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熊貓設計院(公衆號)

作者:熊貓小生

前言

雅各布·尼爾森(Jakob Nielsen)的十大可用性原則,它們被稱爲“啓發式”,因爲它們是廣泛的經驗法則,而不是特定的可用性指導原則。因此,我們不能把它上升爲一種標準,而是應該當做一種經驗來學習,然後跟現實中的設計結合來使用。

接下來,作者通過一些具體的實例來跟大家深度解析“尼爾森十大可用性原則”在設計中的用法。

之前,我們通過七篇文章跟大家簡單的分享了“交互設計七大定律”的概念及在設計中的用法。接下來,本文要跟大家聊聊“尼爾森十大可用性原則”在設計中應用,今天跟大家分享第二個原則:環境貼切原則在設計中的應用。

01 雅各布·尼爾森(Jakob Nielsen)簡介

雅各布·尼爾森(Jakob Nielsen)是畢業於哥本哈根的丹麥技術大學的人機交互博士,他擁有79項美國專利,專利主要涉及讓互聯網更容易使用的方法。尼爾森在2000年6月,入選了斯堪的納維亞互動媒體名人堂,2006年4月,並被納入美國計算機學會人機交互學院,被賦予人機交互實踐的終身成就獎。他還被紐約時報稱爲“Web 易用性大師”,被 Internet Magazine 稱爲 “易用之王”。

02 原則二:「環境貼切原則」在設計中的應用

The system should speak the users' language, with words, phrases and concepts familiar to the user, rather than system-oriented terms. Follow real-world conventions, making information appear in a natural and logical order.

軟件系統應該使用用戶熟悉的語言、文字、語句,或者其他用戶熟悉的概念,而非系統語言。軟件中的信息應該儘量貼近真實世界,讓信息更自然,邏輯上也更容易被用戶理解。

案例一:比如計算器的軟件界面設計:現在我們手機中的計算器軟件設計界面,基本上跟我們現實中使用的計算器的樣式差不多,下圖左一是我們現實中是使用的計算器,左二、三依次爲錘子手機和蘋果X自帶計算器軟件的界面,真的是很相似,這樣設計能讓用戶很快上手,易於操作,因爲現實生活中用戶已經很熟悉計算器的使用方法了,這就是環境貼切原則:

案例二:比如新浪微博安卓的中文版和國際版:微博的中文版和國際版的logo和內部頁面風格、語言、結構佈局包括交互方式也不一樣;考慮到國外用戶的使用,軟件的語言默認爲英文,當然還支持各種語言版本,可以根據所需在設置中調整,另外國際版界面的佈局使用的設計風格完全遵守谷歌的設計規範,這就是環境貼切原則,具體看下圖:

03 寫在最後

以上就是我對於“「尼爾森十大可用性原則」之環境貼切原則 ”的理解以及其在日常設計中的用法,希望對大家有點啓發,同時歡迎大家與我們進行交流探討,謝謝,筆芯~~

相關閱讀:

實例解析「尼爾森十大可用性原則」之狀態可見原則

兩本書內容不重複,從0基礎到進階

複製這條信息€kpEkbcImxr5€後打開手淘

加QQ羣:750702557

領取書中案例PSD源文件

長按關注學UI網微信公衆號

隨到隨學,

可上後面所有期的課

學UI網老虎幫高級UI課程報名諮詢

網站介紹:laohubang.cn

加下面微信先和我說說你的困惑吧

點這兒,詳細瞭解老虎幫。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