業內一直備受關注的5G商用牌照終於發放。此前被報道參與申請的中國廣電如願獲批,成爲繼中國移動、中國電信、中國聯通後的第四家移動通信運營商。

由於受到視頻網站崛起和智能手機普及的雙重衝擊,大量用戶紛紛轉向移動端,廣告主也隨之將預算轉投到數字廣告上。廣電系統業務下滑嚴重,整體很不樂觀。這次獲得了5G牌照,對於中國廣電來說可謂是雪中送炭。

這纔是中國廣電本尊,並非網傳的廣電網絡

不被看好的的後來者:天時、人和不在,實力又偏弱

不少人並不看好中國廣電的前景。從進入市場的時機和自身條件來說,中國廣電確實實力偏弱,與中國移動、中國電信、中國聯通(以下簡稱老三家)相比沒有優勢。

經過二十多年的長期發展,國內通信市場已經非常成熟,市場趨於飽和。在幾乎人手一部手機的情況下,國內移動通信市場的人口紅利早就消耗殆盡。除了自然增長的新用戶外,可供開發的客戶羣體已經很少,甚至沒有了。當年中國聯通和中國移動進入市場時,雖然不是市場初期,但好歹還處於高速增長階段。中國廣電此時進入市場,除了從老三家嘴裏搶食外,別無他法。

但從實力雄厚的巨頭嘴裏搶食豈是易事?中國聯通和中國電信挑戰中國移動多年,但仍然無法撼動後者的市場霸主地位。與中國聯通和中國電信相比,註冊資本只有45億元的中國廣電顯得更加實力單薄。

天時不力人和來湊。老三家裏邊,中國電信當年入局移動通信市場最晚,但憑藉着人和之力迅速崛起,很快反超了中國聯通。要是當年它進場時沒有多年攢下來的小靈通和固話用戶基礎的話,想實現反超可能就要困難得多。

2016年5月5日工信部向中國廣電頒發了《基礎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獲准在全國範圍內經營互聯網國內數據傳送業務、國內通信設施服務業務。遺憾的是,中國廣電後來業務表現平平,與其國內第四大基礎電信運營商的身份並不相稱。可以說,中國廣電在通信市場上既沒有客戶基礎,也沒有品牌影響力。

中國廣電幾乎就是以一個純素人的形象,在一個不利的時間點突然出現在移動通信市場上。面對着三個摸爬滾打了多年的強大對手,很難讓人相信它有多少勝算的機會。

沒有歷史包袱,坐擁黃金頻段基建成本有優勢

不過,中國廣電的處境並沒有我們想象的那些糟糕。事實上,它在某些方面還有着對老三家的優勢:

1、處於同一起跑線,沒有歷史包袱成本。由於技術原因,5G基站無法在4G基礎上升級,老三家同樣需要從頭開始建設5G網絡。老三家在某些地方纔剛剛完成4G網絡基站建設,成本尚未完全收回,其資金壓力比較大。這意味着中國廣電在5G基站建設上與老三家處於同一起跑線,而且它沒有任何歷史包袱成本。只要市場可行性分析達標,就可以放手投資,不需要像老三家那樣左右爲難。

2、坐擁黃金頻段建設成本較低。由於歷史淵源的關係,廣電分配到的700Mhz頻段是四大運營商中最適合5G的黃金頻段,它有着信號傳播損耗低、覆蓋廣、穿透力強、組網成本低等優勢特性。據分析,僅此頻段資源的優勢,中國廣電在5G基站網絡建設成本上就能比老三家低30%左右。這樣一來,中國廣電的融資壓力和成本回收壓力都要比老三家小得多。只要努力達到規模經濟,其未來的運營利潤率也要高於老三家。

3、依託中國鐵塔公共資源,可以快速鋪設全國性網絡。網絡覆蓋不全是移動通信的致命短板,不少用戶會因此不得不轉投其他廠商。中國廣電從零起步,這個擔心並非空穴來風。不過好在鐵塔業務已經獨立出來由中國鐵塔運營,後入場的中國廣電也可以依託中國鐵塔的公共資源實現快速低成本地鋪設全國性網絡。這一點上,中國廣電要比當年的中國聯通和中國電信幸福得多。

只要資金和人才到位,中國廣電的建設週期與老三家區別不會太大。鐵塔基建的資產特定性很強,加上固定投資巨大,增加中國廣電一個用戶產生的邊際成本很小。對於中國鐵塔來說,多發一張牌照就意味着多了一個長期客戶,有利於提升鐵塔利用率,增加營收和利潤,它樂於見到中國廣電的加入。因此,聽聞5G商用牌照發放,中國鐵塔第一時間就表態願意爲四家運營商提供優質、低價、高效的支撐服務,實際上表示了對中國廣電的歡迎。

建議:重視B端、深耕區域市場、打通有線電視業務

三大運營商早就開始着手準備,率先在一些區域投建基站,和手機廠商合作推出5G手機。據鈦媒體報道,中國聯通已經着手在國內40個城市建設試驗網絡。

而中國廣電之前沒有移動通信牌照,申請能否獲批仍不確定的風險前景,使得它無法像老三家那樣提前進行準備。儘管同一時間獲得5G牌照,但中國廣電在動作上已經至少落後老三家半個身位。中國廣電唯一快速跟上才能在5G大戰中站穩腳跟。在此給出個人的幾個策略建議:

1、積極重視企業市場,優先於消費市場。5G網絡的市場並不僅限於移動通信,也會廣泛應用於物聯網、車聯網、雲服務、邊緣計算等領域。未來企業市場的需求將出現放量增長,相對飽和的消費者市場無疑是一片藍海。既然C端消費市場很難進入,中國廣電不妨在B端企業市場加大拓展力度。舉例說,智能汽車受到歡迎帶動車載無線網卡的熱銷,中國廣電可以與汽車廠商合作搭售,提供長期優惠套餐深度捆綁用戶。

2、不盲目求大求全,前期不妨深耕優勢區域市場。中國鐵塔的存在可以縮短建設週期,但想在短時間內鋪設好全國性網絡是不現實的。中國廣電將率先進入北上廣深等一二線城市或某些有資源優勢的城市,深耕市場達到區域範圍下的規模經濟。

3、與有線電視業務捆綁促銷,通過優惠政策吸引用戶。去年9月份發佈的第13期中國有線電視行業發展公報顯示,截至2018年6月底,全國有線電視用戶2.34億戶。中國廣電完全可以利用這個龐大用戶羣體進行業務引渡,通過手機、寬帶和有線電視進行深度捆綁組合成優惠套餐。如果能從有線用戶羣體中導流數千萬,中國廣電就有望快速走上軌道。當然最好是中國廣電能夠全面整合有線電視業務,真正實現三網融合,增強整體競爭力。

資金不是大問題,真正挑戰來自技術、人才和管理

格隆匯張峻愷曾撰文指出,中國廣電想運營5G無線移動業務,至少要投入建設20萬個基站,約需要新增600億元的資金投入。前面說過中國廣電的註冊資本僅僅45億元,這似乎是一個很艱鉅的籌資任務。因此業內有觀點認爲,資金短缺的中國廣電對5G投資能力有限,很難在市場上有大的表現機會,像通信資深媒體人毛啓盈就持此觀點。

我倒是覺得,儘管數百億投資不是小事,但錢不是大問題,不會成爲阻礙中國廣電5G道理上的攔路虎。

因爲中國並不缺乏資金,而是缺少優秀可靠的投資項目。民間和企業均有大量閒置資金需要找出路,資金供給非常充裕。中國廣電的5G業務未必說得上優秀,但進入壟斷競爭性的移動通信市場,項目的可靠性沒有問題。中國廣電手握5G牌照,自然會有投資人上門。想當年中國聯通混改時有多少巨頭搶着投資,沒有歷史包袱的中國廣電更不用擔心。

此外,上市融資也是常見手段,老三家均已上市,今天國內的上市條件更加寬鬆,中國廣電通過上市發新股、增發股票等方式來獲得融資,支持5G基站網絡的建設計劃。

中國廣電真正的挑戰,我認爲是技術、人才和管理方面。這三個方面,中國廣電都非常薄弱,特別是管理,更是制約其業務發展的致命短板。畢竟,從獨佔市場轉戰到壟斷競爭市場,可能是中國廣電最難適應的角色轉變。

螞蟻蟲——科技自媒體、企業戰略分析師,虎嗅、鈦媒體、艾瑞等多家科技網站認證作者,曾入圍2015年100位科技自媒體作者、2016年鈦媒體10大年度作者、2016年品途網10大年度作者、2018年砍柴網年度作者,微信公衆號:miniant-cn。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