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配票太少,東京奧運在臺將“一票難求”

[環球時報駐臺北特約記者 崔明軒]東京奧運會明年7月24日開幕,島內民衆想親自觀看四年一度的體壇盛會難度不小,臺灣整體配票僅有3159張,不少島內體育迷感嘆“票數太少”。

東京奧運會售票網站4月正式上線,第一波抽籤購票僅開放日本居民登記抽票,其餘地區民衆通過各地特定的授權售票代理商(ATR)購票,其中JTB臺灣和中華臺北奧委會、國際奧委會和東京奧運組委會4月已完成簽約,成爲全臺售票代理商。據臺灣“中央社”報道,JTB臺灣10日發佈公告,臺灣獲得配票爲3159張,其中籃球228張、網球108張、射箭210張,羽毛球佔最大宗的496張,但想看臺灣“舉重女神”郭婞淳僅有50張門票,競技體操更只分配16張。至於重頭戲開幕式,臺灣配額僅57張門票,閉幕式40張。目前最貴門票是開幕式A席,單張票價高達約9萬元新臺幣;馬拉松C席門票最便宜,一張僅約880元新臺幣。在臺購票分成兩種方式:先在JTB臺灣東奧商品專頁登記抽選,票數約1700張;另有1400張之後以套裝方式販賣。預計東京奧運會全球門票銷售880萬張,根據國際慣例,東道主將承銷75%的門票,其餘部分向海外發售。東京奧組委預計有超過50萬大陸游客趕赴東京,大陸觀衆有望成爲僅次於日本本土觀衆的最大觀賽羣體。

對於一票難求的東京奧運會,不少島內網民驚歎,“開幕式的票也太少了吧!”“票好少,抽票規則也好複雜”。也有人說,“就算沒打算去看奧運,也忍不住來抽一抽試試運氣”。聯合新聞網11日提醒稱,赴東京看奧運的觀衆可在大會允許的區域拍照、攝影、記錄,但只供個人保存,不能在社交媒體公開。此外奧運門票採取記名制,一旦購買後不得取消與轉賣,且進場觀賽時大會有權要求民衆出示身份證明。

此次東京奧運會分給臺灣的門票,比之前的北京奧運會少了不少。在2008年8月初北京奧運會開始前幾天,奧運會門票在臺灣已售出5200多張,不少臺灣民衆四處求票;一張中華臺北棒球隊參加的小組比賽門票,原本只要50元人民幣,當時已經被炒到2000元。臺灣負責北京奧運會門票銷售的運佳旅行社稱,北京奧運會開幕式門票最暢銷,臺灣一共分配到200張,其中100張是分給體育界人士,另外100張則在律師的見證下,通過抽籤來決定由誰購買。

臺灣目前主要體育強項有羽毛球、舉重、射擊和射箭等。聯合新聞網稱,中華臺北代表團目前已有3名選手確認取得東京奧運會資格,分別是射擊女將田家榛和吳佳穎以及標槍“黃金右臂”鄭兆村。此外,肩負奪金希望的世界羽毛球球后戴資穎,預計將引發球迷搶票熱潮。此外,里約奧運會開打前夕宣佈不再接受徵召的臺灣“網球一姐”謝淑薇日前首度透露,樂於參與明年日本東京奧運會,也讓島內相當期待。聯合新聞網稱,謝淑薇今年法網單雙打分別在第二輪與16強止步,單打世界排名可望衝上個人生涯高峯,讓不少球迷期待她能再披中華臺北隊戰袍征戰奧運會。“體育署長”高俊雄則鬆口表示,若不包括女子壘球、女足與棒球等團隊項目,東京奧運會預估應有50名臺灣運動員取得參賽門票。當局已鎖定10個運動種類、共27名選手有奪牌機會,“唯一的具體目標則是希望超越上屆”。

明年東京奧運會之所以在島內備受關注,一來舉辦地與臺灣距離很近,二來也因爲去年“東京奧運會正名運動”一度引發兩岸關係高度緊張。2018年11月“九合一公投綁選舉”中,該公投案未獲得通過。今年以來,“東奧正名”在島內政壇已經很少被提及,兩岸體育交流也開始恢復。3月中旬,第22屆兩岸奧委會體育交流座談會在島內舉行,雙方簽署兩岸擊劍及網球協會體育交流備忘錄,今年預計將有“七來七往”14項體育交流活動。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