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就目前市場情況,一品牌房企在恩施當地的營銷負責人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今年以前恩施的市場整體向上,但從去年下半年開始,市場出現了疲態,今年春節後就開始明顯下行,如今已經是買方市場。另一品牌房企在恩施的銷售負責人向記者表示,雖然恩施的房地產市場較其他地區較爲封閉,但去年還是有明顯提升。

(原標題:湖北恩施房地產協會發布“止跌令”引爭議)

近日,一份名爲《關於穩定恩施房地產市場價格預警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在網上熱傳,讓作爲四線城市的恩施突然“火”了。

該《通知》詳細列出了10種擾亂恩施房地產市場秩序的降價行爲,引來業界熱議。6月11日下午,《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聯繫到恩施市房管局。該局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確有這份《通知》,是由恩施市房地產協會發布的。

實際上,對市場波動提出預警的城市並不少,但由房地產協會發布“紅頭文件”禁止房價猛降的情況並不多見。恩施此次發佈的樓市“止跌令”不僅在業界引起爭議,同時也揭開了這座四線城市樓市存在的各種“亂象”。

房協發佈10條“止跌令”

恩施市房地產協會發布的《通知》中,共列出10條不利於市場健康發展的降價行爲,其中前3條直接點出了具體降價數字:“高價備案,低價開盤,降幅價格在800~1200元/平方米”“分期預售和銷售不同,前後價差300~500元/平方米”“無故不按市場規律辦事,開盤價整體同比下降200~500元/平方米”。

《通知》其他條款則主要涉及到房企的各種促銷行爲,如“採用低價誘客的方法,實爲銷售噱頭,引起市場大幅波動和購房預期變化”“不按成本和價格規律定價,綜合成本與實際售價形成巨大反差”“以蓄客爲由提前釋放低價信息,甚至未辦預售證即變相收取押金和辦卡”“以分銷、電銷等方式與第三方合作進行降價,變相收取押金。用工程款抵扣房、內部福利特價房等形式變相降價”“採取甩賣價格拋售,成交價明顯低於市場價格的”“採取不正當銷售手段將銷售人員安排至其他售樓部外進行拉客”“違反相關規範,將樓層設計高度降低至2.7米左右,爲後期購房者入住埋下矛盾隱患”。

對於如此詳細的“止跌令”,一位品牌房企營銷負責人認爲,涉及到價格的條款存在過度市場干預的情況。“開發商在一個小區內對於不同戶型會因爲小區景觀的不同造成價差,但設定價格下限是明顯不尊重房地產營銷的行爲。”該房企營銷負責人進一步表示,比如第一個對備案價設定下限,這就是強行政管控。

不過,也有當地業內人士認爲,對於恩施房價斷崖式下降問題,社會反映比較強烈,房協列出降價現象的10條主要表現,對部分樓盤進行調查覈實,還進行了相應的4個措施予以引導和糾正,本質上是有利於市場穩定的行爲。

上述房企營銷負責人也直言,政府層面還沒有出臺管控政策,目前只能靜觀其變。畢竟企業的經營是第一位的,企業也要有資金回籠,來付政府稅金、支付農民工工資等。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觀察發現,發文防止房價下跌的城市,並非恩施一例。

今年3月6日,江西省贛州市贛縣住建局向房企下發一份“停止特價房銷售”的通知,要求自3月3日開始,同類型住宅成交單價低於該項目2月份同類型成交均價的商品房合同暫緩備案。

不過,恩施“限跌”的發文主體是地方性房協,並非類似贛縣住建局的行政指令,更多體現在警示層面。

58安居客房產研究院首席分析師張波告訴記者,今年房地產的整體調控目標非常明確,就是“三穩”,穩定房價是三穩的重要目標之一,既防大漲、又防大跌是政策調控的主基調。

今年全國樓市的分化將會更爲明顯,熱點二線城市恆熱,三四線降溫城市增多,因此未來調控方向會更體現出“因城施策”的特點。下半年出臺限制房價漲跌的城市應該會不斷增多。

樓市政策背後亂象叢生

《通知》中如此細緻的“止跌”措施背後,恩施樓市亂象存在已久的確不容忽視。例如同一個區域的樓盤,價格差非常明顯。

當地一位業內人士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恩施南邊的一個項目開盤時毛坯價在6900元/平方米,如今價格僅6000元/平方米。相較同樣地段和戶型的其他樓盤,價格也有大幅下跌。“有一家品牌房企在當地的售價範圍在6100~6200元/平方米左右,而該項目旁邊有個樓盤項目僅賣5300元/平方米。對於消費者來說,自然會選擇價低者,這個市場就容易亂。”該人士表示。

據介紹,一般來說,品牌開發商還是願意把備案價申請得越高越好,但有些小開發商爲了快速出貨,則會選擇降價。而值得一提的是,“降價”很難在恩施樓市引起連鎖反應。因爲一些樓盤最初拿地價格比較低,後期可以低價走量,有些樓盤的拿地價格較高,無法在價格上動太多想法,“價格戰”也打不動。

據《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瞭解,目前恩施開發商的“非常規”促銷對市場秩序產生影響,操作流程上也有不少“灰色地帶”。據上述人士消息,目前恩施市場一些樓盤,價格雖然有降,一些項目卻只收定金,不籤合同。也就是說,購房者看中了房子,只能定,不能真正買。“現在有許多開發商還沒有拿到預售證,就大規模做廣告宣傳、收定金,提前煽起市場的‘虛火’。”上述營銷負責人表示,拿證後已交付定金的購房者能否順利籤合同、是否存在“差價”的可能,這些都是不容忽視的風險隱患。其告訴記者,恩施樓市目前確實存在一些問題,政府也陸續在出臺各種解決的政策,比如針對預售證問題,恩施市政府就要求樓盤必須要有預售證才能宣傳出街。不過政策是否落實到位,要看執行效果和具體監管力度。

當地房企利潤不如從前

就目前市場情況,一品牌房企在恩施當地的營銷負責人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今年以前恩施的市場整體向上,但從去年下半年開始,市場出現了疲態,今年春節後就開始明顯下行,如今已經是買方市場。

來自恩施州房地產業協會的數據顯示,2018年度,恩施市批售新建商品房項目48個,較2017年同期增加了14個;批售面積191.38萬平方米,與2017年同期相比上漲35.36%;全年銷售新建商品房154.46萬平方米,與2017年同期相比上漲7.29%;累計總銷售額100億元,與2017年同期相比上漲26.58%。

如今,“恩施下半年約有六七個項目開盤,加推的體量不算太大,明顯不及過往。”上述營銷負責人表示。

價格方面同樣如此,恩施2018年房價在慢慢往上漲,當年新建商品住宅成交均價爲6165.58元/平方米,與2017年度成交均價相比上漲23.59%,每平方米直漲1176.94元。

另一品牌房企在恩施的銷售負責人向記者表示,雖然恩施的房地產市場較其他地區較爲封閉,但去年還是有明顯提升。不過,從今年上半年開始,整個市場開始下行,不同開發商都開始促銷。

表面上看,因爲開發商過於集中供貨,導致供過於求,但多位業內人士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採訪時均表示,其實根源在於,恩施前些年房價漲幅過快,而當地人口和收入基數沒有大幅增長,房價已提前消耗了紅利,存在一定的泡沫。

據恩施州房地產業協會報告,恩施的庫存去化目前低於10個月,依然還有較大的市場潛力;而新建非商品住宅卻庫存高企,現有存量出清約需55個月,走量壓力較大。

值得注意的是,當地房企的利潤空間同樣不如從前。2018恩施新建商品房開工竣工剪刀差較2017年同期上漲了167.55%。在市場情緒退潮的大環境中,開工竣工剪刀差不斷疊加高走,刺激了房企的促銷,2019年或將對價格形成更大的向下壓力,隨即擠壓房企的利潤空間。

相關文章