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作爲四大文明中唯一一個從未出現過斷層的國家,傳承一直延續,歷經幾千年的歷史變遷,中原人種融合不同的種族,血緣並不純正,在俄語中“Китай”表示的是中國,而這個發音又跟“契丹”相似,所以對於東歐國家和中亞來說,他們認爲中國就是契丹,但事實並不是這樣的。

在我國的歷史上,多次記載過契丹族,這也證明了他們的存在性,但契丹族也通常是作爲中原國家的敵人出現的,他們只能算是古老的一個民族,只不過是在多年的發展中契丹族和一些中原人融合了,並不能代表大部分的中原人。

此朝經歷209年,9個皇帝,輝煌無比,至今世界拿它指代“中國”

《魏書》中曾經記載過契丹是鮮卑族的支流之一,以部落的形式居住在大草原上,也曾經想着入侵中原,可始終沒有在中原王朝的統治下成功侵入,所以在被北魏擊敗後,契丹退到了潢水地區,幾十年都沒有再掀起什麼大風浪,而是好好發展自己的部落,與中原王朝保持好關係,相信他們也意識到只有與中原王朝保持友好,纔能有安定的發展。

北魏時,契丹每年都會“朝獻”,“歲貢”,就這樣相安無事發展着,到了隋朝的時候,契丹從最開始的分散部落發展成爲了部落聯盟,實力也提高了不少,在唐朝的時候,契丹也挑釁過,但最終礙於唐朝強大的軍事實力選擇臣服,事實上唐朝實現了真正的盛世,首領大賀氏朝見於唐朝皇帝。

此朝經歷209年,9個皇帝,輝煌無比,至今世界拿它指代“中國”

在大皇朝的勢力庇護下,契丹也能得到不少的利益,比他們小的國家不會去冒犯他們,而比他們強大的國家也需要考慮唐朝的面子,所以契丹再次發展起來,可安分的日子始終是過不夠,契丹又選擇冒犯唐朝,但內部不平,原來的大賀氏首領也被遙輦氏部落取代。此時的契丹部落聯盟由八部組成,自然對於大首領的位置,大家都是蠢蠢欲動,終有一天也會產生一個首領結束契丹內部的動亂。

直到公元916年,契丹從部落聯盟發展成爲了一個國家,由耶律阿保機創建,是爲“大遼”,契丹的歷史並不短,在戰亂年代成功創立自己的國家,可見契丹的勢力也並不小,可還是抵不住朝代更換的歷史潮流,存活了二百零九年,歷經九位皇帝,最終被金朝滅掉,有一部分的契丹部落遷移到了新疆和中亞地區,再次建立了“西遼”,可已經回不到當初的盛世了,只是一百多年後被蒙古軍滅掉。

此朝經歷209年,9個皇帝,輝煌無比,至今世界拿它指代“中國”

從此以後契丹便沒有了記載,可是當初他們所建立的王朝還是對後世產生了影響,當初的契丹面積廣闊,東面到達克海,西與阿爾泰山接壤,北鄰大漠,直到外興安嶺,對外國也產生了影響,從俄羅斯的俄語便可見一斑。

契丹受中原人的影響,從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也可以看出來,本來不懂禮教禮法的他們,興建了佛寺和孔子廟等,推崇道德觀念。

但他們喫生食的習慣還一直保留着,或許是因爲喜歡喫,也或許是居住地區的原因所導致,北方寒冷,生肉裏面有維生素可以直接提供,即使是學會了用火烤食物,也仍然還是會選擇喫生食,在行軍打仗的過程中,他們會做好肉乾做爲乾糧。

此朝經歷209年,9個皇帝,輝煌無比,至今世界拿它指代“中國”

肉乾在契丹人的心中有很高的地位,在與其他國家進行友好聯繫的時候,他們會把肉乾當作禮物送出去,也會用肉乾作爲餐桌上的美食。說到這,就不得不說契丹人最爲喜歡的食物是“貔狸”的肉,這曾在宋朝的史書中多次記載,這種動物跟老鼠差不多,喜歡居住在洞穴中,喫果子穀物和肉爲生。

可這是書中記載的動物,並沒有圖畫爲證,所以後人對於這種動物到底是什麼衆說紛紜,“狸”在當時說來,還指山貓,穴熊,經常容易弄混,因爲狸常在夜晚出行,這也導致人們看不清狸的長相。可在日本,狸被視爲不祥之物,是民間傳說中的妖怪。

當時的古代人也並不清楚真正的狸是什麼樣的,《齊東野語》《本草綱目》都曾記載過這種動物,有的認爲是浣熊,也有的認爲是黃鼠,清朝的紀曉嵐也沒有給出過準確答案。

此朝經歷209年,9個皇帝,輝煌無比,至今世界拿它指代“中國”

遊牧民族喜歡喫野味是真的,不光是當年的契丹族,保留至今的蒙古人也喜歡喫野味,逮捕旱獺,烤熟後直接喫,即使這樣動物內臟裏的細菌還沒有被殺死,紀錄片中這樣的喫法與遼朝遺留下來的喫法很相似。

參考資料:

【《魏書》、《齊東野語》】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