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糧生產量的豐收 質的提升(經濟發展亮點多韌性足)

人民日報 本報記者 高雲才

核心閱讀

糧食生產是經濟發展、社會穩定和國家安全的重要保障。目前,全國麥收已近八成,主產區大多實現增產,夏糧豐收已成定局。

夏糧何以豐收?政策託底、科技支撐、防災抗災、氣象條件等都爲穩定糧食生產提供了有力保障。除了增產增收,今年夏糧還實現了結構調優、質量提升、方式轉綠,爲全年糧食豐收打下了堅實的基礎,有利於保供給、穩物價、惠民生、增信心。

冀中平原,麥浪滾滾、機聲隆隆,一派繁忙豐收景象。河北省南和縣金沙河農作物種植專業合作社負責人李江坡說:“合作社流轉的這3.1萬畝地,被豐收壓彎了腰囉,預計單產比去年增加10公斤左右。”

農業農村部農情調度表明,目前全國麥收已近八成,主產省大多都是增產的,夏糧豐收已成定局。

夏糧豐收爲全年糧食豐收夯實基礎

今年夏糧之所以豐收成定局,首先是政策託底穩面積。

今年繼續實施小麥最低收購價政策,託底作用明顯,小麥市場價格基本穩定,保護了農民種糧積極性。強化糧食安全省長責任制考覈、實施產糧大縣獎勵等政策,有效調動了地方政府重農抓糧積極性,爲穩定小麥面積發揮了重要作用。

其次是科技支撐提單產。各地以綠色高質高效行動爲抓手,大力推廣小麥深耕深松、播後鎮壓等穩產增產技術,示範帶動大面積均衡增產。去年秋冬種小麥播後鎮壓面積同比增加630多萬畝,深耕深松面積增加380多萬畝。

再次,防災抗災減損失。針對北方麥區局部冬春連旱,大力推進科學抗旱,有效減輕災害影響。特別是黃淮和江淮麥區小麥病蟲害防控及時,成效顯著。今年小麥赤黴病防控面積3.2億畝次、同比增加28%,發病面積1730多萬畝、同比減少68%。

此外,氣象條件總體有利。今年小麥生育期主產區大部光溫水匹配較好,冬季凍害和初春“倒春寒”偏輕,播種、返青、拔節孕穗期都及時出現有效降水,專家講“麥收八、十、三場雨”,農曆去年八月、十月和今年三月都下了及時雨,利於小麥生長發育和產量形成。

質量興農,綠色興農,轉變糧食生產方式往深裏做、往細裏做

今年夏糧最大的特點還不只是豐收,不只是增產,更重要的是結構調優、質量提升、方式轉綠。

結構調優,就是最適宜種小麥的地區種得多、長得好,小麥主產區、優勢區種植面積是增加的,地下水超採區等非優勢區通過輪作休耕進一步調減小麥面積。

江淮赤黴病高發區通過休耕和輪作調減冬小麥200多萬畝,河北黑龍港地下水超採區和西南條鏽病菌源區分別調減60多萬畝。

質量提升,就是強筋弱筋等優質專用小麥增加,比例達到33%,比上年提高3個百分點。

據瞭解,河南優質麥規模種植面積1200多萬畝,比上年增加360萬畝。

方式轉綠,就是節水、節肥、節藥等綠色生產、降低成本的技術大面積推廣。

全國小麥播種藥劑拌種、種子包衣等節藥技術推廣比例爲87%,比上年提高2個百分點。今年河北節水小麥品種統一供種面積530多萬畝,全省節水小麥品種推廣面積達到60%左右。

農業農村部種植業司司長潘文博表示,今年夏糧不僅是量的豐收,更是質量的提升。

未雨綢繆,把糧食生產抓在手上,放在心上,扛在肩上

當前,正值“三夏”大忙時節,全年糧食生產正處在承上啓下的關鍵期。必須堅定穩住糧食生產目標不動搖,立足抗災奪豐收,加強指導服務,落實關鍵技術,全力抓好夏收、夏種、夏管。

精心組織跨區機收。根據小麥成熟進度,制定跨區機收計劃,搞好機具調度,提高機收效率,實現顆粒歸倉。

切實抓好夏種夏管。及早做好夏播物資和技術準備,發揮農機作用,加快播種進度,擴大適播面積,提高播種質量。指導黃淮海地區落實玉米大豆(花生)輪作任務。

紮實推進防災減災。密切關注天氣變化,及時發佈預警信息,狠抓防災減災措施落實,加強災情調度,強化指導服務,切實做好旱澇災害防禦工作,努力減輕災害損失。

積極防控病蟲危害。加強病蟲監測防控,特別是及時落實草地貪夜蛾等重大病蟲應急防治、統防統治、聯防聯控措施,已發生區域做到應防盡防,未發生區域加強監測、做好防控準備,堅決把危害損失降到最低。

夏糧首戰告捷,爲全年糧食豐收奠定基礎,利於保供給、穩物價、惠民生、增信心。農業農村部部長韓長賦表示:“把糧食生產緊緊抓在手裏,農業穩定、糧食安全,經濟社會發展就有了基礎支撐,應對國際複雜環境和風險挑戰就有了底氣。”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