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廣雖然很會打仗,也很受士兵的擁戴,卻不大會“治軍”(相對於正統而言),幾乎是“軍民魚水情”官兵平起平坐,你拍我胸脯我拍你大腿,大家愛幹什麼就幹什麼,其樂融融,沒什麼紀律可言,李廣一生與匈奴軍隊大小戰鬥70多次,威振敵膽,卻難封侯,最後還以最悲壯的自殺了卻殘生,大概和他的治軍模式有關。

劇照李廣

有人曾總結了李廣一生倒黴的深層原因,大致是生不逢時、運氣太差、性格缺陷,最終被競爭對手擠兌,又被對他觀感不是很好的皇帝摒棄,最重要的一點可能就是太追求戰鬥的隨心所欲,常常別出心裁,輸在了沒有紀律和毫無章法上,就像跳水運動員追求高難度動作常常招致失敗一樣(比如說他常常竄到敵人眼皮底下才放箭,果然也有百發百中的效果)。

爲此,歷史牛人司馬光曾評價李廣的戰法是凶多吉少。這從李廣一生的坎坷從軍經歷可見一斑。一生歷文帝、景帝和漢武三帝,終生與匈奴作戰,“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讓匈奴畏懼如虎的猛將,最終還是因爲用兵飄忽經常出現狀況,而在漠北之戰中迷失道路,失期未能參戰,因怕受審對質憤愧自殺,讓人扼腕長嘆。

司馬光

對於李廣的“超常規”用兵,司馬光曰:《易》曰:“師出以律,否臧兇。”大意就是說,軍隊一出動就得有嚴格的軍紀約束,否則不論勝敗都是凶多吉少。李廣倒好,率兵作戰總是紀律鬆弛,人人自便,沒有言必出行必果,始終都會有偏差甚至招致失敗。

如果只靠李廣的奇才,庶幾可能獲勝,但如果要把之推廣開來,那就會貽害無窮!因爲說到底,人的本性都好逸惡勞,如果沒有嚴格的軍紀,那麼沒有如李廣這種能鎮得住場面的軍神時,勢必因接近禍害時自亂陣腳,不能形成有章法的陣勢而遭致失敗。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