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月,是《南方日報》記者

楊曦,是攝影師

生活在蘇州

曾經,兩人每天的工作

就是奔向各種現場的第一線

爲了記錄最真實的場景

楊曦在化工廠爆炸的火災現場

在最後一刻才離開

2008年汶川地震

他們是第一批到達的記者

塌樓、碎石、餘震

地震後的一兩年

佳月總是夢見地震雲被驚醒

大家所看到的新聞背後

是他們日夜的奔波

機場、高鐵、汽車站

日復一日的寫稿、採訪

反覆高壓的環境

不斷的磨練他們

可這不是他們想要的生活

終於,佳月在她記者生涯的第十年

辭職了

結束了多年的“動盪”

追尋安定平淡

2013年

佳月和楊曦去臺灣旅行

在九份的一家民宿裏

坐在一處長滿薰衣草的老院子裏喝茶

佳月覺得很親切

像回到了外婆家

離開的時候

佳月買了一本叫《小日子》的書

封面寫着

“開一間小店,大步實現生活想法”

從此

“小日子”三個字

就一直浮現在她腦海裏

他們回到蘇州後

就開始

尋找另一種生活方式

用了半年的時間

騎着小電驢

到汽車進不去的小巷子轉悠

楊曦和佳月逛遍了整個蘇州城

終於

在平江河邊

看中了一棟80年代的蘇式老房

這裏小橋流水、粉牆黛瓦

他們決定就在這裏

開一家民宿

過自己的小日子

改造前的老屋,破敗不堪

楊曦和佳月找的設計師

都不願幫他們改造

所以,他們只能自己動手

沒做過設計

一切都跟隨自己的想法

看着別人畫的圖稿

學着畫了設計圖

一磚一瓦、一瓶一花

經過半年,完成了

“小日子生活館”

門前是清澈的河水

進門處的大廳

結合了餐廳、咖啡吧、廚房

接待臺各種功能

稍坐一會

就能看到佳月心愛的貓咪

木質書架上面

擺了很多佳月和楊曦喜歡的書

照片、客人寄回的明信片

民宿裏的畫,都是朋友們的作品

而攝影大多是楊曦拍的

桌上的花束和綠植

是佳月親自挑選

還有一個小小的庭院

鋪着白砂、石頭

榻榻米坐墊

在這裏賞花品茶

聽蟬鳴、鳥叫

獨有的6間房

名字都取自蘇州的古蹟或古巷

蒹葭、滄浪、西美

蒲林、閭邱 、丁香

客房裏,統一都沒有電視

但都有一個小巧精緻的藍牙音箱

這是“小日子”的特點

爲了讓來的人

可以全身心的投入

佳月還會親自準備早餐

一大早到菜場

買最新鮮的食材

蘇州人的飲食極其講究時令

暖春裏喫青團

寒冬喫年糕

佳月都會準備當季的食物

2017年

佳月開始學做咖啡

楊曦則迷戀上了木製手作

擱板、木盤、勺子、杯子......

他把一塊塊木頭

變成可用之材

楊曦尤其喜歡的作品

總是會在擺着晾曬的時候

被人朋友相中

然後經不住軟磨硬泡

最後被帶走

現在,佳月和楊曦

雨天,窩在咖啡吧看看書

晴天,就沿着門前的小河走走停停

他們過上了自己的小日子

平淡且幸福

誰不是在生活中

找尋心中的一片安穩

本文來源若舍民宿,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如有侵權,請後臺留言

李老師:16601328868(可複製)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