市都可能會面臨着一系列的制度改革,此外投資者的保護、上市公司的監管等也需要相應的配套。李先林:科創板的設立能提高資本市場服務實體經濟能力,長期利好經濟轉型升級。

新富資本董事長李先林:科創板配套制度設計 市場化是大方向

我國當前處於結構調整、新舊動能切換的關鍵時期,舊動能已經不可能繼續依賴,加快培育新動能可以說是當前最爲重要的工作。科創板在這樣的背景下孕育而生,自11月5日科創板被提出以來,上交所及證監會的相關籌備工作快速推進,預計2019年大概率推出。對此,《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以下簡稱NBD)採訪了新富資本董事長李先林。

長期利好經濟轉型升級

NBD:您認爲科創板的推出和註冊制試點具有什麼樣的積極意義?

李先林:科創板的設立能提高資本市場服務實體經濟能力,長期利好經濟轉型升級。

一是可以引導國內企業對科創的關注,激發企業對研發的投入;二是爲衆多科技企業提供融資平臺,提高科技企業的直接融資比重,完善企業發展的融資鏈,有利於PE、VC等資金退出。科創板的設立對科技和戰略新興產業的支持有利於我國經濟的轉型升級。

科創板的設立還可以完善資本市場體系,促進市場化改革。

NBD:在科創板的上市條件上,您有什麼建議?

李先林:科創板公司主要限定在高新技術產業和戰略新興產業。對於公司行業,以科技和戰略新興行業爲主,具體可能還是會參考《試點創新企業境內發行股票或存託憑證並上市監管工作實施辦法》中的界定:試點企業應當是符合國家戰略、掌握核心技術、市場認可度高,屬於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軟件和集成電路、高端裝備製造、生物醫藥等高新技術產業和戰略新興產業。

科創板配套制度應市場化

NBD:對於科創板的發行、交易和退市環節,您認爲應該怎麼做?

李先林:預計將實行一定的准入門檻,制度試點的影響範圍相對較小。在資產、投資經驗、風險承受能力等方面加強科創板投資者適當性管理,初期參與者應當以機構投資者和高淨值個人投資者爲主,鼓勵普通個人投資者以公募基金的形式參與科創板。在個人投資者的要求方面,可能會對投資經驗、風險承受能力、資產等方面做規定,對資金要求預計會低於新三板。對於科創板來說,一個重要的任務就是如何保持市場的供需平衡,充分吸取新三板的經驗,引導增量資金入市。

科創板將會對包括註冊制在內的一攬子制度進行綜合探索,其中發行上市、交易、信息披露、退市都可能會面臨着一系列的制度改革,此外投資者的保護、上市公司的監管等也需要相應的配套。

在發行環節,註冊制或市場化定價。科創板公司的發行上市將會採取註冊制,降低企業的上市門檻,同時也要適當控制公司上市的節奏。公司發行定價也可能會放開,進行市場化定價,以往A股企業上市後收穫多個漲停板的現象將很難再現,這對投資者的定價能力有了更高要求,機構投資者的優勢將更加明顯。

註冊制的實行要求加強對上市公司在信息披露等方面的監管。在交易層面,T+1和10%漲跌幅制度或需改善,保持二級市場相對的活力與效率,吸引成熟資金進入科創板,更與成熟市場接軌。

每日經濟新聞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