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注射是临床护理人员常用的静脉给药方法之一,但如何把握静脉注射时的注药速度,一直是大家的疑问。

案例一:氨茶碱静推过快致患者死亡

患者,女,26 岁,因哮喘发作,到某医院就医。医嘱予 50% 葡萄糖注射液 40 mL+氨茶碱 0.25 g,iv,st。

门诊注射室护士小兰像往常一样,掰安瓿、抽药物、扎止血带、见回血,直接推药。没一会儿,患者面色苍白,直呼「难受!」,最终抢救无效死亡,一场医疗事故由此引发。

案例二:西地兰静注,要推几分钟?

一患者以「颜面浮肿半年,加重 3 天」为主诉就诊,门诊以「先心、心肌炎、肺炎、呼衰、心衰」收住入院。

入院后由于病情严重,发出病危通知,并进行 1 级护理,面罩给氧,强心、利尿、扩血管减轻心脏负荷,病情没有明显改善。患者心率 170~175 次/分,静推 1 次西地兰 0.4 mg 后,心率 160 次/分。半小时后患者突然面色青紫,自主呼吸消失,心跳骤停,抢救无效死亡。

司法鉴定

1. 根据西地兰的注射要求,注射时应稀释后缓慢注射(5 分钟以上),院方自认注射时间为 1 分 35 秒。同时医嘱也存在瑕疵,未根据常规严格遵循药品使用说明书关于「缓慢注射」的要求,因此,注射药物过快,违反药物使用规范。

2. 院方在患者入院后至死亡前,未对心肌病进行分类,从规范诊断及谨慎用药的角度存在欠缺。

3. 院方的医疗行为与患者的死亡结果经鉴定不排除具有因果关系。

最终法院判决医院对原告的经济损失承担 40% 的赔偿责任,案例相关护士和医生也受到相应处罚。

——案例源自:医法迭影

下面九种常见药,该推多慢?

这两个案例,都提到了一个问题:静脉药物推注速度过快,导致患者严重不良反应。

对于患者用药速度的要求,李小寒等主编的第 5 版《基础护理学》中,成人、儿童的静脉输液速度有具体要求,滴速可直接计算。

但在「静脉注射法」操作步骤中,书本只提到缓慢注射,对于推注时间及注意事项没有过多说明,而这一细节也往往被大家忽视。

今天就通过一张图,告诉大家 9 种常见药物的静脉推注时间,希望对你能有所警示。

哪些注射剂只能静脉注射而不宜肌内注射?

部分注射剂只能静脉注射,不能肌内注射,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情况。

① 局部刺激性大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四环素类抗生素酸性较强,肌内注射具有较强的局部刺激,浓度过髙可引起局部剧痛、炎症和坏死,故不可肌内注射,宜用稀浓度缓慢静脉滴注。

去甲肾上腺素、葡萄糖酸钙(包括其他各种钙盐)、氯化钾(包括其他各种钾盐)、维生素C、酚磺乙胺、氨甲苯酸(包括其他各种酸类药物)、碳酸氢钠(包括其他各种碱类药物)、去甲万古霉素、两性霉素B、磷霉素、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喹诺酮类抗菌药物、阿昔洛韦及某些抗肿瘤药物等,如果肌内注射可引起局部强烈刺激性疼痛,甚至局部组织坏死。

因此,以上局部刺激性大的药物均不适宜肌内注射。

② 局部吸收差

药物肌内注射后,溶于组织液,进入毛细血管网,再汇入静脉或者直接进入小静脉或者进入淋巴液再汇入大静脉,进入体循环才能发挥作用。

地西泮等药物,肌内注射吸收慢而不规则,不完全,如果采用肌内注射给药不能达到有效药物浓度, 起不到应有的治疗效果,因此不宜肌内注射。

③ 药物体积大

部分药物,如膦甲酸钠、甲硝唑等,由于溶解度低等原因,需要大量溶剂才能溶解,造成正常治疗剂量的药物溶液体积过大,不适宜肌内注射。

— THE END —

本文涉及内容与图片来源网络

转载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