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這項技術的原理是:用炮彈或導彈把碘化銀粉末撒播到雲中,碘化銀粉末爲雲中的水汽或小冰晶提供一個個凝結核,水汽或小冰晶圍繞凝結核凝聚,形成較大的水滴或冰晶,然後以雨雪的形式降到地面。據稱,將更多地採用人工降雨的辦法來消除霧霾。

  從2015年起,我國將斥資1.7萬億元治理包括霧霾在內的空氣污染。據稱,將更多地採用人工降雨的辦法來消除霧霾。

點擊查看原圖

  我們對人工降雨已非常熟悉。這項技術的原理是:用炮彈或導彈把碘化銀粉末撒播到雲中,碘化銀粉末爲雲中的水汽或小冰晶提供一個個凝結核,水汽或小冰晶圍繞凝結核凝聚,形成較大的水滴或冰晶,然後以雨雪的形式降到地面。不過,實施人工降雨有個條件:大氣中水汽的溼度足夠高,而又缺少必要的凝結核。

點擊查看原圖

  但是,同樣的辦法對消除霧霾管用嗎?澳大利亞的一位學者對此持懷疑態度。他說,霧霾是由煤煙和塵埃顆粒組成的,它們本身就可爲水汽提供凝結核。在不缺少凝結核的情況下都沒雨雪降下,那增加再多的凝結核又有什麼用?往雲中撒播碘化銀粉末,反而把空氣污染得更嚴重了。

  我國中科院的一位氣象學家也說,一般有霧霾的天氣並不適合人工降雨。要消除霧霾,關鍵還是要消除污染源。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