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万历年间,嘉兴某县中有个叫周仲魁的书生,五六岁时就能够通篇背诵诗文,十分聪颖。

  几年间他勤学苦读,到了十三岁时就考中了童子试,是远近乡里的少年才俊,不到二十岁又考中了秀才。

  可是接连几次都没有考中举人,一直到了他30多岁。

  周秀才风光时也曾经洋洋自得,见过别人的天花乱坠的夸赞,自己当时也骄傲过,也对出口伤人过;

  等到了他失意时,也见多了乡人和邻里们的冷嘲热讽和挖苦言语。

  那些话,如同剜肉钢刀,虽然不见血,却痛得人说不出来!

  (网络图片:秀才)

  周秀才深知“口业”对人心的伤害有多严重。

  于是,他从此多做善行,谦逊起来,只要见到有亲朋好友胡乱传话、谈论他人隐秘的事、说些女子闺房的闲话,就加以劝阻;

  对于晚辈和子弟也严加斥责,还写了自己编了几百字的《口业文》教诲他们,时常背诵。

  这一年又到了省试,周老秀才已经快五十岁,对功名有些心灰意冷。

  他的弟子们都觉得先生的学问广博,应该去应试,于是就拉着他一同去参加。

  这天,周老秀才就出门逛街,忽然遇到当地的按察使出巡。

  负责净街的兵丁将他走得慢了,就将他抓了起来,正要鞭打一番。

  按察使见他是个秀才打扮的老儒生,就让兵丁住手,叫来周老秀才,问了他几句,随后出题让他写篇诗文。

  (网络图片:明朝官员)

  周老儒思考片刻就写了一篇规矩的文章。

  布政使看了他的文笔后赞赏有加,觉得周老儒是个人才,就推荐他去科考。

  周老秀才拜谢一番,拿着布政使给的推荐信果然就参加了省试。

  到了放榜前几天,他忽然梦到已故的父亲,跟他说:“原本你今生是没有功名在册的,都是前半生的德行不够,幸好你改过,还做了《口业文》去教化弟子,算是弥补了一些过错,这次科举也算是凑巧补上的名额。

  前些天有个姓陈的秀才,他看上了一个邻家的少女,求婚不成,就趁着他们父母不在家,偷偷翻墙玷污了这个女子,致使女子不得已委身于他,所以他的功名就被剥夺了!原本他能考中第六名,现在这个名次就落在了你头上!

  (网络图片:进士)

  教诲他人改恶从善和自己做善事同样重要,以后你要谨记这些话,勤修德行,为人师表。”

  周秀才从梦中醒来,就将父亲的话写在了纸上,时时提醒自己。

  几天后发榜,果然将近50岁的周秀才考中了举人,转年就又中了进士,后来也做到了二品的布政使。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